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辣椒栽培技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27700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辣椒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秋辣椒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秋辣椒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秋辣椒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秋辣椒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辣椒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辣椒栽培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秋辣椒栽培技术1 精选优良品种秋延后大棚辣椒是从高温季节逐渐向低温季节过渡,光照由强到弱,因此要抓住前期适宜的温光条件,促进开花坐果形成产品,低温季节利用增加覆盖层次维持生命从而达到延续供应。秋延后大棚辣椒,不象春季可以陆续采摘,因而在品种选择上要选择生长势强,抗性强(特别是抗病毒病),前中期结果集中,果实膨大速度快的中早熟品种为宜。2 培育适龄壮苗21 种植 1 亩辣椒需准备苗床 68 平方米。苗床要选用富含有机质、团粒结构良好、无病菌、没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土壤,另外选择苗床还要选择 2 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提前半个月左右翻晒、整平并施足底肥。苗床设在提前搭好的大棚内,尽量不用小弓棚

2、育苗。为防止高温引起秧苗徒长,须加盖遮阳网以降低苗床温度。为防治苗期病害,每平方米苗床用 40%五氯硝基苯 34 克或用50%五硝. 多菌灵 50100 克,掺加 510 公斤细土拌匀,播种前在床面上撒施一半药土,播种覆土后再在床面上撒入余下的药土。22 种子处理播前种子要晒 12 天,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然后将种子放入 55的温水中烫种 15 分钟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能起到钝化病毒、抑制病毒的作用,浸种后可直接播种,也可进行催芽,待 23 以上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 3 播种育苗长江中下游秋延后大棚辣椒的适播期为 7 月下旬到 8 月上旬,一般早熟品种宜晚播,中熟品种宜早播,采用营

3、养钵育苗,亩用种量在 75 克左右,播前将苗床浇一次透水,然后在每个营养钵中间摆播 23 粒饱满的或带芽的种子,并随即在种子上盖 1 层厚约 1 厘米的细营养土,然后在苗床上盖 1 层地膜,上盖草帘,有利于全苗。由于秋延后大棚辣椒育苗正值高温季节,播种到定植间隔时间短。采用营养钵育苗。不需分苗,减少工作量,又可避免一般撒播育苗造成拥挤徒长的现象,并可带土定植,对根系不造成损伤,缓苗期短。24 苗期管理 当种子 70发芽后,要及时撤除地膜草帘,将苗放出,适当降低苗床温度,防止窜苗,待子叶充分展开并露出心叶时,按每钵留两株苗,将多余的苗间掉,并拔除杂草。苗期一般不需追肥,并要严格控制浇水,如过分干

4、旱可浇小水 12 次,为防止苗床病虫害发生,可每隔 10 天左右喷 1 次广谱性杀菌剂和杀虫剂,共喷 23次进行预防。在播后苗前,白天将温度控制在 3032 的高温,夜间将温度控制在 1820;出苗后白天将温度控制在 2530 ,夜间将温度控制在 1617 。定植前 10 天进行炼苗,白天将温度控制在 25左右,夜间将温度控制在 1012 。底水浇透后苗期一般不再浇水,以防幼苗徒长。如果幼苗徒长,可以用矮壮素或助壮素进行处理。子叶展开到出现真叶时应间苗,把拥挤在一起的弱苗、病苗、畸形苗拔除。3,定植定植时间依据壮苗标准而定,以幼苗长至 30 天左右、高17 厘米左右、8 10 片真叶时定植为宜

5、,苗龄最多不能超过 35 天,切忌定植老化苗和旺长苗。辣椒定植不宜过深,栽苗高度以苗坨高度为准。要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尽量避免前茬种过茄科蔬菜(辣椒、番茄、茄子)的地里连作,以减少病虫危害。夏秋季节雨水较多,平地应实行高畦栽培,畦面高于走道 2025 厘米。坡地不容易积水,可以实行平畦栽培,很多种植户没有这个种植习惯,认为开沟作厢太麻烦,其实,开沟作厢不仅有利于排灌,而且便于田间操作。厢面的宽度可根据覆盖塑料薄膜的宽度来确定,一般为 1 米左右,定植 2 行辣椒;也可以厢面 1.8 米,定植 4 行辣椒。覆盖的塑料薄膜最好是采用新料生产的黑色地膜,即可保湿,又可以抑制杂草

6、。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当前市场上销售的有些黑色地膜是用再生原料生产的,质量很差,覆盖不久就会开裂,达不到保湿和抑制杂草的作用,种植者应加以注意。4,大田管理4. 1 温度管理 定植初期温度较高,要加大放风量,严防徒长,白天保持 2530,晚上 20左右,10 月份进入开花坐果期后,白天逐步减少放风量和放风时间,晚间要注意闭棚保温,使白天温度保持 2528,夜间 1518,之后要逐渐增加覆盖层次保温。42 水肥管理 定植后即浇定根水,缓苗后再浇 1 次水后中耕松土并进行蹲苗,蹲苗时间因土壤湿度而异。干即浇水,切忌大水漫灌,每次水量以大半沟为宜,浇后要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开花坐果期需水较多,之后温

