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五校联考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11406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昌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五校联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许昌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五校联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许昌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五校联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许昌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五校联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许昌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五校联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许昌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五校联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昌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五校联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许昌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五校联考语 文 试 卷命题学校:襄城高中 命题:闫会景 审题:丁山党(2012 年 11 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第 I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小小说是小说中篇幅最短小的一种,它又叫“微型小说”、“袖珍小说”、“超短篇小说”、“三分钟小说”等。它以其短小的篇幅、巧妙的构思、深刻的内蕴,赢得读者的青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

2、一道文化快餐。它作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被文学权威认可并接受,持续稳定发展并以旺盛的生命力趋向繁荣。小小说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小”,即篇幅短小,一般在千字左右。但它并没有在内容和其折射的思想主题上跟长、中、短篇小说脱离开来,所以,它仍然属于小说的范畴。这就要求作者在有限的字数内将内容完整并丰富。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整体思维和逻辑思维,运筹帷幄。无论是由一个点还是一个面取材,都要努力使其完整,并在适合的范围内对其丰富,诠释反映时代反映生活的思想和主题,使小说肚里真正能撑得起船。小小说虽然也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为自己的使命,但是,他着眼于人物的“一眉一眼”,生活的“一鳞一爪”的细致

3、描绘。也就是说,作者不一定要对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做过细的观察和体验,只要抓住某一使人感奋的闪光点就可以创作,或者有所感奋去借助一定的客观物象加以表现。选材方面,一是新材,即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这类选材往往以其新颖性,来吊起和满足读者的胃口,再配合好的主题,写作起来比较容易成功。另一类为旧材,即别人已经写过的东西。写这类选材很有挑战性,因为之前这类选材使小小说成功的典型很多。这就要求作者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在主题方面有所突破,作出更新颖的选择。因此,小小说在及时披露社会生活最新信息上比长、中、短篇小说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小小说素材,一部分来源于书籍,是阅读的积累和收获,但绝大部分来源于生活

4、。时刻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度,有助于作者对小小说素材的积累。小小说的故事情节比短篇小说更具有集中、紧凑、单纯的特点。小小说虽然短小,但是,它也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近年来,通过对国外精短小说的借鉴和吸收,通过小小说主流杂志的媒介支持,通过国内一批小小说作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小小说作为新生事物,迅速发展为文坛的一匹黑马,成为雅俗共赏的快餐文化。但美中不足的是小小说理论尚不成熟,作品与理论与时俱进、互相促进的局面并没出现。小小说理论文章少之又少,遗憾地沦落为被冷淡的潜力股。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用来塑造和表2现小小说的手段很多,包括以比喻、拟人、对比等为代表的各种描写手法和以烘托、铺垫、白描等为典

5、型的各种表现手段。小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的处理,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也可以归结到小小说手段中。总之,它的形式很灵活,用起来随心所取而不拘泥。但不要刻意地去运用,免得使文章显得突兀。它必须有一个契合点,有一个相当的合适的环境。小小说作为灵活轻便的文体受到作者青睐和读者欢迎是理所当然的。加之,一些报刊、网络所组织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大赛”,一些出版社争相出“选集”和“专集”,也给小小说的繁荣和兴隆起了推动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广而杂,多而溢,真正的精品还不多,这就需要加强总结,努力提高小小说的创作水平,使它不仅红极一时,而且光耀千秋。 (新华副刊2011 年 11 月)1下列关于“小小说”的表述,与原文相

6、符的一项是(3 分) ( )A “小小说”名称众多,但着重篇幅、容量等, “微型”、“袖珍”、“超短”、“三分钟”等词语,对其文化快餐与地摊文化的属性界定非常准确。B “小小说”以篇幅短小,构思巧妙、内蕴深刻见长,不仅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而且也被文学权威认可并接受,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向。C “小小说”最重要的特征为 “小”,不仅表现在篇幅上,更表现在其内容的单薄和折射的思想主题方面。D “小小说”要求作者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擅长从“点”或“面”上取材,不求内容完整丰富,但要能够诠释时代反映生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 分) ( )A “小小说”的核心为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

