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主要气候特征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14311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主要气候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辽宁主要气候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辽宁主要气候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辽宁主要气候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辽宁主要气候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主要气候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主要气候特征(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 辽宁主要气候特征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省内各地气候不尽相同。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寒冷期长;雨量集中,东湿西干;平原风大,日照丰富。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19712000 年整编资料,下同)多在 510之 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辽东半岛及沿海各地年平均气温均在 9以上,而西丰至新宾一带以东地区在 5以下(图 1)。最高气温历史极值:朝阳市 2000 年7 月 14 日 43.3 ,最低气温 历史极值:铁岭市西丰县 2001年 1 月13 日-43.4 。图 1 辽宁省各地年平均气温2气温年较差(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由于海

2、陆分布的影响,内陆大于沿海,南部沿海地区在 2731之间,其余地区在 3138之间。最低气温0日数,沿海地区为 140180 天,其他地区在 180220 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 5001000 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东南部地区多达 8001050 毫米,西北部地区在400500 毫米之间(图 2)。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 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60%70%。图 2 辽宁省各地年降水量3年日照时数多数地区为 23002900 小时, 日照时数自西北向东南减少(图 3)。无霜期除东部山区在 140 天以下,大连南端和长海在 200 天以上,其他地区一般在 150200 天之

3、间(图 4)。辽宁省主要遭受的灾害性天气为:大风、沙尘暴、暴雨、洪涝、台风、低温冷害、大风雪、干旱、冰雹、霜冻、大雾等,其季节分布见图 5。图 3 辽宁省各地年日照时数图 4 辽宁省各地无霜期4春季(35 月):主要气候特点是回暖较快,风大干旱。进入春季后,虽有冷空气入侵我省,但降温强度已逐渐减弱,因此全省各地气温回升较快。4 月平均气温除辽东山区的西丰、清原、新宾一带不足 8外,其他大部地区在 810,西部地区及沈阳、鞍山、营口一带高达 10以上,为我省春季回暖最早之地。全省大部地区季降水量在 70140 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 13%17%(图 7)。春季我省南、北大风交替出现。受地形影

4、响,我省 4 月中西部平原和沿海地区风速较大,风沙天气较多,最大风速多在 2025 米/秒之 间,易出现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特征沙尘天气频图 5 辽宁省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季节分布图 6 辽宁省各地春季降水量5发使辽宁省春季的特点之一,沙尘天气多数出现在 3-5 月份,其中以 4 月份最多。1991-2000 年这十年间沙尘天气出现日数变化不大,平均为 13 天,而从 2000 年开始沙尘日数逐年增多,同时沙尘天气出现的范围也呈逐年增大的趋势。辽宁省春季沙尘天气的中心主要在朝阳、彰武、新民(图 8)图 7 辽宁省春季沙尘天气地理分布图6辽宁沙尘天气的沙源有两个,一个是辽宁上游即内蒙古中、东部的荒漠

5、地区,沙尘在偏西北、北大风的作用下,主要影响辽宁的西、北部,有时波及到辽宁中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另一个沙源来自辽宁本地,偏南大风把当地的沙尘卷起,形成沙尘天气,主要影响辽宁平原地区(图 9)。夏季(68 月):主要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高温潮湿。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并逐渐北移,潮湿的东南季风则沿着高压的西侧向北输送,受它的影响, 我省夏季降水频繁、且雨量集中。季平均降水量一般可达 300600 毫米(全省平均 414.9 毫米),但东西差异较大,辽西山区、西北风沙区不足 400 毫米,而凤城、宽甸最多达 600 毫米以上(图 10)。图 8 辽宁省春季沙尘天气影响路径图7图 9 辽宁省

6、辽宁省夏季平均降水量分布8夏季三个月以 7 月气温最高,8 月次之。7 月平均气温除新宾、宽甸、长海低于 23外,其他地区均达 2325。极端最高气温西部地区达 40以上,其余各地在 3538之间。 辽宁省的汛期和主汛期按照有关定义,68 月某站 5 天滑动降水量平均值持续 10 天历年 39 月“常年年平均日降水量值” *2,则满足条件的第一日即作为汛期的开始日,满足条件的最后一日即为汛期的结束期。辽宁省各地的入出汛时间差异较大,最早入汛为 6 月 2630 日,最晚入汛为 7 月 1013 日;最早出汛为 8 月 1113 日,最晚出汛为到 8 月 31 日。主汛期定义:当副热带高压脊线首

