好教学案例研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48195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教学案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好教学案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好教学案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好教学案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好教学案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好教学案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教学案例研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教育教学讲座四之六(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与收获教育教学讲座四之六(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与收获)四川省荣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 钟炜编者按:本人对“教育教学讲座”分为九个系列:一备课研讨、二课例分析、三听课评课、四案例研究、五课堂调控、六教学效益、七高考备考、八素质教育、九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讲座四(案例研究)”分为若干个专题,本文是“教育教学讲座四(案例研究)之六(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与收获)”。(稿源:网上选稿)对“教育教学讲座四之六(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与收获)”分为两个版块:一是教师如何做教学案例研究;二是在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得到了什么.1、教师如何做教学

2、案例研究原作者:曾爱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教科所)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将在改革中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是封闭、盲从,惨遭淘汰,还是直面冲击,沉着应对?!选择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地位,让自己的教学“立”起来,真正实现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而进行教学案例研究,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1.1、案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以案例诠释理念,增强专业自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课堂似乎成了教师演讲的舞台。有时,学生思维火花还没来得及绽放,就被淹没在师道尊严的权威里。我们的学生曾一度变得特别听话、乖巧和顺从。他们总是悄悄地看着教师的眼色

3、行事,总是那么谨小慎微。上课,总想迎合教师,帮着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这样,学生的个性在谨慎揣摩中逐渐消磨,思维在从众顺师中逐渐僵化,灵性在拘谨与规矩中逐渐泯灭。以至于长大了“零像什么?需要领导先说”。这一切使我感到几分忧虑,几分悲哀。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让孩子敞开心扉,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思维的火花在自主探索中点燃?一位教师讲的一个教学故事,带给了我些许启示。案例:孩子们正积极地讨论春天是什么色彩的.有的说:“春天当然是绿色的。因为,小草发芽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有的说:“春天是红色的。因为,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突然,有个孩子小声地说:“春天是灰色的

4、!”老师一愣。但马上意识到应该让孩子反馈一下思维过程,听听学生是怎么想的。于是,老师要求小男孩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好让大家都能听清楚!可是他犹豫一下,改口了,说:“春天是绿色的。”教师走到他身旁,微笑着鼓励他:“刚才,你的回答与众不同,很有个性,请大声说出你的真心话,你怎么想就怎么说!”看着老师真诚的目光,小男孩儿迟疑了一下,终于大声地说:“我看到的春天就是灰色的,我每天看到的就是灰色的墙、灰色的瓦、灰色的路面。”全班同学听了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点评:多么与众不同的感受视角,这是学生源于生活的真实体验呀!教学的灵性流动于师生真诚的对话中,我为之感动。但听完故事,我的心仍久久不能平静。我不断地

5、问自己:春天一定是花红柳绿的吗?我想象着那个学生的样子:那迟疑、谨慎的目光,尔后是充满纯真、自信与个性的眼神!我纳闷:从什么时候起,“真心话”成了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之一呢?面对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冲击与蜕变,教师该如何沉着应对?上述真实案例研究故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教师最熟悉的是教学,“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最终要在教学中落实。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做朴素的教学案例研究吧!曾经有一位教师告诉我,他仿照某特级教师上了一节课。上完后发现:特级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案,用在他的课堂中,总觉得那样不适应,教学也不能像特级教师的课堂那样精彩。细想其因,这就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教师个人的实践智慧

6、。只学特级教师教学的形,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师个人的缄默知识作基础,课堂就很难传达教学的“神”。而教师的这种实践智慧,蕴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多地与个体的思想和行动过程保持着一种“共生”的关系,又是高度个性化和情境化的,镶嵌于教学情境中,镶嵌于教学行为之中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案例研究正是让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专业成长方式。具体来说,案例研究对提升教师实践智慧,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案例诠释理念、增强专业自主。教师是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落实于教学行为的实践者。教师对新理念的接纳,并真正成为指导教学的行为指南,至少必须经历学习内化行动三个阶段。而案例研究是内化思想的一种有效行为,也是教师摆脱

7、盲从或不需要任何思考就拿来的盲目行为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教师怎样教学才体现并实践了新课程理念,没有先知先觉,我们必须在自然状态下的课堂教学中,捕捉到来自一线的鲜活的教学故事,进行积极的反思,形成教学案例,让它们成为先进理念的载体,也成为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用实践诠释理论的最好例证。用行动解读案例,改进教学行为.在一次课改实验研讨会上,我有机会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叶圣陶先生的我们知道一课,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需要,教学充满动态生成的美。从课后参与式评议中,我了解到,教师开课时,由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了学生,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自然地进入了课文学习,教师早准备好的精彩开课语一句也没有说出来。教学中

8、预设的程序是:诵诗句,悟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可一读完,一位学生便站起来发问:“老师,我知道风儿在哪儿了?”其余学生也在下面小声议论。教师马上意识到:学生自己有阅读体验,不必按部就班进行教学。于是,教师搁下教学设计,真诚与学生对话、交流“我们知道风儿在哪儿”。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时空,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风儿在轻轻摇晃树枝;有的说,风儿在邀请树木捉迷藏,书上说“树木微微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儿正走过了”;有的说,风儿正在和河水追打,不然,河水怎么会泛起波纹孩子感悟到的,是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独特视角去体悟的,充满童真、童趣、童情!教学后,这位教师这样反思:新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拥有的

