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的“引探发现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33280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下的“引探发现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下的“引探发现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下的“引探发现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下的“引探发现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下的“引探发现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下的“引探发现法”王敏娟 (江西省高安市龙潭中学)我们要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教育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地与教学方法整合,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探究过程通过仿真建模、设计形象生动、具体的可视化、人文化的探究过程。为此,本人对教育资源环境下的信息技术 与“引探发现法”进行了整合。“引探发现法”的主要程序是:“引探发现应用”四个程序。各程序之间存在着科学逻辑的关系,符合人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规律。引是为了探,探是为了发现,发现是为了应用。应用化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把科学转为生产力。这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的学生快乐探究,展开思维交锋,发现探的方法、途径、结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内容是

2、:1、如何引入问题情境:引趣诱动,引疑诱探。2、如何设立探的过程: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相关问题,把要解决的问题化解为若干个问题的集合,点火引探。如何找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选择思维方向,点燃思维火花,开展思维交锋。用分解问题法照明探索的路线,引思导学。学生探索失败时,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总结失败的教训,也是一种探,一种明理的过程。以动促探,进行学具演示、多媒演示,利用形象思维促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导入下一步的发现。要提高探的诱导艺术,调整思维角度,处理好导与探的关系、形式。3、引导学生在探的过程中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发现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知识迁移应用,进

3、行数学建模,为下一步应用作准备。4、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应用规律、方法解题。设计问题应注意趣味性,适时调整情境,设置陷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让学生不知疲倦地学习下去。自制学具、课件,改变刺激形式,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一、信息技术与“引探发现法”整合图解 动画图片 思维可视化 归纳可视化 应用可视化问题可视化 引 探 发现 应用 给学生一个情境 给学生一个空间 给学生一个课题 给学生一个训练给学生一个问题 给学生一个冲突 给学生一个机会 给学生一个自信情境问题 实验、观察 提取归纳 应用、解题猜想建模 二、信息技术在各程序中的应用引:利用动画仿真设置悬念,引疑诱动;利用多媒体快捷

4、显示大量文字问题引入问题;利用故事、演示动画片,加上人文化的鼓励,吸引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不同色彩突显问题,使问题形象生动、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探:利用多媒体把要探究的问题仿真,产生灵感。把静态问题动态化,分解探究问题。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把数量关系可视化、探究过程形象具体化、迁移知识网式化、动信 息 技 术设置形象、生动的情景引疑导趣,悬念引趣,观察引问问题与什么知识相关,与已学知识有什么联系,与解决同类问题的联系,用已有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若问题复杂时应分解成若干个问题的集合,逐个解决。解决问题后,归纳整理发现规律、方法,建模评价公告。应用发现的规律、方法、解决同类或类似

5、问题,并与实际问题联系设计练习。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培养提取、归纳整理、建模能力培养应用能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诱动 乐思 发明 善用态揭示知识结构、联系,形象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表述。动态呈问题产生过程。实验演示简捷,给人灵感和直觉,把知识动态化,让学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提高探究效率。利用动画激励学生探究,使教学过程人文化、和谐化,数量关系形象化,让学生易于揭示数量关系,易于调整思维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现:通过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发现能力。利用多媒体快捷特点,对一些现象易发现规律;对物质变化形象化,易于发现物质特征、性质、变化

6、规律;利用物质的结构、性质可视化易于发现化学变化规律;对一类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类比发现规律;利用推理过程可视化,易于发现思维规律;利用形象化易于建模评价交流公告;利用人文化激发学生努力探究发现规律,让学生不知疲倦的学习,提高自我效能。应用:利用多媒体快捷、编置问题快、灵活的特点编置类似问题、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题组;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把隐含的关系明显化、形象化;转化问题,凸显数量关系;使设置的陷井可视化,让学生不知疲倦地学习下去;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图片、动画鼓励学生信心,激发学生去动脑思考,树立信心,争取解题成功;使弱势群学生能解基础题,直

7、接用知识点、规律解题,增强自信心,提高训练效率,培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热情好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愿学想学的情感很重要。引探发现法从制订教学目标开始就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思善想,能问会探,创新发现,兴趣广泛。充分利用“实验、观察现象、猜想探、动画诱人探、化归建模探、摩术法探、变式探、类比探、引疑探、调查活动探、合作交流探、操作演示探” ,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情感。使问题情境化,探究形象化,数量关系凸显化,评价学生表扬鼓励化,创新发现建模化,探究过程问题化,引思导学点拨化,分析问题图表化,教学方式课

8、件化,课堂教学“八给化” (给学生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个问题,给学生一个冲突,给学生一个空间,给学生一个机会,给学生一个训练,给学生一个自信) ,信息技术的形象化,具有语言难以表达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快捷化,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时间让学生探究。提供了理解、探究数学的平台,把化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化学走向生活,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解脱出来,回到化学的本身上来。用多媒体呈现化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比文本的方式出现,使得化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立体感,易于与其它学科结合,使学习方式更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合作性、和谐性。总之,信息技术课件素材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使问题情境化、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静态问题动态化、趣味化,引人入神,使人不知疲倦地学习。信息技术支撑着教学方式的改变,对教学复杂现象的仿真建模,借助计算机对数据的可视效果,改善探究环境,给学生以灵感和直觉,形象地对化学知识进行表述,动态地呈现问题的产生过程、探究过程、发现过程,使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情,引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思索与追求,是学生的认识工具与感受发展的工具。(作者电话:13576590556;信箱:)(来源:中国教育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