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风格服饰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08853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可可风格服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洛可可风格服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洛可可风格服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洛可可风格服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洛可可风格服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可可风格服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可可风格服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衣食住行 之 衣洛可可风格服饰选择衣食住行之衣的理由,一如当初为什么选服装设计,单纯的喜欢而已。洛可可产生时期正是启蒙运动兴起时期。我对这种从文艺复兴思想中解脱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着相当大的兴趣。洛可可强调了曲线和繁缛,这就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对称模式和厚重风格,摒弃了巴洛克艺术中的怪诞而追求纤细与轻巧,从繁缛的纹样中表现出流动和华丽。洛可可(Rococo )一词来自法语 Rocaille,意为小石头、小沙砾。作为艺术风格用语,起先指用贝壳和石头修筑起来的人工假山和岩洞,后来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装饰主题。与巴罗克样式那种洋溢着生气、庄重的量感和尊大感的男性风格相对,表现出一种纤弱柔和、艳丽典雅的女

2、性风格。洛可可服饰在色彩和装饰上的特点洛可可服装的显著特点是柔媚细腻、 纤弱柔和,这使整个服装风格趋于柔美化、繁复化。 在服装中大量运用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 洛可可时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颜色。 服饰上的色彩也表现为柔和艳丽的色调,例如甜美的香槟色和奶油色洛可可服饰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服装上的装饰物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 来自大自然的装饰题材的运用,使洛可可装饰艺术充满了女性惬意的轻松感,处处体现着新兴资产阶级上升阶段强调满足自身感官愉悦的审美趣味。 自然形态在服饰上的体现就是大量自

3、然花卉为主题的染织面料。 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就好似花的帝国 曼妙而唯美。当时主要采用的花卉是蔷薇和兰花, 在处理上采用写实的花卉,再用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起来,形成蔓延的动感,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的崇尚。洛可可服装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 路易十五时代和路易十六时代三个时段。洛可可服装在装饰上也极其纤弱柔和,多处使用金线、彩绘、蕾丝、穗子等装饰手法。 例如:在室内装饰风格的影响下, 法国式罗布衣袖比早期更加合身,袖口制作更是不同寻常,精细而复杂,并且带有边饰。 在华托式罗布中带翼的袖口被细丝褶边所取代。 这种褶边通常是两层,上面镶有穗子、金属饰边和五彩的蕾丝。 袖子下边露出内衣袖口双

4、层或三层褶边。 褶边由细而宽,边缘装饰有蕾丝,这就是当时最迷人的“荷叶边皱褶袖”的经典造型。电影 绝代艳后 讲述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 Marie Antoinette 的故事,在服装上展现了洛可可时期宫廷服饰非常柔和、非常女性化的特色,包括大裙撑,紧身胸衣,低低的领线,还有很多小花边、蝴蝶结,用一种夸张的语言突出了女性的曲线,强调了女性的特点。整体造型的特点18 世纪中后期以后, 洛可可女装造型上最醒目的特征是由裙撑托起的向两侧突出膨大的臀部,腰部以下呈长方形;由紧身胸衣将躯干在腰部以上束裹成平挺的圆锥体,正视呈倒三角形,有丰富装饰的肚兜强化了倒三角型的轮廓。 这种视觉上像圆弧形穹顶一样

5、的整体造型就是洛可可时期人们相互追捧的夸张的造型。 蓬巴杜夫人是洛可可女装最华丽的代表。 其服装特别注重额外的装饰,以无数花边、缎带花结、人造花饰物和繁琐复杂的褶皱缀满全身,内裙和外裙上、下都装饰着弯弯曲曲的飞边、 蕾丝, 整个服装上上下下如花似锦,美丽富贵。具体局部造型特点在具体局部造型上,洛可可服饰也有其典型的特点。比如以蓬帕杜夫人命名的蓬帕杜领口样式,它是一种设计为宽而低的领口,呈倒梯型,领口部位开口较宽,并且很低,可以坦露四分之一的胸部,而接近肩部的上领口较窄,这样的造型足以和宽而弯曲的宫廷服装领口相媲美。 这种倒梯形领口款式造型与室内装饰中窗帘的自然下垂样式很相似。不难看出二者在造型

