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20022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十二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十二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十二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十二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十二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枝江市动物疾控中心 李冬修近几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肉类、禽蛋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36%,畜牧业对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2011-2015 )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畜牧业的目标是:到 2015 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 8600 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 61 公斤,每年人均增加 1 公斤;禽蛋总产量达到 3000 万吨,人均禽蛋占有量 21.4 公斤。畜牧业要完成以上生产目标,同时与时俱进实现转型,如何做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什么、倍受本行业

2、、政府及群众关注,本文从下面几个视角对我国畜牧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初浅的阐述。1畜牧业业内布局向“低脂高质”产业迁移众所周知,脂肪是高能量食品,1g 脂肪在体内氧化提供的能量约 38KJ,是 1g 糖类能量的 2 倍多,它也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还是体内一些功能物质(如脂蛋白)的组成部分。过多脂肪的摄入,可导致在体内储存,致人肥胖,引发多种疾病,已经明确,高脂肪特别是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还可导致脂肪肝、不孕不育等症。脂肪已成为人们膳食营养关注的焦点。而猪肉脂肪含量高,产热量大,1g 猪肉平均产热 13.8-18.8KJ(约 33-45Kc

3、al) ,为肉类之首,胆固醇含量高过牛、羊、禽肉,即便是瘦肉,脂肪含量也在 20%以上。2资料表明,每天吃猪肉 150g 以上的人,患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肥胖的可能性,比少吃猪肉的人大 23 倍,常吃猪肉的人,发生肿瘤(特别是大肠癌) 、脑中风、糖尿病的概率也比少吃猪肉的大。控制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改变膳食结构,选择低脂高蛋白动物食品,成为人们的共识,调整畜牧业品种布局,增大草食家畜在畜牧业中的比重,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1 稳定生猪养殖总量。猪肉消费是人们的基础肉品消费,2009 年我国年生猪出栏 6.4亿头,猪肉产量 4889 万吨(肉类总产 7649 万吨) ,

4、人均消费量 36.7 Kg(全球人均消费最多的是澳大利亚约 70Kg) ,占肉类消费量57.5Kg 的 63.9%。猪肉价格作为 CIP(消费者物价指数)中食品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收支。生猪生产稳定是国家菜篮子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避免发展的大起大落,防止短期内发展过热,实行稳步增长,将是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基础, “十二五”期末总产量将达到 5500 万吨。1.2 推进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牛肉羊肉属于低脂肪高蛋白肉类,营养价值高,品质好,集营养保健于一身,正成为餐桌上的家常菜、猪肉的替代品,猪肉消费比例从 1978 年的 94.2%下降到 2009 年的 63.9%,并呈逐年下

5、降的趋势,牛、羊肉的比重分别从 2.2%、3.6%上升到 8.3%、5.1% 。我国草食畜牧业在畜牧业中的比重为 10%以下,相比发达国家 30%以上还有很大差距,2009 年牛羊出栏分别为 0.46 亿头、2.67 亿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 635.8 万吨、389.4 万吨,总产量 1025.2 万吨,奶产量 3733 万吨(低于白酒的产量 5000 万吨,这是很不正常的) ,牛、羊肉人均消费量分别为 4.8、2.9Kg,占肉类消费量的 13.4%,而欧3美达到 20-40 Kg 以上,比重达到 20-40%,就连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也分别达到 8、12 Kg,比重 18.6%、24%。

6、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畜牧生产水平的提高,我国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将获得新的生机和热点。特别是在全球粮食生产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将是畜牧业发展的新出路,发展空间极大,在“十二五”末牛羊肉总产量可望达到 1300 万吨,奶产量 5300 万吨,在畜牧业中的比重增加到 16%左右。1.3 养禽业同步推进,犹有可为。养禽业作为传统产业,积累了很好的生产基础,2009 年出笼106.1 亿只,禽肉产量 1595.3 万吨,人均消费量 12Kg,占肉类消费的 20.8%。禽肉作为低脂高质消费的趋势,受到人们的亲睐,禽肉中蛋白质含量在 16-20%,肉中脂肪比猪肉含量低、分布均匀且溶点低,

7、肌纤维细密,易于消化,而且是维生素 A、B、E 和铁的良好来源,营养滋补功能强。蛋类又是人们日常的蛋白质营养来源,全国总产量达 2660 万吨,人均消费量达 20.6Kg/年,和发达国家差不多。“十二五”养禽业的规模将扩增四分之一,禽肉产量达到 1900 万吨,以适应人们的生活需要。1.4 特色养殖蓬勃兴起。随着肉品消费的多元化,回归自然、绿色消费已成为另一种需求,发掘肉用、药用、保健类经济动物、野生畜禽、地方原始品种的生产和消费,将是畜牧业的另一个分支,日渐成熟,目前我国已开展了肉鸽、信鸽、七彩山鸡、锦鸡、珍珠鸡、孔雀、鹧鸪、野兔、獭兔、肉兔、野猪、香猪、肉狗、狐狸、梅花鹿、蛇、蜈蚣、蝎子、

8、土元、中华白玉蜗牛、宠物、表演动物等上百种特色养殖尝试并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未来将进一步规模化、多样化,4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畜牧业生产链更加紧密地延伸畜牧业已成为一项多元化经济产业,具有复合的经济结构,与众多相关产业紧密相联,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产业支撑,同时又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同步协调发展。相关产业的保障支持功能将更加稳固更加完善,畜牧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延伸将更加细分更加全面。2.1 饲料产业将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饲料成本是养殖业成本核算的主要部分,其中养猪业占 70 %左右,猪粮价格比 6:1 是养猪业的盈亏平衡点。饲料生产制约着畜牧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我国近

