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

xzh****1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4页
文档ID:33743850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_第1页
1/4

聚焦信仰 关爱迷途人员改“ 邪”归正——以**乡**村门徒会成员***案为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农民思想动态,一直新农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没有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相适应的思想信念,导致他们不能幸福地享受物质成果,反而为信仰空白感到苦恼、无助,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一、现状调查针对**乡农民思想现状展开调查,发现四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一)欲望失常纠缠乡干部要临时救济,钱少了还不满意,至少三五百才看得上眼;本来生活并不困难,认为低保是国家给的钱,不要白不要,取消他的低保就要闹得所有人不得安宁;因为修建公路等公共设施占用田地,就向政府漫天要价,认为政府有的是钱,全家人要靠占地这一次机会过上富裕的生活在这些屡见不鲜的现象中,看到了一些人近乎变态的欲望,因为他们看到贪污腐败、坐吃空饷、投机取巧这些行为,不再相信付出才有回报的公平理论,相信不正当的行为可以发家致富的,欲望无限膨胀,远远偏离正常轨道二)信任缺失一是不信任他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真诚的相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二是不信任政府,政府公信力缺失,公职人员的公信力缺失公路集资款上缴两年依旧不动工,群众不相信这是受到项目统筹安排的影响,而是认为村干部把钱存到银行,贪污利息。

群众不知道谁可以信任,谁能信守承诺,对他人、对政府产生抵触情绪,而邪教组织反党、反政府的宣传趁虚而入,一部分群众受到迷惑加入邪教组织,把所有愿望的实现寄希望于练功,越是无法实现就越刻苦,越陷越深三)道德摇摆一直以来,说到农民,大家会用淳朴、憨厚、老实等词语来形容,但随着“扶老人反被敲诈” 、“救人却被认定为肇事者”这些 现象的出现,他们 感到自己的美好品德被人利用、被人玷污、被人误解,更可悲的是自己的解释不被相信!他们的道德底线在受到拷问,到底是有道德是正确的,还是没良心是正确的,他们的行为在道德初衷和社会现实间徘徊摇摆,他们对自己一直坚守的道德品质发出质问,是该继续坚守,还是该放弃?(四)价值怀疑这主要是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怀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几个范畴:和谐、公正、仁爱、共享,其中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职状态,也是当前提得最多的一点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在基层的矛盾化解中,存在堵而不疏的现象,矛盾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手段不力,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将矛盾掩盖、隐藏,以换取暂时的风平浪静群众感到表面的和谐,是以牺牲自己合法权益换取的,他们不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自身合法利益的维护者,还是剥夺者?二、案例分析张三,男,55 岁,**乡**村人。

2001 年,老伴离世,儿女各自成家,顿感生活空虚无趣,遂加入门徒会,寻找精神寄托因痴迷练功,田地荒废,积蓄用尽,久病不治导致身体每况愈下,儿女差点与其断绝关系这种状况下,张三仍执迷不悟,认为身体不好、家庭不和谐是自己功力不够,于是更加疯狂地联系,有时甚至连续几天都没吃上过一顿热饭这时候,村干部了解到张三的情况,立即赶到他家中进行劝导,给他讲解科学和法律知识,为他送去药物,还帮他收拾屋子、打扫卫生张三不仅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还更加痴迷于练功村社干部没有放弃,在机关相关工作负责人员的协助、指导下,对张三进行心理疏导,发动周围群众关心他,照顾他,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勃勃生机在长达三年的不懈努力下,张三终于认识到门徒会是邪教组织,害人误事,于是开始和身边的人接触,帮助乡里乡亲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发展生产,关心儿女,又重新融入了这个社会,找回了自己三、创新思路与建议(一)加强农民培训学习,提高文化素质一是加大投入,保障学习的物质基础各村(社区)要管理好、使用好农家书屋,丰富图书种类,鼓励农民借阅图书,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辨别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建成文化活动中心,丰富农民生活,培养其健康的兴趣爱好,促进邻里友好相处。

二是开展各类培训一方面增加法理知识、社会主义先进理论等培训,充实农民群众的大脑,教会他们用正确合法的突进实现个人利益,正确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形成独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一方面增加生产技术培训,在农村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普遍改善农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二)提高村干部工作能力一是学习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对痴迷邪教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及时纠正心理偏差避免方法不当引起邪教人员心理抵触,产生过激行为,对自身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产生隐患二是学习法律知识,在对邪教人员展开救助的同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情况,收集有力证据,用法律武器将邪教组织彻底铲除三是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身边人,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三)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政府公信力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认为, “在我 们的传统社会里,社会的信仰体系和道德引领常常是通过公共权力和权力者的公共示范来实现的官员对职责是否有神圣感?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运用是否源自高尚的精神动机?管的示范的公共领袖示范不可或缺” 只有干部注重 务实,时刻牢记为群众 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切实履行对群众的承诺,把实现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取信于民。

四)发挥广大党员的垂范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上,在农村,党员更是成为群众心中的道德标杆、学习榜样、精神领袖,必须加强农村党员党性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