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现当代文学概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38308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现当代文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现当代文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现当代文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现当代文学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现当代文学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现当代文学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现当代文学概述(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现当代文学部分(一)概述中国现代文学,总体上讲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发展至今的中国文学。近百年的中国新文学一般又可分为两大阶段:1949 年以前称“现代文学”, 1949 年迄今称“ 当代文学”。1949 年以前的“现代文学 ”又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五四”运动使中国历史开启了一个新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点。1915 年 9 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 年 1 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改革文学须从“八事”入手。2 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更为坚决的“文学

2、革命”的“三大主义”钱玄同、刘半农等积极响应。俄国的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给文化思想界以巨大的影响。1918 年 5 月起,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深人发展。从此,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五四”以后,气象大变,各地“先后成立的文学团体及刊物,不下一百”,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重大发展。周作人、郑振铎等 12 人发起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第一个出现的新文学社团,也是新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它以小说月报为代用机关刊物,出版了文学旬刊等。认为“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宣言)抨击以游戏、消

3、遣为目的的“鸳鸯蝴蝶派”和“礼拜六派”的作品。他们的创作明显地表现出现实主义倾向,被称为“为人生”的艺术派。1921 年 7 月创立于日本东京的创造社,主要成员为当时的留日学生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郑伯奇等。先后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等刊物。成员深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文艺思想较复杂,共同点在“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学活动”,其浪漫主义倾向明显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因被称为“异军突起”。1923 年成立的新月社,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为主要成员,提倡新格律诗。以诗镌为阵地,进行新格律诗的创作。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为新诗的发展作了有积极意义的探索。1

4、924 年 11 月,鲁迅与周作人、钱玄同等组成了语丝社,其刊物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其文艺思想和创作方法接近文学研究会。另有未名社、莽原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狂飙社、湖畔诗社、民众戏剧社、南国社等亦影响较大。新文学社团及刊物培育和锻炼了大批新文学工作者,促进了新文学创作的发展,形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股思潮及其他一些流派。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击退了林纾、“学衡”、“甲寅”等封建复古派的一次又一次发难,保证了新文学运动的顺利推进。(一)小说本时期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期。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 年 5 月),它启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鲁迅

5、的小说集呐喊、仿徨,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更侧重描写国人心灵上、精神上的“病苦”,暴露和批判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它们表现出全新的现代小说观念、彻底的反传统的精神、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和对形式的多样性的选择与创造,是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小说。其“画眼睛”、“画魂灵”和“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精选典型细节、运用白描手法以及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吸取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的创作方法,都具有开拓性和典范性,对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小说作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人生派”及问题小说“

6、人生派”以文学研究会为中心,他们的创作持人道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态度,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代表作家有:叶圣陶(绍钧),其小说大多描写小城镇中小市民小知识分子的“灰色的人生”,潘先生在难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许地山(落花生),缀网劳蛛等揭露抨击黑暗社会现实,同时宣扬“涅槃归真”的佛教思想和乐天知命的宿命人生观。王统照,其微笑等以抽象的“爱”和“美”作为弥合人生缺陷的药方,后来的湖畔儿语等转向现实人生。冰心,以斯人独憔悴等“问题小说”步入文坛,超人等宣扬“爱”的哲学,试图以泛爱拯救人世。庐隐,其中篇海滨故人,写5 个知识女性,“追求人生意义”,而最终的答

7、案却是“恨”。问题小说,是“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题材热”,作者的创作方法并不一致,但都是以“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为主要目的。代表性作家作品除上述人生派的外,还有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俞平伯的花匠等。浪漫抒情小说派以创造社为中心。要求小说逼近自我的个性和气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主要作家有:郭沫若,早期发表过牧羊哀话、漂流三部曲等 10 多篇小说。郁达夫,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现代小说有独特贡献,其沉沦(1921)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集有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其中沉沦一篇是其早期代表作。张资平,早期短篇有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1922 年出版的

8、带有自传性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乡土文学”派1923 年左右在鲁迅影响下形成。他们皆是来自农村的知识青年,作品以写实的笔法,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反映农民的悲惨,“隐现着乡愁”,带着各地的乡情民俗。代表作品有王鲁彦的黄金,许钦文的石宕,王任叔的疲惫者,许杰的惨雾,彭家煌的怂恿,台静农地之子,蹇先艾水葬及废名的竹林的故事等。(二)诗歌晚清时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已经酝酿“诗界革命”,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但未能突破诗歌旧的窠臼。真正的诗歌变革始于“五四”新诗运动。胡适是尝试白话诗的第一人,其论新诗提出“作诗如作文”的主张,要求以白话写诗;要求“有我有人”。

9、1917 年 2 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上他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18 年第四卷第一号上他与沈尹默、刘半农又发表白话诗 9 首,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批白话诗。新诗开拓者还有刘大白等人。胡适的尝试集(1920 年 3 月出版)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新诗集。此期出现了周作人的小河等比较优秀的作品,但整体看新诗还过于平实、理性,还处于尝试、实验阶段。因而一般认为中国新诗的奠基者是郭沫若。凤凰涅槃最能充分体现其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基本思想。他于 1921 年 8 月出版的诗集女神,充分反映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浪漫豪迈、激越狂放,彻底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