7、次连续 6 天稳定通过27N,并且在此期间第一次区域性暴雨产生的当日为辽宁省的主汛期开始日,而连续 6 天稳定南退到 27N 以南时,主汛期结束,辽宁的主汛期平均在 7 月 21 日8 月 10 日,据统计 95%的区域性大暴雨发生在 78 月,而 71%的区域性大暴雨发生在 7 月下旬到 8 月上旬,俗称“7 下 8 上” 。 辽宁省洪涝的年际变化辽宁省的洪涝发生具有 10 年的准周期现象,1953 年、1964 年、1984 年、1985 年和 1995 年均为辽宁省较大洪涝发生的年份,从年际变化来看,目前辽宁省处于降水增长的趋势。 夏季暴雨的地理分布9夏季暴雨的地理分布有三个中心,最多的

8、在千山山脉以南的丹东大连地区,其次在辽、浑、太子河流域的下游,再次在葫芦岛松岭山的东南。暴雨的极值分布与次数分布很相似,也是有三个中心,即千山山脉以南、辽西松岭山东南、图 10 辽宁省暴雨日数分布图10辽、浑、太子河流域地区,以千山山脉以南地区极值较突出(图 10)。 夏季暴雨的日变化省内暴雨的日变化来看,午后和午夜是暴雨多发时段。 极值降水分布下图给出 24 小时历史极值降水及其出现日期。图 12 辽宁省夏季暴雨日变化图11秋季(911 月);主要气候特点是雨量骤减,气温速降。入秋以后,西北季风开始增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撤,气温迅速下降,9 月各地平均气温一般都在 1519之间,但西丰、清

9、原、新宾已下降至 15以下。雨量急剧减少,全季大部地区平均降水量在 70180 毫米之间,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14% 21%。其中西部地区及康平、彰武一带为 65100毫米之间,其他地区在 110180 毫米之间(图 14)。图 14 辽宁省秋季降水量分布图12秋季大部地区平均风速在 3 米/秒以下,天高云淡,能见度好。由于强冷空气不断侵袭,北风次数逐渐增多,气温迅速下降,省内各地从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由北向南先后见初霜。冬季(122 月):主要气候特点是干冷,为期漫长。入冬以后,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不断增强,干冷空气源源不断地由 北、西 方向 侵入 我省,因此我省空气干冷、降雪稀少。1

10、 月平均气温除鞍山及沿海地区在-4 -9 外,其他各地均在-10-17。极端最低气温辽东山区一般为-36-40,西丰最低达-43.4,大连南部地区最高在-20左右;其他地区在-25-35之间。冬季多晴天,降水量少,一般只有640 毫米,仅占全年总量的2%4%(图 15)。此 时大地、图 辽宁省各地冬季降水量13江河封冻,土壤封冻期除大连地区只有两个月时间外,其他地区可达 3 个月左右。另外,由于强冷空气入侵,易出现大风或暴风雪。 寒潮天气特征寒潮标准:日最低气温5,同时 24h 降温10或 48h降温12 ,即为一次寒潮天气。我省东西部山区、辽北及中部平原寒潮次数较多,年平均为 58 次,其中

11、西丰最多达 10 次,东南部沿海、葫芦岛、锦州地区寒潮次数较少,年均不足 2 次,其中兴城、绥中最少不到 1 次,其他地区为 34 次(图 16)。辽宁在每年的 9月至翌年 5 月各月均可出现寒潮天气,大部地区 11 月出现最多。14 寒潮最早出现日期:朝阳、建平出现在 9 月上旬,铁岭地区出现在 9 月中旬,朝阳西部、鞍山、营口、抚顺大部出现在 9 月下旬,锦州、阜新、沈阳、本溪地区出现在 10 月上旬,盘锦及东南部大部地区出现在 10 月中旬,东港、长海出现在 10 月下旬。 寒潮最晚结束日期:葫芦岛、丹东、大连地区寒潮结束日期较早,一般在 3月底之前,锦州、盘锦、丹东北部一般在 4 月底

