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交大附中、师大附中、2013届...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27935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交大附中、师大附中、2013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交大附中、师大附中、2013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交大附中、师大附中、2013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交大附中、师大附中、2013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交大附中、师大附中、2013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交大附中、师大附中、2013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交大附中、师大附中、2013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 2013 届第三次模拟考试语 文 试 题命题学校:高新一中 审题学校:师大附中注意事项:1. 本试题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3. 选择题认真填写在相应的题号下,不得涂改。4. 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

2、文字,完成 13 题。我国古代的全民文化水准低,识文断字的是少数,老百姓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而文学史又只能由文字来写,能写的又只有所谓君子和士大夫这 一类人。所以,留传下来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史其主流就是贵族文学史,也就是所 谓高雅文学的文学史。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或曰之 为 俗文学。由于古代 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和一些 贵族文人自觉不自觉的保 护、保存、培育和发展,我们还是能把握出其明显的脉络的。应该说,我国古代俗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在 “诗经 ”时代。东周之前的三代,虽有战争,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程度比后来 “礼崩乐坏”的战

3、国、 汉魏晋等朝代要小得多,中央集权专制较之后的 时代为弱,意 识形态上也比 “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以后要宽松得多。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男耕女织,夫唱 妇随,偶有 战争,也不至于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动乱,且人民也能以正确和平和的心态待之。而 这一切,都反映在那个 时代的民歌集大成之著作 诗经国风中。国风是我国古代俗文学第一个高潮的标志。 读“ 国风”,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先民们那发自内心的愉悦、痛快淋漓的愤怒,又可以由此 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作一个广泛而比 较细致的了解。那是一个真正意 义上的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是后来人 为发起的如唐代的“ 新乐府运动”所不可比的。 诗经中的“ 雅、 颂

4、”,属于高雅文学,其文学表现手法和音 乐形制同“ 国风”没有很大的区别和对立, “风”和 “雅”、 “颂”三而合一作为诗经“六义 ”中的三义一并称之,这实在是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甚至是相融在文学上曲折的反映,是当时俗文学和高雅文学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 动而具体的体 现。汉时,乐府的民间采诗活动在目的上和 诗的规模、内容以及语言的丰富性上,与诗经 国风不可同日而语。以后,随着语言文白的分野,城市的发展,作 为广大 农民参与创作和流传的、以口 头文学形式出现并被记录下来的俗文学便再也没有缓过劲来。到了唐宋 时代,虽出现了“ 说书”和由此而产生的话本,但作 为文学样式而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更不

5、用 说成为文学的主流了。这是历史对俗文学的第一个否定。俗文学的又一个高潮是从元朝的杂剧开始的。随着城市 规 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市民 阶层出现了,有了文艺消费的需要;加之诗歌文学本身抒情叙事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元朝政权的民族歧视和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汉民族知识分子的仕途被堵死、其社会地位便一落千丈,他们的知识能量释放到了民间,这便引起了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开端,杂剧的兴起。只是 这时 的俗文学已有了更多一些如今天你投资写戏排戏演戏、我买票看戏一样的商品性 质。明清时,俗文学便又往高峰走去。元杂剧以后,又有明传奇,这是戏剧一路。另一路由 说书的有声语言艺术发展到话本进而再有“话本小说”和“ 拟

6、话本小说”,再发展到章回体小说,至红楼梦,便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这便是俗文学戏剧与小 说的二水分流、双峰并峙。这又是对前面俗文学低谷的一个否定。到这里,正好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人以 “从诗经到红楼梦”的说法来概称我国整个古代文学史,而这古代文学史一头一尾的标志性著作却都是俗文学呢!(选自 王泽清古代俗文学的兴衰及其意义,有 删改)1. 下列有关“古代俗文学”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古代俗文学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古代人大多是文盲,不能用文字来写所谓的高雅文学的文学史。B. 古代俗文学存在的有力证据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C. 古代俗文学之所