6、上是相互呼应的。 这一样式产生了洛可可服饰在总体上以不对称为主而局部对称的效果。洛可可装饰艺术在曲线自由的拼接过程中逐渐把传统艺术形式中追求对称的特点改变为不对称的新奇特征。 这种特征在洛可可装饰艺术中随处可见。 艺术风格与生活方式则在这些因素中突显出来,成为影响服饰尤其是女子服饰的决定因素。 洛可可女装进入了“人为化”装饰的顶峰。洛可可服装的面料及元素蕾 丝 是一种有透孔的网眼花边的织物, 通常织有图案。 最早是手工编织的织物,18 世纪由于纺织技术的进步,蕾丝的生产制造进入鼎盛时期。因为其华美的材质、 精致的手工和昂贵的价格是穿着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蕾丝荷叶边的装饰是洛可可艺术的装饰经典

7、。 洛可可时期女装的袖子由肩部到肘部是窄紧贴体的,蕾丝边饰由肘部垂下,自然的张开。蕾丝袖边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有造型功能,使袖子整体呈现倒三角型的外观。这样的袖型在倒三角的躯干和矩形的下裙之间起到很好的视觉调和作用,与服装整体造型轮廓相搭配,从而把蕾丝从最初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演变为代表女性性感的服饰符号。花 朵 这个主题在洛可可服装领域主要表现在面料和装饰两个方面。 漩涡状的藤蔓、淡雅的花卉时常得以运用和展示。 刺绣工艺增添了贵族气质和浪漫气息。 花朵在洛可可服饰上的运用除了表现在面料的图案上,还表现在大量运用天然或人造花朵对服装进行装饰。人们常把洛可可风格的女装比喻成“盛大的花篮”

8、,在这个花篮里除了鲜花、蕾丝,还有蝴蝶结和缎带。 它不仅运用在女装中,还大量频繁地出现在男装中,创造了男装装饰的鼎盛时代,装点着男装的浪漫飘逸。 18 世纪服装的装饰重心转向女装,缎带、蝴蝶结被女装采纳,并成为最典型的洛可可女装的装饰元素。褶边、荷叶边的装饰是洛可可女装在装饰手法上另一重要特色。 褶边是指将窄条形的面料捏叠成褶,在面料上整烫固定,形成两侧起伏的褶饰。 褶边这种装饰常用于衣身边饰或者一些特殊的部位,比如前胸、裙边等这样的表面装饰。 荷叶边是指将条形的面料一侧抽缩或捏褶,另一侧形成凹凸有致的波形边饰,宽窄根据具体装饰部位的需要而有所不同。 荷叶边这种装饰在洛可可服饰中常用在裙服的袖

9、口、罩裙前开缝的边缘以及内裙的底摆。 荷叶边和褶边所形成的波浪形边缘轮廓线以及锯齿凸凹的外观效果,使衣边不再平直单调,而是层次起伏、轻盈飘逸,极具女性特征。 这两种经典的装饰手段不仅是洛可可服饰装饰上的代表,而且它还延伸到后来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设计中,并且一直保留到今天。堆褶的装饰方法在洛可可女装中有多种变化形式,最有特点的一种是将裙摆的边缘向上堆褶后每隔一段距离扎系,使裙摆形成弧形帷幔,下面露出垂坠的衬裙。 这种样式的灵感来自室内布艺装饰的特点。 还有一种是将面料用针线在反面按照一定针法进行缝缀, 从正面看有凹凸的浮雕感,这种工艺方法在现代立体裁剪中叫做“堆积”。堆积和扎系出的褶皱,有的工整

10、规矩,有的随意多变, 巨大的圆拱形的裙形上覆盖着帷幔样的褶皱。这种蓬起的视觉效果不仅丰富了面料机理,同时还体现了人工修饰的独具匠心。洛可可风格的出现洛可可(Rococo)一词来自法语 Rocaille,意为小石头、小沙砾。作为艺术风格用语,起先指用贝壳和石头修筑起来的人工假山和岩洞,后来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装饰主题。最初,这个词是对 18 世纪室内装饰和家具样式的批评用语,后来与巴罗克用语一样,专指 18 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文化样式。其特点是室内装饰和家具造型上,到处都是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和茵苔叶形主题的组合,C 形、S 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婉蜒反复,墙壁与天花板、墙壁与墙壁、家具的边角和接缝

11、等分割线都巧妙地用纹饰隐蔽起来,尽量避兔直线、直角的交叉和使用 。镀金的富丽堂皇的青铜装饰比比皆是,整个室内的色调是高明度、低纯度,十分淡雅,白地上金色的曲线纹样最为流行。并目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左右对称的模式,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与巴罗克样式那种洋溢着生气、庄重的量感和尊大感的男性风格相对,表现出一种纤弱柔和、艳丽典雅的女性风格。17 世纪的巴罗克风格服装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卜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而 18 世纪的洛可可风格的服装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洛可可式的服装文化从其发展过程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71