7、度逐渐降低,可减少浇水次数。第一次追肥一般在门椒长至 3 厘米左右大小时,对椒坐住后结合浇水亩以你能高钾肥,特点,UBE 水溶性肥料 4 公斤/亩 进行田间追肥。 43 整枝疏果双株定植的辣椒,门椒以下的侧枝,一般要全部摘除,并适当清除弱枝,以利通风透光。当每丛辣椒坐果 1215 个后,应及时打顶,必要时还要疏掉上层小果,有利于形成均一的大果,提高产品档次。5,病虫害防治秋冬茬辣椒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等,辣椒虫害主要有蚜虫和茶黄螨等。 辣椒疫病:疫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高温高湿、多雨季节特别是暴雨后容易发病,重茬田块、田间积水、大水漫灌等都会加

8、重病害发生。该病能危害辣椒的茎、叶、果实。主要症状是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茎部发病时,发病部位常易拆断,病斑干燥后变成淡褐色。农业防治主要采用轮作换茬、综合治理连作障碍、深沟高畦栽培、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和配方施肥等方法。田间发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并消毒,并将病株带出田外销毁。化学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用药喷雾或灌根。常用药剂有:50%丙森锌,72%丙森锌.霜脲氰(真良)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70%甲霜灵.福美双(宝福斯)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40%烯酰吗啉悬浮剂等。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喷雾每隔 7d 喷药 1 次,连续 3-4d。灌根每株每次灌药 250 克。 辣椒炭疽病:炭疽病是

9、辣椒经常发生的一种主要真菌性病害,一般温暖多雨的条件下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和发展。化学药剂防治可于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喷雾,一般每隔7d 一次,连续喷雾 23 次。常用药剂有: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5%醚菌酯悬浮剂,3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金叶子)水乳剂以上药剂可交替轮流使用。 辣椒青枯病: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细菌侵入植株体后,遇适宜条件即在寄主体内繁殖,破坏细胞组织,致使茎叶萎蔫。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茎基部可见维束管变褐色,用手挤压,可见横切面有乳白色粘液渗出,这是该病区别于枯萎病的主要特征。农业防治可采用轮作换茬、水旱轮作、深沟高

10、畦栽培等方法。另外,长期使用生物肥可以大大减低土传病害的发生。田间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并消毒,并带出田外销毁。化学药剂防治可于发病初期用药喷雾、灌根,喷雾每隔 7d 一次,连续喷雾 34 次;灌根每株每次灌药液250g。常用药剂有:(链霉素.土霉素)新植,索格(春雷霉素) 。以上药剂可轮流交替使用。土传病害,主要靠轮作倒茬和高垄栽培及控制浇水、严禁渍水来预防。枯萎病 辣椒病毒病:病毒病是辣椒上普遍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高温干旱有利于病毒繁殖,由蚜虫迁飞传毒。其主要症状有花叶、黄化、畸形和坏死四种类型。病毒病防治必须彻底消灭蚜虫,以防蚜虫传播病毒。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初期用细斯乐 30 克/壶水

11、,酷睿一代/壶水或者盐酸吗啉呱+极量锌进行田间防治,另外田间病毒病特别严重的地块可以用细胞分裂素加以上药剂可轮流交替使用。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田外销毁。 蚜虫:蚜虫不仅直接危害辣椒,而且能传播病毒,因此,发现蚜虫必须及时用药防治。常用药剂主要有:蚜虫可用 20%吡虫啉乳油(滴一滴) ,70%吡虫啉水分散(点将) ,7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啶虫脒等药,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 茶黄螨:茶黄螨生活周期短,繁殖力极强,温暖多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茶黄螨的发生。茶黄螨常危害辣椒幼嫩部分,使受害嫩叶变僵直,叶色变灰褐色。茶黄螨用药防治要掌握在点片发生时期进行,一般每隔 5-7 天一次,连喷 2 次。常用药剂有:73炔螨特乳油 5-8MI/壶水,1.8阿维菌素(天津汉邦)15ML/壶水进行喷雾。6,辣椒用药详解:苗期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生长期病害:疫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等虫害:蚜虫,烟粉虱,烟青虫,棉铃虫,茶黄螨等苗期:30%噁霉灵(赢枯)一代/壶或者霜霉威盐酸盐 25 克/壶水生长期:汉邦丙森锌+汉邦甲托真良+苯醚甲环唑40%烯酰吗啉+嘧菌酯 病毒病:细斯乐 30 克/壶酷睿 30 克/壶盐酸吗啉呱 30 克/壶+极量锌 10 克/壶 虫害:1.0 甲维盐+吡虫啉 愤打+捷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