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自然地理概况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08854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自然地理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口自然地理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口自然地理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口自然地理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口自然地理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口自然地理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自然地理概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节 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一、工作区范围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部,是海南省省会,是海南省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地理坐标:东经 11010181104105,北纬 19322005 ,全市陆地面积 2305 km2。海口市分设美兰、琼山、龙华、秀英 4 个区,共辖 24 个镇、17 个街道办事处、138 个社区居委会、248 个村民委员会、2765 个经济社(村民小组) 、4 个农垦农场、2 个省属农场。其中,24 个镇包括新埠、灵山、演丰、三江、大致坡、府城、龙塘、云龙、红旗、旧州、三门坡、甲子、大坡、城西、龙桥、龙泉、新坡、遵谭、长流、西秀、海秀、石山、永兴和东山镇。截止2003 年

2、底,海口市常住人口 166.92 万人,户籍总人口为 139.19 万人,比上年末增长 3.7%。其中,非农业人口为 76.05 万人,农业人口为 63.14 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 6.4%和 0.7%。二、交通位置海口市属海南省省会,区内交通发达,海口市主城区现有龙昆路、白龙路、丘海大道等南北向主干道,以及滨海大道、南海大道、海秀大道、海府路等东西向主干道,交错贯通全市连成城市地面交通网络。全省的重要公路包括东线高速公路,西线高速公路,海榆东线,海榆中线,海文高速公路等均以此为起点,贯穿全岛。粤海铁路为国家铁路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已形成综合性的运输体系。这些公路、铁路线纵横交错,构筑了区内

3、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海口市现有海口秀英港、海口新港两个主要港口,万吨泊位 2 个,千吨泊位 18 个,开通海口到广州、湛江、海安和越南下龙湾等城市的定期客运航线。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可通往国内 70 多个城市。详见图 1海南省交通图。三、地理概况海口市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与广东省海安镇隔海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 60.6 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 62.5 公里,全市陆地面积 2305 平方公里。海口市地势平缓,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其中部穿过,南渡江主流在市区长 75 公

4、里,流域面积 1300 平方公里,年径流量 60.99 亿立方米。全市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岭(海拔 222.2m)较高外,绝大部分为海拔 100m 以下的台地和平原,马鞍岭为全市最高点。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台风暴雨,冬季冷气流侵袭时有阵寒。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 2000 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到 11 到12 万卡;年平均气温 23.8,年平均降水量 1664 毫米;年平均蒸发量 1834 毫米,平均相对湿度 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 3.4ms。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

5、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03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 238.18 亿元(含农垦)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3.6%,创下了1993 年以来最高增幅,比全国速度高出 4.5 个百分点,比全省快了 3.1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6.1 亿元,增长 6.1%;第二产业增加值 79.75 亿元,增长 25.9%;第三产业增加值 132.33 亿元,增长 8.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11.6:30.1:58.3 演变为 11:33.5:55.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 14454 元,比上年增长 10.7%。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42.89 亿元,

6、比上年增长 31%;全年财政支出 23.75 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34.02 亿元,比上年增长 8.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14815 元,增长 7.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350 元,增长 4.3%;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3271 元,增长 6%。全市有小学 390 所,在校学生 16.99 万人;普通中学 94 所,在校学生 11.05 万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含社会医疗机构)64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133 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 16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 个;卫生医疗机构拥有病床

7、 5258 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 3919 张;卫生技术人员 8394 人。第一节 区域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海口市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海拔标高一般在 15100m。全市地貌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东北部河流冲洪积堆积区,南部、西南部山前剥蚀堆积平原区,东部、南部、西部火山岩台地区(详见图 2)。全市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岭(海拔 222.2m) 、旧州镇境内的旧州岭(199.9m) 、永兴镇境内的雷虎岭(168.3m)等 38 个山丘较高外,绝大部分为海拔 100m 以下的台地和平原。马鞍岭为全市最高点。二、地层岩性工作区内主要分布有志留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和中新世第四纪火山

