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三)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3711443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三)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三)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三)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三)(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典型案例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二一四年六月搭建“校企共同体”平台 推进“三三并重”办学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有着 30 年企业办学的底蕴。面对职业教育空前大发展的机遇,学校在不断深化改革与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中,借鉴德国“双元制”先进的经验,搭建开放融合的“校企共同体”平台,创建并实施了“三三并重”办学模式,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一、实施背景学校创办于 1984 年;1998 年在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大抉择下,学校开始面向市场办学,办学经费自筹。为了生存发展,学校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2004 年 11 月经长春市教育局批准,与德国汉诺威市维

2、亚国际职业教育学校联合办学,成立中德长春高级技术学校;2006 年 8 月开办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德国模式教学班。由于受到职业教育传统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在办学模式、与行业企业的融合、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有:1.专业与产业、企业的耦合度不高 ,出现结构性就业矛盾培养的学生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不能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适合人才。2.招生、培养、就业三部门联系不紧密,影响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学校招生、教学和就业部门对自身职能作用强调的多,缺乏对质量目标的统筹,相互联系不够,相互服务不足,影响办学整体质量提升。3.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出路单一,导致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培养的学生

3、能力单一,发展空间窄,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家长、企业对学生认可度不高。二、主要目标创建并推进“三三并重”办学模式,具体目标如下:1.实现企业、学校、产业紧密结合,学校服务于企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2.实现学校招生、培养、就业三环联动,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3.实现学生谋职、创业、升学三个发展方向的自由选择和转换,拓展学生职业发展空间,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三、实施过程“三三并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即企业、学校、产业三元一体,明确中等职业教育中三个主体的紧密关系;招生、培养、就业三环一体,突出教育过程中三个环节的纵向联动;谋职、创业、升学三向一体,提供学生可选择

4、、可转换的三个生涯发展方向。三元一体立足“校” ,三环一体立足“教” ,三向一体立足“学” ,形成内外影响、前后衔接、密不可分的办学有机体。 (见图 1)图 1 “三三并重”办学模式(一)依托企业办学,完善“校企共同体”办学体制,搭建“开放融合的办学平台”在多年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一种汇集“校总部、集团所属企业、校办企业、地方企业、 “职教集团” 、高校、行业等各类社会资源,构建了一个汇集、使用各种资源的开放融合的办学平台(见图 2) ,为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持续保障。图 2 “校企共同体”办学平台(二)产业、学校、企业三个主体紧密融合,实

5、现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协同创新1. 产教产相融学校面向吉林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如汽车工业、服务外包业等调整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营销、汽车客户信息服务等专业,形成了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围绕企业办教育、办好教育兴企业的良性循环局面。2. 企校企一体学校是企业办学,上游是企业;同时依托各专业开办了和晟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等 4 家经营性下游企业;另外,学校与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第三方企业合作,依托“校企共同体”办学平台,学校与企业采用“订单式” 、 “双主体” 、 “共建基地” 、 “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企校合作方式,企业参与招生、培养、顶岗实习、就业等育人全过程,校

6、企一体共育技能人才。(三) 招生、培养、就业三个环节相互联动,实现人才培养理念的全程普及1. 招生融入培养,培养拉动招生,校企贯通,形成招生、培养良性循环学校实施全年(365 天) 、全员(全校教职工) 、全过程(每一位教职工为家长和学生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的“三全”招生策略,将招生工作融入到学校运行体系的各个环节。依托“校企共同体”办学平台,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配置优良办学资源,校企共同培养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准员工。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及优质的服务,提升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带动生源数量的增加,实现招生与培养相互生长局面。2. 培养促进就业,就业贯穿培养,学徒贯通,共育实用型技能人才学校与

7、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计划,通过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教学、校办企业顶岗轮岗实训、合作企业带薪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形成了新型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围绕这条主线,形成育人、培养、教学模式。实施“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共同体”合作平台下,实现“课” (即课程体系、课程、课堂)与“岗” (即职业岗位群、职业工作岗位、实际工作岗位)对接,通过现代学徒制的育人途径,使学生入校即入厂,上课即上岗,就学即就业。实施“小班互动,分段轮换”教学模式。实施 24 人小班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达到高级工技能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创设理实一体教学环境,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8、的教学方式,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理实一体。学生分阶段在学校、校办企业、合作企业之间轮换学习,实践专业理论与单项技能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小综合项目实训在校办企业进行、大综合项目实训在合作企业进行实施“四维五铁 ”德育模式。学校发挥前身是铁道兵教导队的传统和优势,通过对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的规范管理, “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德育内容的参与体验、专业人员、专职教师和班主任的多角度职业指导及校企共育的德育平台“四个维度” ,培养学生“五铁精神” ,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优质就业。3. 就业保障招生,招生提振就业,管理贯通,全员协作诚信为本学校恪守诚信负责精神,完善了就业服务体系,通过系统化就业教