7、以能产生也得益于一些贵族文人自觉或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D. 古代俗文学的产生与东周之前的夏商西周时代的战争破坏力小、中央集权专制程度较轻有关。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诗经国风产生于一个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中,阅读这些诗歌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B人们把“风雅颂”在“诗经六义”中并称,表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高雅文学和俗文学不是对立的。C 汉以后的语言文白分野及城市发展使得俗文学很长时间也没有振兴起来,更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流。D 正是因为出现了开启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元杂剧,才使得受压迫的汉民族知识分子有了释放能量的机会。3.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

8、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出现,文艺消费有了较好的市场,从而引发了俗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的到来。B从诗经到乐府、说书,从元杂剧到明传奇,从话本、拟话本小说到红楼梦 ,俗文学经历了两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C “新乐府运动”在创作的主观自觉性上高于诗经国风 , 诗经国风在诗歌规模、内容和语言丰富性上超过了汉乐府。D 诗经国风反映了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里心态平和;你写戏演戏我买票看戏,这种商业用途使得俗文学没落。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进士。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

9、许赎罪还职。 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将 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若汝因之中选, 则 妨一寒士矣。 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 而翁长铨 ,迁我京 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 调。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

10、。太监泣曰:“ 是非贿得之。昔先皇 颁僧保 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 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 袄中,纫之。后 还 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尔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 营,予佐尔贾 。”二子心 计,公无从 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 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帝眷翱厚,时召对便殿,称“先生”不名。而 翱年几八十,多忘,尝令郎谈伦随入。帝 问故,翱顿首曰:“臣老矣,所恐遗误圣谕,令此郎代识之,其人诚谨可信也。”帝喜。五年加太子少保,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

11、,辄慰留,数遣医视疾。三年,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赠太保,谥忠肃。【注】长铨:长,掌管;铨:铨选,选拔。 僧保 :生平不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婿固不遣 使离去B内所著披袄中 收,放置C若翁廉 如果D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记号,标记5下列各项都能直接表现王翱“忠清”的一组是 ( )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 列卷火之 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纫之 来源:学.科.网 Z.X.X.K公拆袄,出珠授之 所恐遗误圣谕,令此郎代识之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翱为官清正,不让他第二

12、个孙儿去应秋试,是因为他认为孙儿的才能虽然可以考中,但是这样会使寒士落第,表现了他为国而忘私的高尚品德。B.王翱手握重权,对女婿调动官职一事,也不讲私情,对待为女婿说情的夫人他毫不客气,打伤夫人后还离家多日,女婿最终也没能调入京城任职。C.王翱接受了某太监的馈赠后,寻找到了太监的侄子,而他们不相信王翱,假造了价值五百两银子的房契,可是最终王翱完好无损地把宝物送给了他们。D.文中所选的几件事都是从正面直接来表现王翱高尚人格,对朋友有情有义,对家人要求严格,为官忠正不阿,对朝廷和皇帝能恪尽职守,坦诚对待。 7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

13、分邪?(5 分)(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 8-9 题。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黄庭坚 (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注:黄庭坚(10451105),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崇宁元年(1102 年),诗人被贬四川多年后遇赦归家途中,行至岳阳楼时写下此诗。瞿塘峡,四川省奉节附近,滟滪关是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此处水流湍急,航道危险。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二)诗中“青山”也是指君山,是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洞

14、的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岳阳楼遥遥相对。8. 古人评价第一首诗“一笑道出黄山谷人生况味”,简要赏析“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笑”的意蕴。(6 分)9第二首诗正面眺望“青山”,分析诗人围绕“青山”,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景象?(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屈原(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

15、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琼斯先生的悲惨命运【加拿大】斯蒂芬里柯克助理牧师梅尔帕琼斯先 生是一个非常可 爱的年轻人,才二十三岁。他是那么忠厚,因而不会 说谎,同时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在他放暑假的第一天下午,他顺便去他的一个朋友家拜访。而接下来的六个星期多么美妙他可以很好地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假期生活。他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两杯茶,然后好不容易鼓起了勇气说: “呃,我想我” 可是女主人说:“噢,别急!琼斯先生,你有事么? ” 琼斯从来都是说实话的。“ 噢,不” ,他 说。 “那就请别走。 ” 他留了下来,喝了十一杯茶。夜幕开始降临了,他再一次站起身来。 “呃,现在,”他怯生生地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