9、,但最终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课堂生成的需要是推进教学进程的重要尺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整设计,给学生自读、自悟、自主交流的时空。教为学服务,但并不是教从属于学,也不能一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由着学生把学习牵引到无意义的境地之中,跟着学生“天马行空”。由此,教师用自己的专业实践诠释着新理念,对“新课堂是对话的生成与建构”有了真切的感受。教学案例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教学见解,更重要的是,引发阅读者的思考,改进教学行为。由于教师做的教学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倏忽而至的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也反映出学生课堂学习的状况。每一

10、个案例的研究均是针对实际教学情景,分析说明一个观点、论证一个问题或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用心去品读同伴或自己做的教学案例,多角度分析或反复咀嚼,能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总结经验教训、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从中产生“共情”,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优化在实践中自觉解决教学问题的决策,从而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让经验回归课堂,改进教学实践.一位教师阅读了这样一个案例:教师教学泊船瓜洲,在出示课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之后,教师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从中找出一个诗人想回家的词。学生很快从“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找到了一个“还”字。接着,教师紧扣“还”字,让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想:每句诗中与“

11、还”相关的还有哪些诗句,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于是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深入读书、理解、感悟,相互讨论,斟字酌句,并归纳得出:从“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及诗句中的“一水间、只隔数重山”中可以体会出“离家近应该还”;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又”想象出家乡的美景,而自己久离家乡,体会到“离家久早该还”;从“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的“明月”“何时”感悟到“思家切不能还”的淡淡忧伤。“为什么不能还?”教师启发大家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相关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从中思考体会:王安石为革新变法而呕心沥血,为了国家,顾不上小家,深化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诗情的感悟。教师觉得这样的设计新颖.抓住“还”这个牵一发而

12、动全身的字眼,能引导学生经历学的过程,体现学生认知的变化过程。为此,她在教学中也尝试着这样做,结果她不仅改进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还获得了一种顿悟:教学设计应有一个核心,如果所有相关因素内容整合、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方式方法选用、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都围绕这一中心,形成合力,那么就能实现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达成,让语文课彰显个性色彩!1.2、教师怎样做教学案例研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敏于行动.案例:记得一年前,一位青年教师告诉我,她在结束教学画风(人教版实验教材小语二下)时,鼓励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表现方式也画画风。第二天,收到学生的作品,发现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画面美丽,画风的办法也很巧。可是有一个叫

13、秦嘉丁的同学的画,引起了她的注意,引发了她的思考:大树绿绿的,直直的,花儿红红的,静静的教师第一反应是画不对题,这哪有风呢?不就是春景吗?再看看他在画边写的一段文:一阵春风吹来,柳枝更绿了;一阵春风吹来,花儿更艳了;一阵春风吹来,天气暖和了,真是“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呀!”(学生背过此句诗)教师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观察图画,细细品味孩子的语言。读着,品着,她已然感受到了那习习的春风迎面扑来她当即给孩子的画以这样的评语:你把风幻想为花红柳绿,万物生长,具有诗人一样的胸怀和想象力,真是了不起!课后,她抓住这一“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从新理念下“怎样读懂学习主体发展中的学生”“多尺度的评价”等方面进行

14、深入反思,形成案例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这位教师做案例研究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名教师只有具有教学行动研究的意识,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细节、新的特征、新的方向。“一幅没有画风的春风图”引发了作者的深层思考,传递着一种崭新的理念倾听孩子的心声,感受孩子的感受,让灵性在师生真诚对话中闪动,同时,也让教师的生命活力在案例研究中绽放。点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敏于行动”是教师做教学案例研究的关键要素,根据个人的理解及研究经历,我们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是关注自身的教学需要与困惑,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案例研究如果不关注真实的课堂的教学需要与困惑,那就纯粹属于“开发”,即使很精彩,那也

15、只是纸上谈兵。教学中的真实困惑才是案例研究的切入点。我们要经常抽点空,想想: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哪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哪些问题比较棘手?选择哪一课尝试解决问题?对于听课者来说,则要带着问题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语言、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情境的创设或者是教师启发点拨行为等。例如,我个人最近就在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教学参考中对文本的主题思想的表述是否真的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或认知需要?为此,听课或钻研教材时我会特别注意这一块内容。比如麻雀一文,教参中提示的思想情感目标是“教育学生懂得爱护弱小”。然而,我个人认为,通过这篇课文,从麻雀身上可以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及力量”;从猎狗身上同样可以得到

16、启发:强悍者面对弱小者的反抗也将灰溜溜地逃之夭夭!或许,亲身实践一下,孩子们在教学中还能有许多不同的体悟!是在研究状态下实施教学过程,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案例研究过程中,教师是以专业研究人员的角色进入教学,课堂就是研究场所,教师要在研究状态下实施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分析,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活的教学案例。教学中,要观察学生的言行,特别是关注与众不同的声音、行为以及思维方式。其实,课堂每天都有精彩,或闪光或缺憾,关键看我们有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不善于从身边或亲历的平凡、平淡的事例中捕捉到新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认识学生及课堂教学中的事,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本质。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小雨点,课堂上,她让学生边读书边表演,教师观察,发现,当大多学生都用手比划斜斜的雨丝时,一个学生却在那儿蹦蹦跳跳。老师走过去,亲切地问她:你是小雨点吗?为什么蹦蹦跳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