9、育、流程化就业安置、制度化就业跟踪服务,使得毕业生就业率连续 15 年保持100%, “出口” 的质量保障了“入口” 的数量。学校成立了招生市场部,负责生源市场的开发、区域负责制的运行、专职招生人员队伍建设管理。成立招生就业服务部,为全校招生工作服务,同时负责学生就业教育、安置、跟踪工作。两个职能部门均由校长直接负责,职能既独立又相互衔接。生源多,保障了企业用工选择大;生源好,保障了企业用工质量高。(四)学生谋职、创业、升学三个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实现宽能力基础、多毕业出路的生涯发展1. 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让学生谋职有本领学校提出“使全体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专业核心技能及较

10、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精品学生”的培养目标,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融入学生复合型素质培养过程。发挥学校是国家级职业核心能力测评站、职业核心能力教师培训基地的优势,开设了“与人交流” 、 “与人合作”、 “解决问题”模块课程,设计了“沟通工作进度 ”、 “挖掘合作资源”等 32 个能力训练项目,制订了教学指导手册和课程标准。在专业课、实习课及德育活动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满足学生谋职需求。2. 注重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让学生创业有平台学校为培养就业与创业复合型人才,各专业将创业精神培养贯穿创业教育的全过程,结合工科学校专业培养的特点,将学生的创业培训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建立起“学技能、稳就业、促创业”三

11、位一体的新模式。一是自建包括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创业项目孵化等功能在内的 5000 平方米创业园,同时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二是在省人社厅的支持下,创建了“四个层次,五个模块,两种能力”的创业培训孵化体系,形成了创业培训与专业学习、创业见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产学协同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学校“创业典型扶持工程” 中,毕业生赵学伟创办了鑫宇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目前资产已达 800 万元。3.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深造有通道学校为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构建“三段贯通,任务衔接,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探索“小班互动,分段轮换”教学模式,创设实验室即教室

12、、车间即教室、工厂即教室的理实一体教学环境,开发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文化基础课服务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技能课服务学生职业发展;早晚课推广国学文化,增强文化素养,培养学习习惯。此外,学校与石家庄铁道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等省内外多所高校合作,开设 3+2 中高职衔接班 、3+4中职-本科衔接班和成人大专班,为学生深造铺设了通道。四、条件保障1. 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的必要条件。按照“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使用”的原则,建设 12 个校内实训基地、52 个实训教室;开办了长春市和晟汽车维修服务有限

13、公司等 4 家校办企业;与 45 家大型企业签订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养模式的必要条件。2.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的基础。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积极实施名师培育计划,形成了 1 个平台、3 类机制、1 条主线、5 种能力的“1315”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加快“专业带头人” 、 “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推动“三三并重”办学。3. 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的制度保障。学校构建了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招生就业、校园五铁文化、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机制,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全员聘用制和绩效考核,确保“三三并重”办学的顺利实施。

14、五、成效及推广 1.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受到学生、家长和企业的认可。就业率保持 100%,双证书率 100%,高级工证书获取率 52%,在近两年的省市技能竞赛中,5 次获得团体一等奖、2 次获得团体二等奖;2009届毕业生姜鹏飞担任长春理工大学实训指导教师已有四年;2009 届毕业生田海林与北车集团 400 多名高级工同台竞技,夺得“技能状元” 。一汽集团、北车集团、上海宝冶和中铁十三局集团、中国铁建系统等著名企业优先录用我校毕业生。学校成为吉林省先进制造业的技能人才工厂、中国铁建系统重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 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19 项科

15、研课题获准立项,其中,2 项国家级课题结题并获一等奖,2 项省级课题结题,成果得到推广,2 项市级课题结题并获奖。出版专著 2 部、教材18 册、教学操作手册 9 册。土建工程检测专业与天津津桥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部联合建立了科技研发技术实践中心。在2012-2014 年间先后参加了“地铁浮置板整体道床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等三项施工技术研发课题,其中“寒区浅埋软塑粘土地层地铁隧道综合施工技术”被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鉴定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推荐申报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严寒地区高层建筑工程墙体外保温材料选择及施工技术研究”荣获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16、 2013 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 学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模式改革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吉林日报等媒体上广泛宣传,省内外多家兄弟单位来校学习借鉴。学校成为吉林省技工院校的龙头学校,是吉林省企业办学的典型。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最佳就业率学校” 、 “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工作“ 先进单位” 、吉林省 三满意示范学校、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 、长春市职业教育工作“ 先进单位” 、 “群众口碑最佳单位” 。六、体会与思考1. 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不能照搬照抄,要从国情、省情和校情从出发,多维度把握德国“双元制”的本质特征,实现了洋模式的本土化的转型与发展。2. “三三并重”办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校企的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共同体,是突破校企合作障碍的有效举措。3. 如何妥善解决学生在校办企业轮岗实践时出现的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间的矛盾,是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的课题。探索现代学徒制,推行“校企一体,课岗对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维修/保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