10、发挥,以全新的精神与形式开了一代诗风。1922 年以出版诗歌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的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和应修人,是本期“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他们表达了对礼教的大胆反抗和对生活的热烈追求,天真、开朗。同是以歌颂青年和爱情为基本主题,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以有节制的情感、冷峻的意象与沉思的形象显示出独特的艺术个性,早期诗作收入昨日之歌。小诗,一度成为“风靡一时的诗歌体裁”。冰心的繁星、春水和宗白华流云小诗是其中的佼佼者。冰心是小诗体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与其早期小说、散文一样,基调是对“母爱、童真与大自然”的讴歌,核心是“爱的哲学”。短小凝练,常含哲理,明丽清新又略带

11、忧愁。其他诗人有朱自清、徐玉诺、俞平伯、潘漠华、汪静之、刘大白等。“新月诗派”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重视感觉与意象,在建立新格律诗理论和进行新格律诗创作实践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既挑战“作诗如作文”的理论命题,也反对过于欧化的句式与无节制的直抒胸臆的方式,其理论与实践上都是对现代白话诗歌运动自身的反动,是向诗歌本体的回归。20 年代中后期纯诗化成为中国诗坛的主流。闻一多,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主张新诗须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其诗集红烛和死水体现了上述美学原则,主旋律是爱国主义。徐志摩本时期的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及朱湘的采莲曲等皆追求诗的形式美、意境美,音乐美。徐志摩

12、的再别康桥可作代表。(三)散文现代散文创作中,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陈独秀、刘半农等创作的以议论为主的杂文最早出现,揭露、抨击封建思想和制度,宣传民主与科学的主张,战斗性极强。受新青年影响,许多报刊也设立了“随感录”栏目,形成了撰写杂感、随笔的创作浪潮。1924 年语丝社所办的语丝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散文(杂文)刊物,以发表“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形成了风格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杂文写得最多,成就最大者为鲁迅,经他的倡导和长期实践,杂文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他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抒情散文,当时称“小品文”或“美文”,出现稍晚。1921 年 5 月,周作人发表美文一文,提倡

13、多写“记述的”、“艺术的”美文,并以其创作实践,“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其文具有丰富的知识性、浓厚的趣味性和以舒徐的笔调抒发出的冲淡之情。他本期的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和雨天的书。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动情优美,引人入胜;散文诗集野草以心灵的自我解剖为特色,反映“五四”退潮后他的仿徨、苦闷和追求,多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新颖奇特,意在言外,深沉含蓄。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其文诗意浓郁、文情并茂,背影、荷塘月色等是最负盛誉的佳作。冰心的散文寄小读者、往事、山中杂记等,都具有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特色。创造社中郭沫若的小品六章、郁达夫的还乡记等散文,率真坦诚、委婉流畅,带有浓厚的“自叙传

14、”色彩。(四)戏剧中国现代戏剧是在西方戏剧观念影响下诞生的。1907 年,中国留学生组成的春柳社就在东京演出了文明新戏黑奴吁天录,被作为中国现代话剧诞生的标志。“五四”时期的戏剧革新运动,功绩主要在理论的倡导和西洋名剧的介绍。1917 年,新青年曾发起对传统戏剧的批判,并就如何借鉴西洋话剧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1921 年 3 月,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等在上海创立“民众戏剧社”,出版戏剧月刊,介绍欧美话剧理论和艺术,提倡“爱美的”(Amateur 业余的)戏剧,推崇戏剧的社会现实功能。12 月,上海戏剧协社成立,成员有应云卫、谷剑尘、欧阳予倩、洪深等,他们学习西洋演剧艺术,建立严格的导演和演

15、出体系,提高了爱美剧的演出水平。戏剧创作受时代精神影响呈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特征,受易卜生娜拉等的影响,大多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社会问题剧,如胡适的终身大事,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压迫,洪深的赵阎王,田汉的获虎之夜,欧阳予倩的泼妇、回家以后等,分别涉及恋爱、婚姻、家庭、妇女解放、道德伦理标准等社会问题。戏剧体裁样式像悲剧、喜剧、正剧、现实剧、历史剧、独幕剧、多幕剧、诗剧、散文剧、活报剧等都已出现,其中喜剧和悲剧水平最高,独幕剧作已臻成熟。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历史剧的开拓者,其早期代表作卓文君、王昭君、聂嫈“要借古人的骸骨来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后结集出版,名为三个叛逆的女性。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学1927 年大革命失败至 1937 年抗战前这一阶段,继承了五四文学的人文主义文学和新兴的革命文学决定了这十年文学的基本面貌。由于政治和商业因素的介人,本期文学分别形成了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文学、商业化的海派文学和远离政治和商业影响的京派文学。1928 年初,创造社和新成立的太阳社倡导革命文学。他们强调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是宣传的武器,努力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释文艺问题,扩大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影响。但过分夸大文艺的社会功能,忽视文艺本身的特点,把世界观的改造看得过于简单,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严重,把鲁迅、叶绍钧、郁达夫、茅盾等人,当作“时代的落伍者”加以批判、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