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表现手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11413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的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散文的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散文的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散文的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散文的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的表现手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散文的表现手法经典文本研读之一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明确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在思考和教学中总感到其中的“表现手法”难以把握妥帖。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一、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2、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

3、个方面考虑: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

4、垫伏笔、首尾照应等。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A、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B、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2D、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E、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F、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

5、: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B、散文中的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

6、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C、散文中的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D、散文中的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E、散文中的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鲜明。F、散文中的渲染: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G、散文中的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H、散文中的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3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

7、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A、文眼句: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行文脉络,表明主题思想。B、总起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C、总结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发人深思。D、点睛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二、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

8、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赵新建荷塘月色(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

9、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

10、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 4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

11、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三、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a取材广泛多样,联想丰富奇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b篇幅短小精练,立意深远、集中,从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c结构自由洒脱,形式多样纷繁;可根据内容需要,精心剪裁,散得开,收得拢。d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发展;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

12、写景、由景触情;它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e语言朴素和谐、凝练优美、散文的语言是最有风格的语言,作者可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经历、爱好、个性。悬念: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欲 抑 先 扬 即 欲 贬 先 褒 , 把 读 者 的 判 断 引 向 相 反 的 方 向 , 到 一 定 的 时 候 才 揭 示 真 相 ,使 读 者 猛 然 醒 悟 , 多 用 于 否 定 的 人 或 事 上 。 抑 扬 之 法 概 括 起 来 有 四 : 曰 欲 抑 先 扬 , 欲扬 先 抑 , 欲 扬 先 扬 , 欲 抑 先 抑 。 这 抑 扬 四 法 , 是 从 写 作 的 曲 笔 角 度 说 的 , 它 能 够 满 足读 者 “文 似 看 山 不 喜 平 ”的 心 理 , 使 文 章 波 澜 起 伏 , 引 人 入 胜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借 富 有 特 征 的 自 然 景 物来 寄 托 情 思 的 一 种 表 现 手 法 )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