12、51730 年从巴罗克向洛可可的过渡期,服装上一面残留着巴罗克的影子,一面向纤弱柔和的女性趣味发展;17301770 年是洛可可服装文化的鼎盛期,帕尼埃越来越大,便于出行也进行改良,出现一种叫做帕尼埃多布乐的裙撑,相对方便多了。 洛可可时期女装中的几种罗布:法国式罗布,波兰式罗布等。18 世纪的著名画家布歇,1756 年为路易十王的情妇蓬帕杜夫人画了一幅肖像画当时夫人已经 35 岁,穿的是典型的法国式罗布。那紧包上半身的前面打的罗布和下面的衬裙是用艳丽的蓝绿色缎子做的,胸部 V 字形打开,露出倒三角的胸挡“佩爱斯迪斯托玛”这是胸挡是用丝绸做的,每次穿衣时用线缝在罗布上,胸挡上面常有精美,或者装

13、饰着宝石,蓬帕杜夫人的这个胸挡从上到下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着十个玫瑰色的缎带蝴蝶结,非常豪华,而且女性味十足。胸挡上的缎带蝴蝶结同进反复装饰在罗布的开禁处、衬裙下摆、左胸前、头顶和袖口处,取得呼应。袖口那三层飞边是用最高级的蕾丝做的,是 17 世纪末到 18 世纪中叶欧洲女装中流行的独特装饰,当时袖长及肘,肘部在袖口处用纤细的蕾丝或经过抽纱刺绣的细棉布做的三段波浪状飞边装饰,十分奢华。这种典型的法国式罗布那洛可可或的过剩的装饰完美地保持着调和,表现出一种洗练、精致和纤细的美。蓬帕杜夫人 17701790 年是洛可可文化的衰落期,服装上出现许多转变迹象,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这时,各种新的服装杂志陆

14、续出版发行,逐渐取代过去的“潘朵拉盒子” ,成为传播流行的重要媒体。到 18 世纪 80 年代,受新古典主义风潮和英国自然主义影响,英国那质朴的时装传入法国,使进人穷途末路的洛可可样式为之一变。但流行的根本转变,还要借助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1776 年,受波兰服装影响,出现了罗布 阿拉波罗耐兹( robe a la polonaise 波兰式罗布)图-11,其特征是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为了把裙子束起,罗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经裙摆向上把裙子捆束起来,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

15、子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状。这时还出现了吸收男服形式的机能性的茄克卡拉科。这种茄克上半身紧身合体,下摆呈波浪状外张,衣长及臀,很像男子的鸠斯特科尔,背部嵌有鲸须,使之挺直,有长袖和七分袖。九十年代以来,在世界时装流行大潮中,洛可可这种具有夸张的装饰个性并带有浪漫感觉的古典题材不断地为时装界所瞩目。如 1985 年设计师让保罗戈尔蒂埃连续发表了题为“洛可可”的样式,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尼娜莉西和姜帕杜于 1987 年春夏相继推出了洛可可风格设计,掀起了服装界的“复古风潮”。著名时装设计大师卡尔拉格菲尔德则对法国 18 世纪的

16、艺术情有独钟,他从不同角度运用洛可可样式的诸多设计语言,在理智与情感、现实与幻想、现代与未来的众多矛盾世界中,对现代时装及时装的未来发展作出了新的诠释。Dolce&Gabbana08 春夏装饱含着印象派的笔触与华托笔下的洛可可色彩神韵。 Dolce&Gabbana2009 秋季女装成衣系列仍然是美妙的洛可可风格的延续,设计师大量采用皱摺、蕾丝等古典工艺的元素,处理成灯罩状的连身裙在秀场上频频出现,丝绸、锦缎和天鹅绒等材质的运用使本季的成衣系列更易于穿着和打理。还有 09/10 秋冬男士成衣秀也尽显洛可可式的浪漫皇室风格。 现代婚纱设计中也注入了很多洛可可元素,如 rami alali 的婚纱向来都是打破以往宫廷风格的高贵,多了几许坏和妖媚,婚纱的风格依旧是宫廷的瑰丽和奢靡,繁复的刺绣和精湛的工艺令人赞叹,是洛可可风格的极致。洛可可风格的服装的款式基调较适用于正式的社交场合,因而多采用较高品位的设计语言。该主题的原型有过分复杂繁琐、矫柔造作的装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