7、会生活。但其着眼于人物的“一眉一眼”,生活的“一鳞一爪”,且作者对生活应有敏锐的观察与真切地体验。B与传统小说相比,小小说有诸多优势,它可抓住某一使人感奋的闪光点,借助某种客观物象加以表现。C “小小说”的选材可新可旧,新颖能够吊起与满足读者的胃口,写作较为容易成功,旧材则富有挑战性,对作者选取的角度要求较高。D与其他小说相比,“小小说 ”在披露社会生活最新信息的快捷性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素材要靠平时的阅读积累,更多则来自生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小小说” 故事情节集中、紧凑、单纯、篇幅短小,因其篇幅短小,所以能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B “

8、小小说”创作的繁荣,与其对国外精短小说的借鉴和吸收、小小说主流杂志的媒介支持、小小说作家的探索与创新密不可分。C “小小说”已经成为文坛的一匹黑马,但其理论尚不成熟,作品与理论互相促进的局面尚未出现。D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用来塑造和表现小小说的手段呈多样化趋势,但应注意避免刻意追求,要找寻相应的契合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47 题。 (19 分)3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

9、释之,且听牧地隶县。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 【注】 克财利,民心不宁。 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 ”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 ”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移齐州,齐俗

10、凶悍,人轻为盗劫。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 ”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廉洁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注】掊:搜括。4下

11、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白其事于上 白:禀报B神宗嘉纳之 纳:采纳C擅发常平粟赈贷 发:征发D诏遣使按视 按:查究5以下四组句子,全都直接表现范纯仁“忠恕”的一组是(3 分) ( )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 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 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纯仁性夷易宽简,廉洁如一。AB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4以变法搜括钱财,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B范纯仁敢于弹

12、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自新的机会。这样一年之后,被关押的囚犯大半出狱了。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并不为了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所任用的是正直的人。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5 分)(2)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89 题。齐安

13、郡晚秋 唐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8诗题为“齐安郡晚秋” ,诗歌是借用哪两个意象来表现晚秋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分) 9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人而无信, 。 (论修身 )(2)故夫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神游物外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 (祸兮福兮 )(4)生而影不与

14、吾形相依, 。 (祭十二郎文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5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学究天人 道兼仙释 李俊宝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因为顾、黄、王的名头实在太响,以至其他许多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被研究者忽略,譬如傅山就是这样一个人。傅山一生值得称道的有三件大事:早年作为山西学生领袖,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中年从事秘密反清活动 20 余年,曾被捕下狱,备受折磨,抗词不屈,终于获释;晚年主要从事著述,与昆山顾炎武、容城孙逢奇、富平李因笃、周至李颙、和川戴务旃、彭城阎尔梅、长州尤西堂、番禺屈大均、吴江潘次耕等大批在野文人学者和当时尚

15、未仕清的秀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祯、太原阎若璩等思想文化界名流相往来。清政权稳定后,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下诏开博学鸿词科考试,以笼络各地有影响的汉族士绅。大学士李霨等推荐了 71 人,在这批被推荐者中就有傅山。但傅山宁愿乡居,以著述授徒自乐,不愿为清政府效力,遂以老病请辞,并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康熙帝将所有托故请辞奏折一律驳回,明令各地督抚将被荐人员“作速起送来京”。山西地方官不断登门,阳曲知县戴梦熊并备豪华轿子护送,逼傅山上道。到京后,傅山以“病噎不食”、身体欠安为由,养病于崇文门外园教寺。康熙在保和殿面试博学鸿儒,授予彭孙遹、朱尊彝等 50 人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各种官职。傅山虽未参加面试,但仍奉康熙谕旨“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回乡之后,傅山布衣毡帽,自称为“民”。作为 17 世纪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傅山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以“异端”自命,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探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对理学的批评中,他着重批判了理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