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打击违法添加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745797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打击违法添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打击违法添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打击违法添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打击违法添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打击违法添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打击违法添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打击违法添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专项行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副组长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厅长 李大北(2009 年 1 月 8 日)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春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刚才,仇拉庭副局长、刘化俊副局长、安沫平主任和罗胜军所长就四个专业组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讲的很全面、系统,希望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省政府和农业部的部署,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再讲几点意见。一、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明确质量安全监管和非食用物质专项整治行动的各项任务我省是农业大省,又处于环绕京

2、津的特殊地理位置,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别是发生“三鹿奶粉事件”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 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监察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了严肃问责。为此,省政府决定将 2009 年确定为“食品安全年”和“ 作风建设年”,农业部确定 2009 年为“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 法年” 。最近,国家和省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专项行动进行了系列部署,提出了明确任务和工作要求。今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和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各项责任也十分清楚。这里,我强调两件事。一是关于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题整治行动的安排。12月 8 日省政府就全省元旦春

3、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行了专题部署,明确了对节日重点食品实行按品种由一个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方法开展整治行动。明确农业部门牵头整治蔬菜,工商、商务、卫生等部门配合;畜牧部门配合质监等部门整治乳制品,配合商务部门整治生鲜肉;水产部门配合工商部门整治水产品;集中整治时间为 2008 年 12 月 10 日至 2009 年1 月 20 日。12 月 12 日我厅就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向全省农业系统下发了通知,各专业组也就有关工作也进行了具体部署。二是关于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安排。去年 12 月,经国务院同意,卫生部、工信部、公安部、监察部、农业部、商务

4、部、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等九部委就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决定开展为期 4 个月的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别在卫生部等九部委发布的公告上做出重要批示。12 月 30 日省委书记张云川批示:要精心组织,重在落实;12 月 27 日代省长胡春华批示:河北尤其要组织好,请崇勇同志负责;12 月 26 日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崇勇批示:我省要高度重视九部委组织开展的四个月的专题整治,结合河北实际,有针对性地抓好落实。12 月 31 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北省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

5、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紧急通知,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农业等部门的职责。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的同志,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精心组织,迅速行动,狠抓落实,高质量完成专项整治行动任务,努力保障春节期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突出抓好非食用物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春节将至,节日农产品消费进入集中期,农产品质量安全进入高度敏感期,尽管全省农产品质量状况总体不错,但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质量安全始终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从各地正在开展的整治行动看,有的地方还存在麻痹思想,组织发动还不够充分,有些措施落实还不到位,思想上有麻痹、

6、松懈现象,需要切实加大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的力度。这里我强调三点:(一 )全面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 滥 用 食 品 添 加 剂专项整治行动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全省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查自纠阶段,时间为 2009 年 1 月 10 日前,农业部门的任务:一是公开举报投诉电话或电子信箱,发动群众提供线索,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二是根据群众线索或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摸清种植养殖环节和奶站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以及易被添加的农产品种类,及时向同级卫生部门反馈信息;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质量抽检,及时汇总归类既往发生的各

7、种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完善措施,加强监管。第二阶段为清理整顿阶段,时间为 2009 年 1 月 11 日至 3 月 10日,农业部门根据第一阶段掌握的情况,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突击检查,依法立案查处,及时追根溯源,深挖非食用物质的源头和生产销售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厉查处。第三阶段为规范巩固阶段,时间为 2009 年 3 月 11 日至 4 月 10 日,农业部门的任务是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快速溯源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教育,完善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投入品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在种养环节或饲料生产过程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或

8、禁用药物的犯罪行为。(二)突 出 重 点 节 日 产 品 ,全 面 落 实 监 管 职 责 。各地要以人民群众节日消费的肉、蛋、奶、菜、鱼等菜蓝子产品为重点,将蔬菜种植基地、畜禽水产品养殖基地、奶站、农产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作为重点整治单位,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全面落实属地监管和行业监管职责,分工包片,逐乡、逐村、逐基地、逐市场开展巡查,加强对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和鱼苗的监管,严厉查处非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五种高毒农药,非法添加使用“三聚氰胺” 、“瘦肉精” 、“孔雀石绿” 、“硝基呋喃”等不法行为,确保合格农产品出基地,进市场。(三)积极推进农

9、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按照河北省农产品市场准入办法,要求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全省所有县城全部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目前,一些市县已经开始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特别是石家庄市从 2008 年 12 月 1 日起实施了水产品市场准入,准入的水产品有:鲜活鱼类、虾、蟹、贝类、中华鳖,检测项目为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实施一个月来,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效显著,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肯定,为全省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提供了成功经验。各市要借鉴石家庄市的做法,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将批发市场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抽检范围,全面开展质量抽检;依法督促批发市场等市场主体开展自检或委托检测,及时公示检

10、测结果,及时向农业部门报告质量检测情况。春节前,全省农业部门统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行动,省厅抽检蔬菜 300 个、畜禽 200 个、水产品 100 个,各市抽检样品 300 个,各县抽检样品 200 个,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各级质检机构对检测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要及时上报同级农业畜牧水产主管部门,农业畜牧水产主管部门要及时将检测结果通报工商等部门,并会同工商等部门追根溯源,依法查处,确保问题农产品一经发现,迅速封存,迅速处理,不留隐患。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努力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非食用物质专项整治行动的各项任务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

11、食品添加剂的犯罪行为是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对农业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恪尽职守的考验,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全省各级农业、畜牧、水产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制定本系统本单位的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认真开展督导检查,切实将监管责任、监管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到基层。二是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这次专项整治任务重,要求高,容不得丝毫的懈怠和大意,要在全面落实本单位本部门监管任务的基础上,主动与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配合,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配合监察部门严肃查处失职、渎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违纪行为。三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司法部门严肃处

12、理三鹿奶粉事件中非法生产销售使用“蛋白精” 的犯罪分子的实例,教育农民不得使用来路不明、成分不清、容易造成食用农产品质量不安全的非法农业投入品,切实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四是加强政务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按照省政府和农业部的要求,1 月 15 日、3 月 15 日、4 月 5 日省厅要向省政府和农业部上报专项整治的情况,各设区市要按照省厅各专业组的要求,定期对口向省厅相关单位报送信息。整治期间发现重大或突发情况要第一时间上报。同志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各级农业部门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汗水,值此 2009 年春节到来之际,我代表省农业厅预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