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学案例设计课题:第十二章 第三节 摩擦力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 中学 □小学 2,学科:物理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①百度输入关键词“摩擦力” 、 “增大摩擦力” 、 “减小摩擦力”分别进行搜索,浏览相关知识;②预习本课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减小和增大摩擦的常见方法以及摩擦力的利与弊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并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物理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生活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的习惯三、 教材分析摩擦力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力之一,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经常出现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因此,摩擦力的知识是一重点学生们在生活中非常熟悉摩擦现象因此,教材先通过简单的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产生,再通过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材最后通过“科学世界”栏目展示摩擦力与我们的关系这种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体现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探究“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时,若让学生随便地猜想,可能会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很难联想到摩擦力跟物体表面所受到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猜想环节,本节课精心设计了课堂引入环节由学生演示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演示、归纳,形成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经验、事实做出合理的猜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多媒体:PPt 课件、增大和减少摩擦力事例的视频、带网络连接的投影平台;◆ 教学仪器:儿童自行车、一张桌子、长木板、毛巾、棉布、砝码、弹簧测力计、带有挂钩的木块◆ 教学方法:“一三六”团队协作学习模式“一三六”团队协作学习模式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注重团队协作学习 “一三六”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团队设置方面:全班2为一个大团队,设立大队长一名;大队长旗下设立三名中队长,每个中队长分管两个小团队的学习情况;因此全班共有 6 个小团队,每个小团队设立小队长一名;第二方面的含义是:每节课一张导学案;常规课堂由课前阅读、课堂精讲、团队协作学习三个部分组成;教学评价由平时表现、团队测试平均分、团队测试进步平均分、团队测试进步人数、团队测试某分数段以上人数、总结课堂特殊加分六大部分组成。
该学习模式的课堂操作方法为:首先教师对当节课堂内容进行引入和精讲,布置学习任务,然后分成六个小团队在小队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学习,教师进行随堂,大队长和中队长是由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组成,因此,大队长和中队长往往可以迅速理解和完成当节课内容,之后转变成为“小教师” ,帮助教师对其他小队进行指导该学习模式经笔者一年多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程度四、 教学设计模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课前阅读课前阅读需要记忆的物理知识点利用上课前预备铃到正式铃声之间的 2 分钟时间进行,可以辅助学生进行记忆,也可以迅速让学生投入物理课堂学习状态;课堂精讲【引入课堂】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助老师进行演示,要求用力把儿童自行车推出去引导:为什么无论用多大的力,自行车最终都会停下来?PPT 投影本课课题:摩擦力【演示实验】海绵实验 1:木板不动,在木板上水平推动海棉,海绵发生形变;海绵实验 2:手拿海绵不动,在海绵下方抽动木板,海绵发生形变;引导学生对海绵在水平方向进行受力分析,分析摩擦力的三要素以及产生的条件归纳:可见不管谁运动,只要有相对运动,就会产生阻【学生演示】用力推儿童自行车向前运动;学生集体回答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阻碍”通过两次海绵实验,使学生较容易理解“相对运动”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团队协作学习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
PPT 投影摩擦力定义【课堂任务】PPT 投影本节课任务:利用各小队的实验仪器,参考课本相关内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完成导学案实验过程思考问题:1、用什么工具测摩擦力?2、怎么测量?明明测的是拉力,为什么是测量摩擦力呢?要求学生受力分析3、在拉物体的时候要保持物体做什么运动?为什么?怎么保证呢?4、我们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时应采取什么方法处理?那即是应该怎么做?5、怎样改变压力,观察摩擦力跟压力的关系? 怎样改变粗糙程度,观察摩擦力跟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教师随堂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批阅实验结论教师随堂批阅导学案练习百度搜索增加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相关事例视频学生进行导学案填空学生进行猜想学生分成六个小团队思考讨论,并通过思考问题和参考课本内容设计实验,选择实验仪器各个团队学生积极参与,分工合作,互相协助,动手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导学案表格中各个团队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填入导学案相应位置各团队学生互相讨论完成导学案相关课堂练习学生观看并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导学案以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但却可以加深学生对摩擦力定义的记忆预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实验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4小结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 各团队学生自主讨论小结,填入导学案巩固课堂内容五、板书设计一、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里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 物体表面所受到的压力;2、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三、增大、减少摩擦力的办法增大摩擦力 减小摩擦力(1)增大压力 (1)减小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4)使两个接触面彼此分开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团队协作学习模式进行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在物理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适当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辅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时代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查阅资料的便捷性七、导学案设计第十二章 第三节 摩擦力【前置工作】百度输入关键词“摩擦力” 、 “增大摩擦力” 、 “减小摩擦力”分别进行搜索,浏览相关知识;【团队协作学习】1.定义:两个互相__________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__________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2.探究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利用实验仪器,参考课本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次数 接触面 压力 N(g=10N/kg)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1 木板面2 木板面3 毛巾面①比较第 1、2 次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②比较第 1、3 次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小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__________的大小和接触面的__________程度有关,压力__________,接触面越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3.增大摩擦的方法:__________ 压力和__________接触面的粗糙程度4.减少摩擦的方法:除了减少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外,还可以用_______摩擦代替__________摩擦,或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开,如加润滑油等课堂练习】1.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利弊,说法正确的是( )A.机车启动时,车轮与钢轨间的摩擦是有益的B.皮带传动时,皮带与皮带轮间的摩擦是有害的C.骑自行车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有害的,且毫无益处D.人走路时,鞋底与路面间的摩擦是有害的3.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 ( )A.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砂子 B.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C.在拔河比赛时,用力握绳子 D.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纹4. 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 B.在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承 D.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悬在空中【课堂自主总结与反思:】八、教师个人简介省份: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 学校:增城市小楼中学 姓名: 何伟锋 职称: 物理中学二级教师 :13602442676 电子邮件:cityfeng@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小楼中学 邮编:511396本人 2005 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多次获评校优秀教师和镇优秀教师,6对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搜索有一定研究,数篇教学论文分别在省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评比中获奖;目前担任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和兼任增城市物理教研中心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