8、岩。 (详见图 3)1、志留系(S) 陀烈组:其形成时代距今约 4.35 亿年,隐伏分布在深部和零星出露在南部的新民乡农场一带,三门坡、长昌一带钻孔亦见。岩性主要为滨海相变质石英细砂岩、绢云板岩、千枚岩、黑云角闪片岩。2、白垩系(K) 鹿母湾组:其形成时代距今约 1.15 亿年,隐伏分布在深部和局部出露在南部的铁炉水库西侧。岩性主要为陆相紫红色复成分砂砾岩、杂砂岩、凝灰质砂岩、沉凝灰岩,厚度大于 22m。3、古近系新近系(N)昌头组:分布在长昌盆地,岩性主要为棕红、灰白色泥岩、页岩、砂岩、含砾砂岩等,厚度 287368m。长昌组:分布在长昌盆地,褐煤层、油页岩、泥岩、砂岩,厚度159196m。

9、瓦窑组:分布在南部长昌煤矿的北西侧,岩性主要为河床相不等粒砂岩、 砂砾岩。石马村组:分布在东南部的大坡至三门坡一带,岩性主要为玻基辉橄岩夹砂砾岩,上部橄榄玄武岩与角砾凝灰岩互层,为大坡铝土矿、钴土矿的主要成矿母岩。长流组:隐伏分布在东山、云龙、三江一线以北,岩性主要为灰、灰绿色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砾砂,局部夹煤线,夹 2 层玄武岩,厚度 49353m。海口组:出露在道本村北侧南渡江中和龙塘东南侧南渡江中,为一套浅海相生物碎屑岩夹海相基性火山岩沉积,厚度 54232m 。岩性主要为灰、灰绿色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砂砾岩,偶夹一层贝壳砂砾岩。4、第四系(Q)秀英组:分布在薛村、仁定一带。岩性为灰

10、色粘土层、亚砂土层、砂层、砂砾层,偶夹基性火山岩,厚度 035m。北海组:分布在道心村、府城、大致坡北侧及东山至新坡一带。岩性为褐红色亚粘土层、亚砂土层及含玻璃陨石砂砾层,厚度 018m。沙头组:分布在沿海和南渡江河口一带。岩性为灰色淤泥层、粘土夹贝壳碎屑砂层,相变为灰色亚砂土层,厚度 18m。第四系河流一级阶地沉积物:主要分布在南渡江河漫滩两侧一级阶地。岩性为亚粘土层、亚砂土层、砂砾层,厚度大于 15m。海成沙堤沙地沉积物:沿海岸分布在沙村、后尾村。岩性为含砾中细砂、中粗砂层,底部砂砾层,厚度大于 27m。海湾沉积物:分布在桂林洋农场高山村。岩性为淤泥层、粘土层、粗砂层。图 3近代河流冲积物

11、:分布在龙塘至新市村段南渡江中。岩性为亚粘土、亚砂土、砂、砂砾。5、侵入岩()海西印支期侵入岩:分布在大致坡、甲子一带。岩性为混合花岗岩,邻区同时代岩体测得同位素年龄值为 1.562.48 亿年。燕山期侵入岩:隐伏分布在龙桥,龙泉镇一带。岩性为细粒斑状花岗岩、石英斑岩。6、火山岩()道堂组:分布在道堂、美安、旧州、大坡、三江、云龙、灵山等地。岩性主要为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玄武质凝灰岩。石山组:分布在石山至永兴一带。岩性为暗灰色橄榄玄武岩,气孔状橄榄拉斑玄武岩,厚度 092m。三、地质构造境内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有 4 个方向的 11 条断裂构造,主要包括:1、近东西向断裂:(1)王五文教

