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得越少,办得越好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20365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得越少,办得越好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管得越少,办得越好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管得越少,办得越好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管得越少,办得越好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管得越少,办得越好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得越少,办得越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得越少,办得越好(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得越少,办得越好潍坊教改纪略之一深化教育改革是个“老大难” 。潍坊在解决这个“ 老大难”上破了题。他们的经验,归结起来就是,简政放权,把权力放给最该拥有权力的部门和人,让他们行使好权力。改革能顺利推进,关键一环是,党委、政府和相关权力部门,拆除部门利益的藩篱,把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出发点和根本责任。他们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下放校长聘用权、职称评聘权和教育评价权;让公办教师、民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实现教育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打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 ”,使职业高中的学生有了和普通高中学生接受高一级教育的同等权利。这些改革,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从而出现了名校、名校长、名师层出不穷,学生素质

2、提升的可喜局面。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在这方面,潍坊的“教改”经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本报记者 刘同贵 赵洪杰本报通讯员秦继鹏叫响全国的潍坊素质教育,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简政放权,是潍坊教育改革的最大看点。尽管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其间有曲折,有反复,放放收收,收收放放,但总趋势和主旋律一直是:放!先从最炙手可热的人事权放起。2004 年 9 月,潍坊市委、市政府作出一个极有胆略的决定: 在全国率先实行校长“职级制”,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全市近千名校长从组织、人事部门管理,下放到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这就意味着,中小学校长们头上

3、,戴了多少年的“乌纱帽”,摘下来了。一时间舆论哗然,众说纷纭。校长校长,一校之长。校长的作用,怎么评价也不过分。正如一位教育专家说的:“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要命的是,由于校长有行政级别,学校也是官场。许多不懂教育的行政干部,在党政机关提拔不了,就退而求其次,打学校的主意,自己的级别先上去再说。这让学校里真正懂教育的人心灰意冷,越干越没劲。这样的学校,不可能办好。职级制摘去了校长头上的“乌纱帽”,在学校和官场之间,砌上了一堵看不见的墙,挡住了那些想到学校谋个一官半职的行政官员。校长退出行政序列,不必再参加当地按行政级别召开的会议和各种活动。校长逐渐从官场淡出,可以一

4、心一意办教育、聚精会神抓教学了。以往校长在会场上的时间多,泡酒场的时间多,在校园的时间反而不多。久而久之,有的校长竟然成了与教学格格不入、主外不主内的“外交部长”,学校不得不像党政机关一样,配备主内不主外的常务副校长。听课的校长不多,一年到头,一堂课都不听的校长也不乏其人。而在校长职级制推行的第 4 年,也就是 2008 年,潍坊市教育局专门作过统计,全市中学校长听课人均达到 156 节,听课最多的校长多达 298 节。这就为教育家的破土而出,创造了条件。学校的中心在课堂。课堂里见不到影儿整天泡在会场和酒场的校长,怎么可能成为教育家呢?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全省评出的齐鲁名校长中,潍坊入选的最

5、多。在潍坊市教育局,记者看到市里以党政“两办”名义,新近出台的市委组织部、教育局、财政局、社保局关于深化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局长张国华介绍,这已经是潍坊就校长职级制改革出台的第 19 个红头文件了。是市委书记许立全在部门起草的初稿上,一字一句改出来的。8 年 19 个红头文件,每一个都是针对校长职级制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而出台的。比如,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组织部门不管校长了,教育部门的权力一时变得空前之大。个别县区教育局局长也学会了“要想富,换干部”,校长一年一换,有的学校 3 年换了 4 茬校长。显而易见,光把校长的任命权由组织部门下放到教育局,选拔校长还是考察和任命那

6、一套程序,教育局还会比组织部更规范、更在行吗?职级制在县区推进过程中受到很大的质疑。有的明放暗不放,有的小学校放了,大学校没放。已经放了的,有的县又抓住教育局长出事的时机,不动声色地收了回去。校长职级制,已经前进了许多,还能退回去吗?潍坊相继出台了校长遴选、任期管理、职级评定、绩效薪酬和校长后备人才选拔等一系列制度,并首选坊子区作综合试验区付诸实施。从试验区的实践看,通过深化改革,校长不但有了 4 年一届的任期,还打破了校长任命制,教育局也不能随意更换校长了。曾经一波三折的校长职级制改革,从此渐入佳境。校长后备人才是怎么回事呢?潍坊通过专家公开遴选的方式,选拔一批后备校长人才,经过培训、挂职、

