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系统组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711494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系统组装与调试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系统组装与调试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系统组装与调试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系统组装与调试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系统组装与调试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系统组装与调试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系统组装与调试课程标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承德技师学院课程标准液 压 传 动 与 气 动 技 术 系 统 组 装 与 调 试 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1、课程定位开设本课程的专业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工业企业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更新改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实施,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本学习领域课程优化、组合了原学科体系设置的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开发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液 压 传 动 与 气 动 技 术 系 统 组 装 与 调 试 一体化课程,将知识、技能融汇在完成产品制作的工作过程中。是机电类学生必修的重要学习领域

2、课程,是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情感及对电工专业兴趣和爱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每个从事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在以强化产品设计、产品安装、产品调试等为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主干、基石地位。2、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液 压 传 动 与 气 动 技 术 系 统 组 装 与 调 试 课程安排在第 4 学期学习,从课程体系上,本课程是电工领域专业群拓展到机械类专业的首选课程,课程所形成的“产品设计、产品安装、产品调试”工作能力,是开展专业学习领域其它课程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本课程前修课程:机械制图及测绘,机械设计及实践、电工知识与技能、电子电路应用与制作、电气设备的控制与调

3、试、PLC 控制与调试。后续教学任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3、课程工作任务1)介绍液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等通用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液压系统的初步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机电、液压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更新改造,液压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打基础;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技术革新打基础。二、设计思路1、教学理念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文、项目教学等多种方式,通过具体工作情境的学习,形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2、设计思路(1)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

4、低理论、加强基础技能、突出应用”。(2)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学习领域课程为主体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3)学习情境选取的基本依据是上述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以实际产品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4)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

5、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内容、技能目标等。(5)依据各学习情境内容总量以及在该学习领域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情境的课时数。(6)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7)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8)注意与后继课程的“接口”。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读懂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原理图,并能熟练选用液压与气动元器件,正确组装并调试液压气动回路,同时还能够养成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解决生

6、产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素质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2、知识目标1)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基本计算方法;2)了解常用液压泵、液压缸、气缸及控制阀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3) 学习分析一般的液压系统回路和气动控制回路的方法,培养设计简单的液压系统及气动控制系统的思路;4)通过实训使学生读懂液压与气动控制回路图,并熟练选用元件,按照回路图正确组装并调试液压与气动控制回路。3、能力目标1)能合理选择各种

7、元器件及对其进行基本的维护维修;2)能分析一般系统图,能用元器件组装基本回路并能对其进行调试;3)具有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与企业联合,进行生产现场设备改造及创新项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设计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6)通过项目作业,培养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四、课程内容与要求1、学习领域描述液压与气动技术学习领域描述表学习领域 液压与气动技术系统控制装配与调试教学安排 第 3 . 学期 课时时间 共 128 学时典型工作任务简述根据各种液压机床和气动设备的工作原理图和装配图,按照各工作流程完成零件的选择、检测

8、、安装、调试等作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技术标准合理、经济、熟练完成工作任务,在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要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并对完成工作情况进行记录与归档,遵循“5S”的工作要求。学习领域目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教师指导或借助液压与气动设备装配手册等资料,制定液压与气动设备装配(零件的选择、检测、安装、调试等)的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计划,实施、检查并进行评价反馈。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使用工具、设备和材料要符合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规定,并符合安全用电操作规程。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并符合“5S”工作要求。工作与学习内容明确工作任务:教师派发任务书(或装配工单) ;收集相关

9、信息:借助装配手册或网络信息查阅相关装配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数据;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并制定经济可行的装配作业实施方案;实施工作计划:按照装配作业实施方案,按照技术标准规范实施装配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实施过程检验;评价:小组能够对自己实施的装配项目进行自检评价,记录检查结果;反馈:小组之间实施互评,教师点评。工作对象:1、接工作任务单,明确工作项目;2、根据液压与气动设备装配图进行零部件选择与检测;3、装配;4、调试;5、记录归档;6、交车检验。工具材料:液压与气动设备安装常用工具:包括电工工具、扳手、检测仪表等。材料:各种控制阀、液压泵、压缩机、液压缸(气缸) 、管路、管接头、各种

10、辅助元件等。工作方法:与小组成员及教师之间有效沟通;查阅相关装配手册或网络信息;填写领料单,领料和领配件;按照规范要求实施装配作业;与教师沟通,交验设备。工作要求:1、以经济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装配作业;2、装配作业按照技术标准实施;3、使用工具和设备时要符合安全规范要求;4、在装配作业过程中要实施过程检验;5、交教师检验前要实施竣工自检;6、在整个装配作业过程中要符合“5S”要求;7、对工作完成情况实施记录并归档。劳动组织方式:小组合作完成。职业核心能力要求:1、与小组成员及教师进行有效沟通;2、能借助装配手册或网络信息查阅相关装配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数据;3、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规范实施

11、装配作业。2、学习情境五、课程实施说明1、一体化的教材编写要求(1)严格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学资料,内容应充分体现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想。(2)应将本课程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学习情境,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不断巩固和强化其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3)教学资料应密切结合生产实际,体现真实工程环境,再现工作情境。(4)教学资料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直观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5)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工作页、CAI 课件等多种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学材,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

12、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6)编写教学资料要征求行业、企业的意见,应使用新标准、新规范,充分体现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知识,紧扣企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要进行广泛研讨,在企业需求、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间创建“契合点” ,要注意和后续课程的连贯性、一致性,学习情境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2、一体化的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采取行动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几个情境来完成所学的内容,工作任务的完成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13、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做合一,有意识、有目的、有重点地营造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氛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3)建议在两 室 一 厅 综 合 布 线 教学工作站进行,采用现场指导,指导学生完成设计、安装、调试要求的工作量,使学生掌握电气设备装配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4)要充分营造职业岗位情境的真实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修养。3、一体化的教学场地要求要有必要的设备条件:上网微机 4 台,投影仪 1 台,4 个两室一厅综合布线操作工位,常用电工工具及仪表 12 套

14、,配套桌椅,要将场地进行合理分区。4、一体化的教学评价(1)改革传统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2)进行多元性的评价,结合引导作业、作品展示以及小组考核进行评价,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组内评价与教师整体考核相结合。(3)既注重学生在工作任务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又注重创新、团结合作、全面综合能力的考核。 六、课程资源1、教学团队(1)教师队伍情况姓 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资格证书 专 业 备 注丛兴文 主讲教师主讲教师主讲教师主讲教师主讲教师(2)教师能力要求: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要求:(1)领会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质。(2)明确工作目的,理清工作实施的步骤和方法。(3)需要提炼知识点。(4)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地位。(5)体现“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思路,注重能力培养。(6)灵活运用其他教学方法。2、学材及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