12、深大断裂(F1):断裂大致在 1945左右,横贯儋州、临高、澄迈、海口、文昌等县,西端潜没于海,岛上延伸达 210km,断裂控制着琼北断陷沉积盆地的形成,近期该断裂仍有活动,地震、温泉沿断裂带分布。(2)儒关村云龙断裂(F2):该断裂为一条隐伏断裂,区内长约18.5km,走向 88倾向北,倾角约 80,从龙泉北侧的儒关村经云龙北侧。(3)富昌群善村断裂(F3):断裂隐伏分布于富昌村至群善村一带,走向约 80,倾向北北西,倾角近 80。该断裂在新构造时期仍有活动,是1605 年琼州大地震的主要控震断裂。(4)新村林乌断裂(F4):西起秀英南侧的新村,经府城北侧,至东部的林乌村一带,走向 80,倾

13、向北北西。(5)长流断裂(F5):隐伏于长流镇北侧,走向 80,倾向北北西。近东西向断裂控制了琼北断陷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大多数切割了基底岩体,岩体裂隙、破碎程度变化较大,为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2、北东向断裂:府城卜亚岭断裂(F6):该断裂隐伏分布于府城西侧,经坡崖村,向西南延伸,走向约 10,倾向北西,倾角不明。该断裂明显地控制了两侧地下水的分布,并成为地下水东富西贫的分界线。3、北西向断裂:包括琼华莲塘村断裂(F7)和荣山岭南断裂(F8)两条断裂。4、南北向断裂:包括南渡江断裂(F9) 、铺前长坡(F10)断裂和蓬来烟塘(F11)三条断裂。南渡江断裂隐伏于工作区中部,主要沿南渡江的下

14、游分布。该断裂属于区域性琼山石合断裂北段,往南延伸出图外,走向大致为南北向,倾向西,倾角约 60。该断裂明显控制了地下水的排泄,断裂带上岩层较为破碎,加之后期风化剥蚀作用强烈,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因素。工作区内近代地壳以差异升降为主,局部地区有下降,总的趋势是上升,主要表现为河流阶地遭受侵蚀、切割和剥蚀,形成各种山地地貌景观。新生代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始于中新世,第四纪更新世晚期达到了鼎盛时期,直到全新世火山活动才进入尾声继而结束,共有 19 次喷发,构成 5 个喷发旋回,17 个喷发韵律。其中,境内马鞍岭火山口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四、水文地质(一)含水层类

15、型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1)潜水含水层:分布于新海、秀英、新埠等沿海地带的砂堤砂地、海积阶地和南渡江两岸的河流阶地。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黄色中粗砂、中细砂和亚砂土,厚度 2.3611.15m,水位埋深 1.309.20m,单位涌水量21.9384.6t/dm。该含水层的存在导致基岩与坡残积层之间的磨阻力降低,是致使地质灾害发生的软弱夹层,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2)半承压水含水层:该含水层除在浮陵水一带缺失外,其它地方都有分布。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和含砾亚砂土,富水等级为水量中等区。2、火山岩类裂隙孔洞水含水层(1)裸露熔岩裂隙孔洞水含水层:分布在石山、永

16、兴、龙桥、龙塘一带,含水层岩性主要为气孔状玄武岩,在火山口及其附近高台区,常夹有熔渣状、蜂窝状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含水层厚度一般在 10.559.0m,水位埋深变化大,富水性不均。(2)熔岩裂隙孔洞水含水层:分布于灵山至云龙和马村、颜春岭一带,含水层岩性一般为微孔状玄武岩,局部底部和中部夹火山碎屑岩。水位埋深一般为 1.454.50m,富水性不均,单位涌水量在 7.378.5t/dm。3、松散、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含水层:自上而下分为七个含水层,其中1、2、3、4 层为常温水,5、6、7 层为热水。(1)第 1 层含水层(组):除了马村长流沿海地段和龙泉至云龙一带缺失外,其它地段均有分布。主要赋存在海口组第四段,岩性为灰黄色、灰色贝壳碎屑岩,砂砾岩。含水层厚度一般在 1030m,局部超过 40m,富水性不均。(2)第 2 承压含水层(组):该层分布广泛,遍布全区。主要赋存在海口组第二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