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长关于“大下乡”主题实践活动的总结讲话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731884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委组织部长关于“大下乡”主题实践活动的总结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县委组织部长关于“大下乡”主题实践活动的总结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县委组织部长关于“大下乡”主题实践活动的总结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县委组织部长关于“大下乡”主题实践活动的总结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县委组织部长关于“大下乡”主题实践活动的总结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委组织部长关于“大下乡”主题实践活动的总结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委组织部长关于“大下乡”主题实践活动的总结讲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7县委组织部长关于“大下乡”主题实践活动的总结讲话县委组织部长关于“大下乡”主题实践活动的总结讲话同志们: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要务,立足于统筹城乡和谐发展,以“大下乡”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动员县直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扎实开展了关注“三农” 、支农帮农,进村入户、扶贫济困工作,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好事、实事,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特别是在去年开展的“单位扶村,党员干部帮户”活动中,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县委

2、、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发挥优势,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在支农帮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也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融洽,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从总体上看,尽管我们的帮农扶贫大下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帮扶工作开展得不够平衡,有的部门和单位行动迟缓,被动应付,帮扶内容单一,措施乏力,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办法不多,在帮扶实效上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为改进这些差距和不足,经研究,今后要以“支农帮农强党建,扶村助户促

3、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深化扶村帮户大下乡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支农帮农强党建,扶村助户促发展”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也就有什么样的效果。因此,我们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开展“支农帮农强党建,扶村助户促发展”活动,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农村是强县富民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县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让党员干部更直接、更具体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从而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营造良好的

4、发展环境,共同推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稳定和谐发展。四是,开展“支农帮农强党建,扶村助户促发展”活动,是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培养和锻炼干部的重要载体。开展这一活动,将有效地促进机关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促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7进服务理念和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强化,促进“机关效能建设年”工作的扎实开展,对于机关党员干部来说也是很好的锻炼途径,因为我们多年开展帮扶活动的实践证明,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基层,有利于加深对农村工作和农民生活的了解,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有利于从实践中汲取营养、经受考验;有利于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炼就坚韧不拔的素质

5、;有利于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有的干部长期浮在上面,工作作风松散、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低下,与基层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这虽然只在个别单位和人员中存在,但基层群众反响很大。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切实增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和“爱民、亲民、富民”的意识,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清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要什么、缺什么、愁什么,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为民、利民、富民的能力,不断为农民群众办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谋福祉,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到我们的行动中。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创造性地做好帮扶工作这次“支农帮农强党建,扶村助户促发展”活

6、动与原来的帮扶活动相比,在工作重点、帮扶内容、帮扶方式等方面都做了相应调整,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帮扶双方的积极性,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启动内力,激发活力,形成以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7城带乡,以上带下,以强带弱,以点带面的互动发展机制。各帮扶单位和帮扶党员干部一定要明确任务,抓住重点,强化措施,下真功夫,努力开创帮扶工作的新局面。一是要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根本在于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键在于把村领导班子建设好,把党员队伍教育好、管理好。因此,在活动中,各帮

7、扶单位要结合全县农村党组织和农民党员“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和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形式的改进,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抓住班子这个关键,以村级党组织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扩大交叉任职比例,理顺“两委”关系,通过进一步深化“支部抓协会,党员带群众”模式,努力把村级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干净干事、群众拥护的领导集体。要抓住队伍这个基础,认真实施“双培”计划,努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不断优化农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要抓住制度这个根本,帮助帮扶村健全和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党务公开、民主管理、党员服务群众、流动党员管理等制度,探索形成农村固

8、本强基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在建立互帮机制上下功夫,实现城乡党建互促互动。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7助机制” ,这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各级党组织都要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统筹调配党建资源要素,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特别是引导城镇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在党建经费、党务人才等方面,城镇支持农村;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城乡整合利用,帮助乡村完善党员远程教育,启动网络党建工程;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城乡互学共享,充分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

9、形成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的局面。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城镇党组织主动把农民工党员纳入管理服务范围,一视同仁保障城乡党员权利。要教育城镇党员切实尊重、平等对待农村党员,引导农民工党员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共同推进城乡基层组织互帮互助,进而把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党建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三是在致富项目上下功夫,实现农民稳定增收。选好一个项目,小则致富一个家庭,大则致富一个村镇,因此,项目的选择、确定是整个帮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几年的帮扶过程中,各单位基本上都与被包扶对象共同研究确定了切实

10、可行的增收致富项目,有的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这说明我们的包扶工作是卓有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7成效的。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是要做好已确定项目的后期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达到预期效益,并制定长远规划,使选定的项目上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成为被帮扶对象的一项长期、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和增收渠道。至今还没有确定可靠项目的部门和单位,一定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村情户情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当地的发展现状,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增收潜力,结合每个农户的经济状况,劳力情况,技能特长等因素,尽快拿出近期规划,确立致富项目,

11、特别要注重选择具有“造血”功能的项目,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四是在培训教育上下功夫,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各帮扶单位要把教育培训农民作为帮扶工作的一个重点,引导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克服“等、靠、要”思想,努力把农村劳动者培养成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具有自立意识、合作精神、法制观念和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在形式上,可以采取开展十七大精神和农村政策理论宣讲、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现场服务咨询、聘请专家授课、组织骨干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发放科技资料等,送科技下乡,送服务上门。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农民群众学到先进技术,开阔思路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7和视野,转变落后观念,坚定发展信心,从源头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在落实资金上下功夫,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资金问题仍是大多数村发展经济和农户增收致富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也是关系到致富项目成败和帮扶工作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在资金方面,各单位有各单位的难处,但我们要进行一下换位思考,部门单位再难,也没有贫困村发展难;机关党员干部再难,也没有农村贫困户生活难。所以,各帮扶单位要切实把资金和物质帮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