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以人为本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702803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以人为本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以人为本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以人为本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以人为本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以人为本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以人为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以人为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以人为本历史组 蓝庭锋摘要:高中历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发展为第一要务”去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变革考试和评价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以人为本、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开始之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预先筹划,精心构造,创设教学情境,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设计。传统的高中教学设计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本位” ,重结果而轻过程,教师以书本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为己任,学生以单纯记忆历史知识点为根本目的。这种重教轻学的做法显然有悖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

2、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发展为第一要务”去确立教学方案。一、以人为本,确立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以人为本”的历史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 “换位”设计。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作为教师除了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已有的状态,去确定适合学生的教与学的目标。因此,要从服务于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制定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和感兴趣的目标,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这个目标应该是大多数

3、学生都能实现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同时,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并与学生发展水平、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相匹配。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在集体授课时,应当将帮助个体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不同的学生学习程度不一样,学习新知识要达到的目标就应该不一样。笔者在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就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如:在指导高中历史会考,我的做法就是提优补差,对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指导、帮助2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行制定学习目标。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大,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2)变“双基”为“三基” 。传统的教学目标

4、以“双基”为主,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没有明确的要求,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例如,我们的教学参考书把思想教育目标一律陈述为“通过的讲述,使学生认识” ,把思想教育的教学方法定位为“讲述” ,忽视了“认识”的主体是学生,其情感、态度与行为方面的自觉行为是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思考的。以认为本的历史教学目标设计就是要变“双基”为“三基” ,即认知目标、应用目标、情感目标,注重三者有机结合,力求达到任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自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如,设计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双基”目标的同时,也应注重思想教育目标。要变“灌输式”教学为

5、“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说出当时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感受,并能根据当时世界趋势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对策,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二、以人为本,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和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结果,交流彼此的情感。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并自主进行思考分析的能力。教师应该从明确的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出有一定向导性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寻求依据

6、、确定答案,并促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教育学规律告诉我们,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思维常常是从遇到的问题引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教学进程,适时提出问题去触及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把教学过程组织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完全处于师生交流、情意共鸣、相互促进的状态中。如,在戊戌变法一课的实际中,在学生获取戊戌政变信息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果没有袁世凯告密,戊戌变法就不会失败。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基础上,学生还可能提出“英、日为何3要掩护康有为、梁启超出逃?”等新的问题

7、。(2)引入讨论机制,活跃课堂气氛。旧的历史课堂往往是老师“一言堂” ,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大胆引入讨论机制,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被发现的真理” ,而不是老师奉送的“现成的真理” ,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如,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设计:学生了解辛亥革命过程后,教师提出两种评价观点,按自愿的原则把学生分成相应的两组。一组的论点为辛亥革命成功了,一组的论点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两组同学分别利用材料进行辩论,从中学习到“怎样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和渠道。(3)鼓励“角色参与” ,提高学史兴趣。历史具有过

8、去性的特点,而历史教学则要再现历史的生动,叙述人的历史活动,要让学生跟随老师穿越时空,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角色参与”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历史。如,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一课的设计,从漫画中感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所带来的影响这一历史场景,可让学生排演历史话剧:指定几个学生扮演胡佛、罗斯福、希特勒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所作所为和言论。从而让学生通过“情境表演”使自己体验成功,让观看表演的学生在笑声中放松身心、调节情绪,感受历史的真谛。三、以人为本,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 “以人为本”

9、的教学内容设计,要打破“知识本位”和过于严密的“学科体系” ,真正从“学习的需要”来研究和组织教学内容,真正从“学习的规律”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要做好“加法”和“减法”去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 “加法” 。所谓“加法”就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研究的新进展适当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如,设计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课,可以向学生介绍国家九五科研攻关“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最新的考古成就。设计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可联系当今社会热点,如巴以冲突、印巴矛盾、伊拉克问题,去追溯历史根源。设计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可以利用福建地方史资源以拉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距离。总之,要

10、把握日新月异的时代脉搏,追逐知识的前沿,用“鼓舞人心”的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前瞻性;要把准学生的思想动4态,联系时代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内容的实效性。(2) “减法” 。所谓“减法”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裁减教材内容,精选教学内容。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庞杂,存在各种“偏、难、繁、旧”的知识点。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教材内容都灌输给学生。我们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实际需要,择其精者进行教学,而与教学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必须删除。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课,教材涉及了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各方面,有的知识点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掌握了。因此,要大胆裁减与初中教材重复的内容,突

11、出重点内容: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时代背景。四、以人为本,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认识、一个动态的认识发展过程。因为,它有人们一般所具有的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又有情感、意志、能力等各种特殊的因素。这个认识过程存在各种复杂的矛盾。包括教师有目的地指导与学生主动地探索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矛盾;还有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矛盾,等等。新的时代、新的教材要求我们教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和矛盾去构想“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1)优化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时间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和改变教学时

12、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控制和改变教学活动,如:高三历史总复习,我们要制定总体规划,大体定出基础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三个阶段,再定出各单元、各章节的计划,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师生都要心中有数,从而确立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加快信息反馈,充分调动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我们高中历史课大多安排在下午,是一天中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的一段时间。一节课中高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只能持续三十分钟左右。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时间设计,发挥主导作用和调控职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主动性,使教和学始终处于最佳结合的状态。(2)优化教学方法设计。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 。课堂上教师常常

13、是“一讲到底” ,倒也能讲到、讲全、讲透,浑然忘却学生的感受。根本谈不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节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绝少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获得学会的机会,至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微乎其5微。学生将这种课称为“累死课” 。当代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 “讲读法” 、 “图示法” 、“话法” 、 “讨发现法” 、 “多媒体教学法” 、 “史情景创意法” 、 “历史研究教学法”等等。这些新的教学法开始变“以课本为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的交

14、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学会学习。“教学”的实质在于“教学生如何学习” ,而不在教多少学识本身。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因学定教,围绕“学法”去设计“教法”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或学习偏差,再根据这些“学”的因素回头来设计教学方法。如,高中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头绪较多,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遗忘和张冠李戴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前后知识、新旧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分散在世界史中错综复杂互相交叉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知识,按照纵向或横向串联起来,把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把历史知识

15、学活。(3)优化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为教学信息的便捷、高效传递提供了可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要使教学媒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来考虑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如,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技能,喜欢上网。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可以用“人机对话”的方法进行历史教学。五、以人为本,变革考试和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合理设计教学评价,对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都有着积极作用。教学评价

16、一般包括学生的学业评价和教师的教业评价。历史教学和学习是一个过程,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应该更重过程而不是重结果,更重视参与程度和情感体验等。传统的以试题考试为主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也必须得到改变。适当引进开放型的考试方式,如史迹考察、撰写历史小论文或社会调查报告、编制历史小报、文物收集和仿制、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课件和网页等等。总之,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6的教育。因此,作为教学蓝图的教学设计应该以人为本,真正做到:目标“明” 、气氛“谐” 、内容“新” 、方法“活” 、过程“优” 、评价“全” 。参考文献: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王雄现代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操作方法 , 课程、教材、教法 ,2003, (2) 。4、金娣历史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 , 历史教学问题 ,2002, (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