7、考核,认定相应的任职资格,纳入后备校长“人才库”。这就好比用“金箍棒”划了一个“圈”,只有进了这个“ 圈 ”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校长。一旦校长岗位出现空缺,就面向社会发布信息,公开选聘。符合条件者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由学校推荐。具体步骤是:先由校长选聘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然后进行考试和现场答辩。再将考察结果公示,最后由主管部门聘任。这么一来,潍坊把选校长的权力放出去了。放给谁了?放给了由教育专家和学校教师代表共同组成的“校长选聘委员会”。随着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步步深化,校长手里的用人权越来越大,可以按学校的需要和自已的意愿选拔干部,这就为真正的教育专家脱颖而出,创造了机遇。高密四中校长邵长宏告诉记

8、者,学校去年提拔两个副校长,完全由学校说了算,只消在教育局备个案,就一切“OK”了。放在从前,这是不可想像的。也是靠这一机制,潍坊北海双语学校,2007 年才进校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已有两位当上了副校长,这在过去不可想象。任命制产生的校长,往往是听话的校长,有本事有个性的校长,难有出头之日。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治校、治学都有“两把刷子”,就是个性强,有脾气,对不符合规定的事常常“不买账”,人称“赵疯子”。校长“ 职级制 ”的大环境下,他干得顺风顺水,不但再也没人找他的茬儿,县里还拿他当宝贝。连昌乐县教育局局长赵长忠都不否认这一颇为流行的说法:没有职级制,赵丰平这样的校长就出不来,出来了也干不下去

9、,昌乐二中也成不了全国名校。行政级别“一风吹”, 校长们的利益并没有“ 一风吹”。校长“ 职级制”对应着特级、高级等若干校长级别,干得好的校长,级别、收入都有上升的空间。特级校长的“业绩工资”,可以拿到工资额的 80%。这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校长的价值。实行校长职级制之初,也有人不适应,有的校长私下里说,没了乌纱帽,“在酒场上找不到位置了”。更多的校长从另一个方面,找回了自信和成就感。学校办好了,大家争着把孩子往学校送,校长还愁没社会地位吗?事业吸引人。如今在潍坊,校长的吸引力大到什么程度呢?从 2010 年至今,已有 7 位县区教育局副局长,当上了校长。就是教育局局长,想当校长也不是想去就

10、能去的,那得先通过专业测试,在专家面前通过答辩取得后备校长资格后才有可能。还有 13 位县区教育局副局长,经过自愿参加专业测试,进入了校长后备人才库。临朐县教育局,有两位副局长、一位书记,获得校长任职资格。按照市里的“硬杠杠”, 行政干部县级 57 岁,副县级 55,科级 53,全部“一刀切”。到了县区还要打一个“折扣”, 副科级甚至 51 岁就得“ 下课”。校长退出行政序列,事业周期延长了。潍坊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最新规定,高级校长可以干到 60 岁,特级校长可以干到 65 岁。潍坊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徐友礼坦言:“我们通过职级制对校长网开一面, 符合国际惯例,是对校长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尊重。5

11、0 多岁的校长最成熟、办学最有经验,刚刚进入黄金事业期, 让他的职业生涯在此戛然而止,岂不是对最宝贵的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 ?”哪里最需要好校长?弱势学校最需要。可是,原先校长头上有“官帽”的时候,校长能上不能下,从优势学校到弱势学校当校长,等于“降格”使用。导致学校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又何谈教育均衡?校长职级制,让好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成为了可能。高密市实验中学校长沙建华,原先是高密一中的校长助理。是在英国喝过“洋墨水”的“海归”。2004 年,他到一所薄弱学校立新中学,当了校长。几年下来,将立新中学打造成山东省初中教学示范学校,近一半的学生升入高密一中。去年 7 月,他再度挑战自我,到另一所

