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必做分组五下4个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21967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五下4个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五下4个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五下4个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五下4个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五下4个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五下4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必做分组五下4个(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教科版五下)(一)【章节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通过改变同一物体的形状,改变排开的水量,达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2通过对橡皮泥排开水量的数据分析,得出判断物体沉浮的依据。3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数据的重要性。【实验器材】橡皮泥每组 3-5 块, (约 50 克左右) ,500ml 烧杯 1 只,记录表(教材第 8 页) ,23 种模具(便于制作像船的形状)【实验步骤】1在 500ml 烧杯中加入约 200ml 的水,并记录实际加入的水量。2把一块实心橡皮泥(如球形)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并记录放入橡皮泥后水面的刻

2、度值。3改变实心橡皮泥的形状(如长方体) ,再一次放入水中,记录水面的刻度值。4利用模具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直到在水中浮起,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值。5再次改变形状,重复步骤 4,记录不同情况下水面的刻度值。6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了。7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做好实验小组记录。【注意事项】1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2为了学生能较准确的计算出排水量,可以在烧杯外面贴上更精细的刻度线。3在改变形状的过程中要保持橡皮泥的质量不变。4因为橡皮泥放进水里后,表面易溶化,拿出水以后再做其他的形状的模型比较困难,因此每班最

3、好准备 5 块重量相等的橡皮泥。5橡皮泥的重量最好能达到 50 克左右,这样水面上升的现象比较明显。【实验拓展】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该怎样做呢?(二)【章节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知道同一物体(如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可能沉也可能浮。 2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3学会简单区别物质的方法液滴加热法。4体会沉、浮的相对性。【实验器材】一块马铃薯、酒精灯、火柴、不锈钢调羹 2 个(或易拉罐皮约3cm6cm 两块) 、浓

4、盐水(饱和) 、40 克食盐、40 克白糖、2 只烧杯(规格 250ml) 、一根玻璃棒(筷子) 。【实验步骤】一马铃薯的沉浮:(演示实验)1实验预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2对比实验:把马铃薯(块)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把马铃薯(块)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浓盐水) ,观察它的沉浮。3组织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猜测。 (影响马铃薯或马铃薯块沉浮的原因是什么?)二比较两种液体的不同液滴加热实验(分组实验)1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复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如果选用调羹,要将调羹的柄用抹布裹起来;如果选用载玻片,加热时要先对载玻片进行预热一下) 。然后从两个杯

5、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可以用筷子沾上) ,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或载玻片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2观察加热两种液体后留下的痕迹。 (有什么不一样?能使马铃薯或马铃薯块上浮的液体加热后留下的痕迹有什么特点?)三尝试调制一杯使马铃薯(块)浮起来的液体(分组实验)1向烧杯中加入约 100ml 水,并将马铃薯(块)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现象。2向烧杯中慢慢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观察马铃薯(块)的沉浮状况。 (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3继续加入食盐,直到马铃薯(块)浮起来为止。4总结讨论。 (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或马铃薯块浮起来?)5整理好实验器

6、材,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做好实验小组记录。【注意事项】1尝试调制一杯使马铃薯(块)浮起来的液体时不要让学生一下子把全部食盐倒人杯中,要重视中间过程(如果一下子把全部食盐倒人杯中,学生就探索不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 。2最好将 40 克食盐可以分成 4 到 5 个小包。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4不锈钢调羹可以换成载玻片或易拉罐皮约 3cm6cm 两块,实验时可以用试管夹夹住。5筷子取代了滴管的用途,使用方便。 6用整马铃薯时,考虑用小的,否则就将马铃薯切成大小适中的小块。【实验拓展】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用同样方法,制作一杯糖水进行检验,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进行检验。 (设计目的:不局限于

7、用食盐做实验,调制不同的液体来检验学生的猜想,这样对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三)【章节目录】第二单元 热【实验名称】 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目的】1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懂得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3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实验器材】方座支架;热学实验盒;热水,烧杯;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或蜡烛、蜡烛油、凡士林等。【实验步骤】一观察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1打开热学实验盒,插上支架,把金属棒插入支架的圆孔中。 (注意铁棒没有小孔

8、的一端在外。 )2垫高热学实验盒,高度要达到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部分。3在金属棒的小孔中插入沾有凡士林的塑料小棒。 (注意凡士林的多少和小棒插入的深浅要差不多。 )4用酒精灯给金属棒的一端加热。5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画好热的传递图示。 )6交流讨论。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出示金属圆片引导学生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2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将火柴沿圆周方向用凡士林固定几个同心圆)3按照教科书的指导,设计实验装置。调整方座支架上金属圈的高度,高度要达到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部分。将火柴沿圆周方向用凡士林固定几个同心圆。放在方座支架的金属圈上。用酒精灯在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

9、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画好热的传递图示。 )4交流实验中的发现。5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做好实验小组记录。【注意事项】1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塑料小棒跌落的先后顺序和小棒下落时间和间隔距离之间的关系,以描述热在传递方向和速度上的特点。 2让学生尽可能亲身体验,以发展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活动中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 (加热后的金属棒和金属圆片不能碰,以免烫伤)【实验拓展】1本实验也可以用以前配发的热传导演示器进行演示。2你认为热在不同物体中传递的速度一样吗?(四)【章节目录】 时间的测量【实验名称】 摆的研究【实验目的】1让学生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

10、,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2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3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实验器材】方座支架,摆绳,摆锤(大小不同的螺母) ,秒表等【实验步骤】一设计实验我们要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进行研究,设计对比实验要注意什么?1小组根据自主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实验设计2交流实验设计(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 )(1)研究摆速与摆锤重量的关系如果我们来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的关系。应该怎么来研究?做实验时,那些因素应该保持不变?变化的因素是什么?用一根棉线,一端系上 1 个螺母,另一端系在方座支架向外伸出的部分上。让

11、学生知道如何数摆的次数。 (一来一去算一次)用秒表记录一分钟内,摆摆动的次数。做 3 次后取平均值做记录。将螺母分别增加到 2 个和 3 个(其他条件不变) ,重复上面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2)研究摆速与摆绳长度的关系如果研究摆绳的长度与摆的摆动快慢的关系,我们应该怎么来研究?哪些条件应该保持不变?那些条件应该变化?用一根棉线,一端系上 1 个螺母,另一端系在方座支架向外伸出的部分上。让学生知道如何数摆的次数。 (一来一去算一次)用秒表记录一分钟内,摆摆动的次数。做 3 次后取平均值做记录。将摆绳分别缩短到原来的 1/2 和 1/3(其他条件不变) ,重复上面的实验。二学生自主研究三收集、分

12、析数据,得出结论。四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做好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1让学生重点研究一个课题,研究就更深入,发现的就会更多,同时明白科学研究要善于合作。允许学生出错,让大家一起来分析出错原因,让学生避免出错,重过程,重体验。2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和评点实验方案,特别是在控制变量方面,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思维的严密性。3同一个摆锤或摆绳长度的实验要做三次。4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数摆的次数。5小组合作要分工明确。【实验拓展】(1)出示两个简易摆。 (摆绳相同、摆锤长度不同)(2)先猜测,再实验。(3)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呢?在学生产生思维碰撞时,通过实验认识到真正的摆长不是摆线的长度。进一步完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