9、年来每年消耗饲料用粮达 2 亿多吨,占粮食生产总量的 40%,压力很大。饲料业的快速发展,为畜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适应畜牧生产发展不断开发新的原料资源和饲料产品,加大杂粕、蚕蛹、酒糟、秸杆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利用,增强饲料工业科技水平,提高饲料转化率,稳定饲料价格,保证饲料市场的平稳供求,使饲料加工规模与畜牧业生产规模配套,形成利益共享,繁荣共生,互为依托,结为一体的连襟产业。2.2 生产过程需提供坚实的保障。畜牧生产的成败在于疫病的防控,投入之后能产出多少健康的畜产品,决定畜牧生产效率。特别是近年来高致病性蓝耳病、禽流感、五号病等烈性传染病对畜牧生产的重创,严重威胁到畜牧业的发展。

10、提高防控水平,普及防控技术,坚定不移地做好防疫和保健,杜绝烈性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将成为“十二五”期间重要的技术战役,一是要改进防疫工作机制,理顺体制,严防防疫组织不力、5敷衍塞责不到位,二是要提高疫病预警预报和防控水平,严防疫病大流行。2.3 畜产品交易市场全面完善。畜产品交易市场是畜牧生产进入再生产、加工、消费的接口,是产权转让、产品流通的联通环节,规范、活跃的交易市场能够加速生产和流通,减少中间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交易市场的完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门类适应当地畜牧业的生产特点,如仔猪交易市场、生猪交易市场、种畜拍卖交易场、畜禽批发市场等,二是区域合理布局,实现

11、区域间的互补和流通。2.4 畜产品加工业将转化产品的五分之一。目前,我国肉类产品加工占总产量的 11%,约 800 万吨,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家肉类制品占总产量的 50%,还有很大的差距。经过加工,延长了保持期,增加了消费品种,改进了风味,提供了便捷的消费方式和规模化的物流配送,同时增加了加工附加值。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业 3787 家,其中畜禽屠宰加工 2076 家,肉制品加工 1620 家,肉类罐头企业 91 家,肉类工业仍以初加工产品居多,精深加工产品较少,表现为肉产品结构“四多四少”:白条肉、冷冻肉多,分割肉、冷却肉、小包装肉品少;生肉制品多,熟肉制品少;高温制品

12、多,低温制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深加工的规模将不断增大,产品的种类将日益丰富。加工总量将达到 1500 万吨,占总产量的 20%左右。3畜牧安全控制更加有力既然畜牧业是高风险产业,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日常必需品,6与人的健康休戚相关,其风险对各方面的深度影响就不容低估。控制来自畜牧业的风险,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3.1 畜牧业生产安全是居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畜牧业生产能不能适应人民生活的需要和膳食结构的转变,保证市场的日常供应,产品价格是否稳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神经,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生产和供应出现问题、肉价暴涨,必将缩减消费,降低生活质量,

13、影响民心和社会、经济、政局的稳定,数据表明,CIP 增长大于 3%,预示着通货膨胀,大于 5%,就说明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畜牧业作为群众生活菜篮子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与粮食生产一样构成人类社会的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供求和价格已作为国家重点监控的对象,超过市场调节的范围,就将启动应对措施进行宏观调控,平抑肉价,降低风险。3.2 畜产品质量安全将是全民关注的焦点。过去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粗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质量监控不严格,产品卫生安全检测不经常不完善,大量违禁药物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添加和使用,药物残留超标,卫生不达标,人们很少察觉,直到导致严重的后果,极大地威胁着人类健康,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如 2

14、008 年秋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09 年初广州“瘦肉精”中毒事件。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的深入认识,对食品安全的强烈要求,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成为全民关心的焦点。和工业产品质量监控体系一样, “十二五”要强化畜产品生产的全程监控,实行用药登记,执行严格的休药期,加强检疫化验、药物残留检测、畜产品病原检测,全面实施和发挥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保证畜产品完全无害。3.3 动物疫病风险波及人类,成为公共卫生危机控制的重要内容。7致病性病原体在人群和动物之间的交叉传播、自然保存,加上抗生素等生物制剂的广泛应用,加速了病原体的变异,其传染性、毒力显著增强,耐药性大大增加,并能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高致

15、病性毒株一旦形成暴发,将对动物和人类生命造成严峻的威胁。近年来连续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 H1N1 流感,波及全球,致使动物和人染病死亡,引起了大面积的恐慌,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以前人们忽视的动物疫病风险控制,重新纳入各国和联合国卫生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控制动物疫病不再是公共卫生的一个侧面,而与人类疫病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互为一体, “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在动物疫病控制方面的建设和投入。4高科技的广泛应用是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只有依靠科技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提高效益,改善产品质量,促进结构调整,激发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永恒动力。4.1 分

16、子育种应用于畜牧业生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DNA 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或分子克隆)的广泛应用,遗传育种技术的突破,必将揭开生命的面纱,对动物育种带来新的技术革命。1996 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罗斯林学院的研究小组从一只成年绵羊的乳腺细胞克隆出一只小羊羔“多利” ,开启了动物育种的克隆时代。目前国际上已完成了牛、羊、猪、鸡等主要畜禽基因组测序,并以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等研究为动力,野生和地方动物遗传资源为基础,现代高通量基因型检测技术为手段,正在兴起动物育种的新一代浪潮,国外的育种公司都在积极研究利用分子技术选育品种,并且已经有8多项主效基因监测手段用于生产。我国动物遗传育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即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已获得了转基因猪、转基因羊、转基因鸡等具有快速生长能力或抗病能力的家畜、家禽种系。随着技术的成熟并应用于畜牧生产,就可以控制遗传性状,缩短选育同期、提高生产性能、改变产品品质,获取期望的畜产品,为畜牧业开辟新的用途。如国际上已成立了数 10 家转基因动物公司,用动物乳房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