12、由职业学校改建的高中学校高密市实验中学任校长。他的梦想是:让这所高中薄弱学校,变成像高密一中那样的优质学校。张国华介绍:从 2004 年校长职级制实行至今 ,全市已有 469 名优秀校长自愿“逆向”流动:由城里学校去了农村学校,由优质学校去了薄弱学校。这在实行校长职级制之前,不可想像。好老师跟着好校长走。仅一个昌邑市,近两年就有 44 名骨干教师“逆向流动”,来到了更需要他们的孩子中间。获得“后备校长” 资格的临朐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兆伟,在接受采访时说:假如将来我干校长,会选择到一处小学去做。在问及为什么舍高就低,不干高中的校长时,这位副局长妙答:小学的孩子,可塑性强,离高考的指挥棒远一些,在小

13、学干校长,可以更充分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人们眼睛关注的,往往是改革带来的表面上的变化。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改革背后权利边界的重新划分、利益格局的再次调整。校长职级制改革之前,潍坊全市有正县级学校 5 所,副县级学校 23 所,每个县区至少有一所副县级学校。正科级就更多了,111 所。与之相对应,副科级以上干部多达 935 名。你想啊,将近千名校长的任命权,悉数从组织部门手中拿出来,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和魄力!曾有人断言:让权力部门让出权力 ,让既得利益者让出利益,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潍坊决策者做到了,相关的组织、人事、财政、人社部门做到了。他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迈出了这一步。校长职级

14、制,对教育局长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个别县区走马灯般地更换教育局长,推行校长职级制大打折扣的状况,他们正在酝酿继校长职级制之后的另一重大改革,这就是对教育局长进行任职资格和任期管理,不能什么人都可以当教育局长,什么时候都可以随意更换教育局长。因为潍坊的实践证明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教育局长可以带出一批好校长!在潍坊,和校长职级制相提并论的放权之举,还有教师职称改革。潍坊教师职称评聘权也下放到学校,教育和人事部门只管规则和程序。职称改革前,潍坊也和全国各地一样,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攥在市人事部门手里。中级职称归县区管,有的归人事,有的归教育。两个部门争得不可开交,谁强势谁争到

15、手就是谁的,谁争到也不想再撒手,评职称一度成了利益可观的部门收费项目。于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滥评出的职称积压如山,多少年学校都消化不了,不得不评聘分开,成了校长和老师的一大心病。这样的导向,使有的老师不是把精力用在教学上,用在孩子们身上,而是用在托关系、找关系,请客送礼上,“论文拜物教”之下,评职称成了拼学历、拼论文的“材料秀”,造假之风盛行。因为与教师在学校的表现完全脱钩,干活的评不上,评上的不干活,完全与职称设置的初衷背道而驰。职称评聘放到学校,部门不再越俎代庖,教师职称竞聘的方案由各学校制定,一校一策。大前提是,方案必须经学校全体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教职工赞成率不低于 85%才可付诸

16、实施。于是,职称竞聘和岗位设置开始向教学一线倾斜,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权得到了体现,局面为之一变。不讲课的教职员工竞聘教师职称,门儿都没有了。原因很简单:占多数的一线教师不答应!原先不少老师 45 岁后就不想再上课了。现在,职称最高可以到“正教授级”,而且每个职称又对应着若干档儿,老师要想不断提升,就必须在教学第一线耕耘,有教学业绩。过去很多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现在,各学校普遍把担任班主任经历作为晋升中、高级教师职称的重要条件,老师转而争着当班主任,谁不让当班主任就和谁急。那好了,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来竞聘,“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潍坊中学的魏艳丽老师,是学校的中层干部,同时兼任地理教学,班主任干了 6 年。要是论资排辈,高级教师的职称,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但是身为学科带头人的她,手中光省市以上的荣誉称号,就有一大摞,还是“含金量”很高的山东省地理学科教学能手。她在一级教师 8级的板凳上,刚呆了两年,今年 3 月就竞聘为高级教师。职称竞聘的条件、方案、程序全部公开,过程也完全透明,托人情、找关系,没用。评不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