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让电教之花绽放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3710259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让电教之花绽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让电教之花绽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让电教之花绽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让电教之花绽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让电教之花绽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让电教之花绽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让电教之花绽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让电教之花绽放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六站小学 刘钰【摘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然而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内容具有广泛的时空特点,很多内容都不是学生感观所能直接达到的,再加之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品德与社会”不是主课,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很难有效地达成。如果在教学中能恰当、适时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明理的坡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观点,取得

2、省时高效的教学效益。【关键词】 辅助教学 化难为易 教学效益省时高效【正文】品德与生活(社会) 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然而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内容具有广泛的时空特点,很多内容都不是学生感观所能直接达到的,再加之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品德与社会”不是主课,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很难有效地达成。如果在教学中能恰当、适时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导入新课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如何把枯燥无味的传授知识变为主动有趣的获取新知,让学生寓教于乐呢?利用计算

3、机网络丰富的资源优势就能较好地解决该问题。特别是新课的导入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对学生是否全情投入,是否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所学知识,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在新课导入设计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容量大、资源丰富,可从不同角度为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等优点,或者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或者引起悬念,诱发动机;或竟猜谜语引起兴趣等等,既可以为导入新课、获取新知做好铺垫,又为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奠定基础。如我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课教学中,我设计并制作了课件,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歌舞场景”开头,通过一曲爱我中华,体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民族团结爱中华的主题,同学们随着优美

4、的旋律和画面情绪高涨,翩翩起舞。画面上有五十六个不同民族的服饰,向学生提出“各个民族的服饰有什么不同?”、“我国有多少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等问题,为新课学习埋下伏笔。这样,我通过计算机展现场景的形式导入新课,营造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可用设问、猜谜语等方式方法来设计课件的开头,激起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二、利用网络个别化的特征探知明理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探知明理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必要前提。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形成认识,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5、。在教学中,应该挖掘教材潜在的内容,利用计算机模拟社会,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镜,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使学生进入角色,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如在教学认识我们的世界一课时,制作了网页课件,在世界地图上各个国家版图上都设置了一个热点链接,只要单击相应的区域,就会打开对应的国家介绍。在首页的搜索栏中,还可以对语言种类、著名山脉、相关国家等进行查找,还设置了一些相关的链接,从而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内含的知识和道理。又如教学规则在哪里一课时,我边讲故事边播放投影,让学生边看边找其中的守则和违反规则的行为,并分析他们遵守或违反了什么规定。看谁找得又准又快;通过安全教育的录象材料,使学生懂得了

6、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带来惨重的后果,接着采用投影展示出每年在交通事故中死伤的人数及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然后让学生看录像,录像中一个个“血的教训” ,触目惊心的事例,真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孩子们的内心引起强烈的震撼,从而深刻理解到生活中为什么要有规则,充分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可见,利用计算机网络,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三、运用电教媒体激励情感,深化认识。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道德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不够,必须运用课本后面附加的及其他补充教材,运用电教媒体,进一步发展学生道德情感,提高认识。例如,我在教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我课前准备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南京大屠杀时的

7、一些情景,并配上悲壮的音乐,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学生从心底不由自主地产生悲壮、凄凉之感。这时,再出示课题。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情感的引发过程。虽然没有这样的经历,却从课件中感受到了屈辱,感受到那种凄凉,情感得到了喷发。又如,我在教学爱祖国一课,课始师问:同学们,你们爱祖国吗?你们为什么爱祖国。不出所料,学生的言辞枯燥无味。怎样使学生深刻的体会爱祖国的内涵,只有做到了这一点,这堂课才算是成功的。我通过课前收集资料,通过播放录像片断,使学生认识了祖国版图,知道了我国各族小朋友都是中国人,都要热爱自己祖国的基础上,让学生领略同一季节祖国东南西北呈现出的不同景色,感知祖国幅员辽阔;再播放新疆的哈密瓜、葡萄

8、,海南的荔枝、椰子,北方的鸭梨、苹果,使学生感知祖国物产丰富;接着播放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源远流长的长江与黄河、神奇秀丽的黄山和桂林山水,使学生感知祖国江山美丽多娇。至此,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从国耻到国荣,这一情感的升华,借助电教手段,使学生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提升,这种效果不是平空的说教可以达到的。总之,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让学生了解道德观点,提高道德认识,并用这些道德观点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明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关键。学生的道德认识总是以一定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经过分析、抽象,然后再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明理的坡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观点,取得省时高效的教学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