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网络教学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27543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网络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网络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网络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网络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网络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网络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网络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网络教学案例专制皇权的强化 一、背景 历史学科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一体的,其核心是提高知识学习与掌握的质量使学生掌握最有智力价值的史学知识、史论知识和史法知识,并使这些知识掌握到教高的运用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由此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发展智力奠定基础。我们认识到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并可尝试通过网络教学这种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教育手段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传统的历史课的灌输模式,给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条件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第一学期第 23 课。专制集权统治是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

2、旋律,历朝历代的帝王不断地在强化专制皇权,明清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专制独裁统治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时期。明清时期为了加强专制皇权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军机处与丞相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的强化?明代建立厂卫制度的原因?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那么认识是比较模糊、肤浅、和片面的。因此我们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制作了专题型学习网站,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教学,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条件,同时也为更多有兴趣了解明清时期相关历史的各界人士提供了学习平台。 网络教学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教学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网络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而存在,是一种教学和学习的工具

3、和媒体,具有巨大的信息容量,各类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讨论分析均可予以提供并参与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了历史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扩展与深化,与网络提供的大量材料结合起来,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协作精神。 本案例是笔者在如何将历史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扬长避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一次尝试。 二、目标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1) 了解明清的建立概况。 (2) 了解内阁、军机处的概念。 (3) 了解厂卫的主要功能,了解特务统治对百姓生活的危害。 2、理解 (1) 理解明清时期是中国

4、历史上专制皇权独裁统治发展的高峰。 (2) 理解明代废除丞相制与加强专制独裁统治的关系。 (3) 理解内阁、军机处与丞相制度的不同以及与强化专制独裁统治的关系。 (二)教学策略 1、 网络资源与历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 由于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信息,明清时期的相关史料在网上十分丰富,运用网络资源能轻松地解决资料不足问题,实现知识的扩展。这样,教学内容由课本内容一统天下的局面变为课本内容与网上内容有机结合的新局面,这既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也加大了课堂容量。因此,教师可在网上选择大量相关资料下载,并提供一些相关网站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既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5、原则,又加强了教育效果,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正确上网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2、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网络教学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学生坐在计算机前的时候,注意力被计算机中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再也听不见教师的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难发挥。而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予以充分的发挥,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历史网络教学更要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传统的教师讲授说服灌输方式转变为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灌输和疏导,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实现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 3、 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先进的教育技术相结合。 再先进的教育技术也是为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服

6、务的,不可本末倒置,不可一味的追求先进的网络技术而忽视了教学规律和教学目标,把网络教学课变成了技术操作演示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略,否则只是一名好的电脑操作人员而不是一名好的教师。 三、说明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全面整合、渗透是上海市二期课改三大改革重点之一。随着教育的不断投入,学校基本上都配备了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和专用电脑室等硬件设施,再加上师生信息技术的素养比较好,为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提供了条件。 为了优化历史课的教学,在历史学科中加强信息技术运用的研究已取得累累硕果。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进行整合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

7、探索,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本案例应该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比较好的,可操作性强。同时也体现了网络教学的优越性,教学效果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达到的。 四、活动 1、准备 针对“专制皇权的强化” 这个主题,笔者精心设计与构思网页的内容,将教师的语言灌输内容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音像等媒体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丰富的网页内容所吸引,通过浏览和思考网页内容,获得了知识并提高了能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网站的各个页面的内容: 首 页 网站的主题界面以及各个导航栏的内容 教学

8、寄语 课题内容的基本介绍、教学要求以及提供的参考论题。图片中心 搜集了大量的明清相关的资料图片。(如朱元璋的不同形象的图片、锦衣卫使用的刑具、康熙像、明东林书院、太和殿内景等 50 多幅图片) 相关文章 提供大量有关明清史实以及相关资料、评论。(如丞相制度的历史,对朱元璋不同评价的文章,厂卫制度的历史,清朝军机处的保密制度,史话东林党,胡惟庸案等) 友情链接 提供了 “历史家园 ”、“历史风云网”、“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 等六个有关中国古代史的网站。 留言 BBS是学生发表见解的园地,可以通过 BBS 论坛进行师生、生生交流,教师也可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和课后辅导。 动漫园地 通过制作

9、“依样画葫芦 ”、“龙舟竞渡遭捕”等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进行探究。 影音资料 影片 锦衣卫 2、过程 教学的地点: 学校机房 教学的主要途径:上网浏览、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通过专题网页的各栏内容,如:相关文章、图片中心、影音资料、动漫园地、留言BBS、友情链接,进行浏览和检索,详细了解明清加强皇权的相关内容与史实,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进入机房后,老师进行新课的导入,然后老师把教学的内容及要求进行介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带着问题浏览老师制作的专题网页上的各栏内容。在上网浏览的基础上,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讨论、争论

10、,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老师予以必要的引导,然后让学生继续查找资料,进一步深化,进行更理性的思考,获得更深的感悟。课后根据各自的兴趣,成立研究小组,可以撰写相关的研究小论文,制作电脑小报,进行专题调查等。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Email: 参 考 论 题:在你眼中朱元璋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朝厂卫特务活动无孔不入,说明了什么? 军机大臣与丞相在权力上有什么不同?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 (以上论题仅作参考,可以自拟论题,形式不限) 五、工具和资源 1、 软件:Frontpage2000 、Flash5.0 、Windows Midia Player、多媒体教室控制系统、IE

11、4.0 以上浏览器,800X600 分辩率进行浏览。 2、 硬件:多媒体投影设备以及网络畅通的机房。 3、 网站:网络资源主要来自以下一些网站“历史在线 ”、“历史天地” 、“历史教与学”,“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历史图片资料库”,“图说中国史” 等。 六、说课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从“要我学”转为“ 我要学”,在这基础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便水到渠成了。那如何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呢?网络学习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在本案例中,笔者创设了网络学习平台,把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

12、点化解、渗透到网页的各个栏目中,让学生自主操作计算机,面对大信息量的资源进行自主选择浏览,对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并努力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予以分析和探寻解决的方法;通过网页内容中设计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在课堂上和网上进行自主交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有效发挥学生的特长。 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基本上能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对内阁、军机处与丞相制的不同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理解了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强化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活动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对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还作进一步的探究,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明清的更多问题主动去

13、学习、探究。学生搜集、甄别史料和提取信息的技能得到了提高,理解、解释与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些参考论题引导、激发学生去探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协助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并对其实施过程提出一些建议。因此,作为教师,是引导者,同时也是共同的探讨者、合作者,最后,还是他们的读者对学习者的研究成果,以赞赏的眼光去享受,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稚嫩和偏激的地方,紧扣“史由证来” 和“ 论从史出”。 七、点评 本案例的教学软件无论从网页内容的设计、布局、链接,还是网页界面的合理性、兼容性,都是做的很不错的,这对于一名非计算机专业的历史教师来说应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本案例中,

14、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兴趣特长的了解,为顺利开展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实施网络教学的课堂上一开始就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方向进行控制和引导,并提出若干参考论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组织学生对网上提供的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与交流,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特别是对学生从网上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通过提问和辩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把学生中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引导到积极健康、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引导和鼓舞。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本案例中,课堂上所蕴涵的信息量和学习空间是无限的,网上大量的生动鲜活的事例材料所带给学生的教育和感染作用是巨大的。网络为我们构建一个开放的历史课堂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使我们的历史教学变得更生动、更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