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语序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33151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的语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汉语的语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汉语的语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的语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的语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的语序:一 、谓语前置: 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把谓语提到主语之前,叫作谓语前置。谓语前置常见于感叹句和疑问句中,有时也出现于祈使句中。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颜回真贤德啊!)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战国策赵策三) (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例、是在感叹句中为了突出强调感叹的中心,而将谓语提前。 在古诗文中,为了押韵、平仄或对仗的需要,也往往作主谓易位的临时变动。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现代汉语也有类似现象,如:快去,你! 干什么呢你?二、宾语前置: 但在古汉语里,由于需要加以强调或由于习惯,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以

2、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就是所谓的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在疑问句中,如果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大都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例如: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谚曰:“谁为为之? 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 例、是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前置宾语。例是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前置宾语。 例“谁”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 “谁为为之”即“为谁去做事” ;“孰”作动词“令”的前置宾语, “孰令听之”即“让谁听我的话”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在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也大

3、都置于动词前。 这里包含两个条件:第一,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 “无(毋) ”、 “莫”、 “弗”、 “未”等作状语或者是有否定性无定代词“莫” 等作主语,从而构成一个否定句。第二,宾语必须是代词。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魏风硕鼠)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 (商君书画策)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论语卫灵公)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词前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充任的状语,代词宾语既可以在状语之前(例

4、) ,也可以在状语之后(例) 。 (三)用“之”、 “是”、 “焉”、 “之为”等结构助词构成宾语前置。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 隐公元年) “何厌之有”即“ 有什么满足”。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夫人之为”即“ 为了这样的人”。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左传僖公四年)“不谷是为”即“ 为了我”, “先君之好是继”即“ 继承先君遗留下的友好关系”。 求,无乃尔是过与? (论语季氏) “尔是过”即“责备你”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此之谓”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其我之谓矣!” (左传宣公二年)“我之谓

5、”即“说的就是我” 。如果前置的宾语是代词,往往只用结构助词“之”帮助构成前置。如例和例。这类前置的宾语前还常加上副词“唯”字表示限制范围,构成“唯之”或“唯是”的格式。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庄子达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左传宣公十五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襄公十四年 )例“唯蜩(条)翼之知” 即“只知看蝉的翅膀”。例“唯命是听”即“只听从(您的)命令”。例“唯余马首是瞻” 即 “只看我的马头行事”,意为“只听从我的指挥”。 借助“焉” 、 “之为”构成前置的。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左传隐公六年 )委蛇还旅,二守焉依。 (后汉书任李万刘耿传赞

6、)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 (孟子告子上 )例“晋郑焉依”即“依靠的是晋国和郑国” 。例“二守焉依”即“依靠的是二位太守” 。例“唯弈秋之为听”即“只听弈秋的话” 。(四)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前置。蛹以为母,蛾以为父。 (荀子赋蚕)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史记项羽本纪) 以上讲的是有条件的宾语前置。 在古汉语中,为了突出和强调宾语,也有时不借助任何条件,直接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 三、定语后置: 为了强调定语,把定语放到中心词之后,叫做定语后置。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战国策齐策)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苏轼前赤壁赋 )哪些词可以做后置定语1.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举图所过山川地

7、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 (汉书李陵传)2.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汉马死者十余万。 (史记匈奴列传)3.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楚辞涉江)4.数词或数词性词组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马说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战国策赵策)5. 主谓词组绛县人或年老矣,无子而往,与于食。 (左传襄公三十年)6.介宾词组 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7.无定代词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唐人或相与谋。 (左传定公三年)丁丑,诸侯围许,曹伯臣或说晋侯曰(史记晋世家)四、状语后置: 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宾词组等用在谓

8、语后面,对谓语起修饰作用,叫做状语后置。子何絶我之暴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柳宗元黔之驴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论语宪问)赵家乔木为庸材辈蠹蚀也数矣。 (清葆光子物妖志 柳 )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史记萧相国世家)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宗臣报刘一丈书 )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国语)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史记陈丞相世家)现代汉语也有状语后置,如:老杨,去一趟吧,为了我,也为了孩子。 (王宗汉高洁的青松)五、双宾语: 一般说来,古代汉语双宾语有以下三种结构形式。1 “动词间接宾语直

9、接宾语”式。公赐之食。 (左传隐公元年)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论语阳货)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汉书张骞传)这是汉语双宾结构的典型形式。例句中的第一个宾语“之(颍考叔) ”、 “孔子” 、 “骞(张骞) ”是间接宾语,第二个宾语“食” 、 “豚” 、 “大夏之属”是直接宾语。2 “间接宾语动词直接宾语”式。 (间接宾语前置式。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诗经小雅小旻)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吕氏春秋权勋)寡人将谁属国?(吕氏春秋贵公)具体说来,有“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直接宾语”和“ 疑问代词宾语动词直接宾语”二式。前两例的“我”、 “吾”都是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不我

10、告犹”即“不告我犹(不告诉我凶吉) ”, “不吾假道” 即“不假吾道(不借给我道路) ”;第三例的“谁”是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 “谁属国”即“ 属谁国(把国事托付给谁) ”。 3 “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式。 (间宾和直宾位置互易式。 )典型结构的派生形式吾既已言之王矣。 (墨子公输)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 (史记周本纪)双宾结构中常使用代词“之” , “之”字应该紧接动词之后。当“ 之”字是指物(或相当于物)的直接宾语时,就要与指人的间接宾语互换位置。有时,名词性的直接宾语也可与间接宾语互换位置。例句中, “王”、 “美人”、 “成王”是间接宾语;前两例的“之” 和后一例的“ 政”是直接宾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