12、之前结束,其他大部地区在 5 月底,建平结束最晚在 6 月上旬。 平均初雪、终雪日及大雪以上降水日数分布分析表明:由于地理分布不均,东北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平均初雪日可相差近一个月(图 17),平均终雪日体现同样的特点(图 18),大雪以上降水的日数分布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图 19),与降水量分布趋势一致。图 16 辽宁省冬季寒潮次数分布图15图 17 辽宁省初雪日期分布图图 18 辽宁省终雪日期分布图16 隆冬季节按照气候学的定义,当 5 天滑动平均气温连续在-10的时段为隆冬,5 天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第一天为隆冬的开始日期,最后一天是隆冬的结束日期,全省大部地区持续时间在一个月左右

13、。辽宁各地常年进入隆冬的时间:除葫芦岛、营口、大连地区及丹东南部常年没有隆冬外,东北部山区在 12 月 49 日进入隆冬,朝阳、锦州北部、盘锦、辽阳、鞍山、丹东的凤城在 1 月 712 日进入,其他地区在 12 月 1323 日进入(图20)。图 19 辽宁省冬季大雪日数分布图17 大雾天气特征大雾天气是辽宁省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根据19942003 年能见度小于 500 米,覆盖 5 个行政区的大雾资料分析:大雾的地理分布:全省都出现过大雾天气,其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普遍状况是沿海地区和山谷洼地地区较容易出现雾,沿海地区中黄海北部沿岸大于渤海北部沿岸。最容易出现大雾天气的地区一个为瓦房店

14、、长海、丹东、宽甸一带。另一个为黑山、彰武一带,东西两侧为山区,有利于暖湿空气堆积。最不容易出现大雾的地区在朝阳西部(图 21)。图 20 辽宁省隆冬季节日期分布图18 年际分布特征:每年大雾次数在 416 次之间,且 2001、2002、2003年大雾次数呈逐年递增态势,极大值分别出现在1998、2001 年(12 次)、02 年(14 次)、03 年(16 次)、04 年(14 次)。由图 22 可知大雾和气温有一定的关系:1998、2002、2003 年平均气温较高,1997、1998、2001 年为明显暖冬,区域性大雾天气容易发生。而 1995、1997、2000年平均气温较低,在大雾

15、易发生的秋冬季暖空气不活跃,近地面层相对干燥,大雾天气较少。 月分布特征:区域性大雾天气下半年次数远远高于上半年,月分布极大值一个在 8 月下旬,另一个极大值在 2 月中下旬(图 23)。冬季(12 月-2 月)发生的大雾天气范围广。尤其是 2001年以后,6 次最大的大雾过程都发生在这个时期。隆冬季节图 22 辽宁省大雾日数(红线)和温度(蓝线)年际变化曲线19发生区域性大雾天气前,各地气温明显偏高,冷气团不活跃,容易发生大范围锋面雾或平流雾,影响范围最大,危害性也最严重。需要指出的是 2001 年以后暖冬现象明显,隆冬季节发生的区域性大雾容易显著增多。二、辽宁气候变化特征 气温图 23 辽宁省大雾天气月季变化曲线 20辽宁省年度平均气温阶段性变化趋势明显,60 年代到80 年代中期为偏冷时段,从 1988 年开始增暖,进入高温时段,有 3 年偏高 1 以上,8 年高 0.5 以上(图 24a)。从地域分布来看,辽西、辽南和辽北地区增暖趋势和幅度最显著(图 24b、c、d),其中朝阳有 6 年偏高 1 以上。从时间分布来看,冬季增暖幅度最大(图 25a),1987 年以来 17 年中有 8年偏高 1 以上,春季次之(图 25b),而春季增暖的持续性最好,1989 年以来基本连续偏暖。 降水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辽宁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变率和变化非常明显,降水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