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问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02673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问题【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问题二、学习目标:1、理解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意义,会根据条件建立质点模型。2、理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理解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等概念。考点地位: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问题在高考中属基础知识部分,单独出现的纯概念性辨析题很少见,一般不单独命题考查,更多的是与其它运动学或力学知识结合,隐性考查,近几年来,对于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位移、平均速度、加速度这些基本概念上,同时也考查本部分内容所蕴含的物理思想,考题形式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三、重难点解析:

2、(一)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宇宙中的任何物体(无论大小)都在不停地运动,因此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 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2)对同一个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3)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所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4)研究机械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而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并不一定是要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也可作为参考系。问题 1、参考系概

3、念的理解问题例题: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 甲、乙匀速下降,v 乙 v 甲 ,丙停在空中 B. 甲、乙匀速下降,v 乙 v 甲 ,丙匀速上升C. 甲、乙匀速下降,v 乙 v 甲 ,丙匀速下降,且 v 丙 v 甲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答案:AB第 2 页 变式 1: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A. 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

4、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 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答案:BCD(二)质点1. 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2. 质点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3. 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三种主要情形(1)物体只做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如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尽管很大,但仍可当作质点来处理,而研究其自转时,却不能当作质点.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

5、其转动效果时. 4. 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模型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同时考虑这诸多因素,那就无法使用数学知识达到定量研究的目的. 物理学及其他许多学科,都是把非本质的次要因素找出来,加以剔除,而把本质的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突出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抽象,把十分复杂的问题归结为比较简单的问题进行研究,这就是物理学研究中的理想化方法. 用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代替研究对象的想象出的模型就叫做理想化模型,如“质点”就是一个典型的理想化模型。问题 2、对于质点概念的理解问题:北京时间 2008 年 8 月 24 日北京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以 51 枚金牌、21枚银牌和 28

6、 枚铜牌的骄人战绩位列奖牌榜第一位,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历次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 )A. 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持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 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 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D. 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飞行时间时答案:BD变式 2:下列情况下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A. 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B.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C. 研究一列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所用的时间时,这列通过大桥的火车D. 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答案:ABD(三)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第

7、 3 页 1. 时间与时刻(1)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2)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3)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2. 位移与路程(1)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2)路程: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3)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路程除与初、末位置有关外,还与路径有关。如图所示,AB 表示位移,折线 ACB

8、和弧线 ADB 的长度表示路程. 位移的大小不会大于路程,只有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问题 3、对路程和位移概念的理解问题:在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甲、乙两运动员分别参加了在主体育场举行的 400m 和100m 田径决赛,且两个都是在最内侧跑道完成了比赛,则两人在各自的比赛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大小 、 和通过的路程大小 之间的关系是( )甲s乙 乙 甲 、 sA. B. 乙甲乙甲 s,s 乙甲乙甲 s,sC. D. 乙甲乙甲 乙甲乙甲答案:B变式 3:从高为 5m 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 2m 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 )A. 小

9、球的位移为 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 7mB. 小球的位移为 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 7mC. 小球的位移为 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 3mD. 小球的位移为 7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 3m答案:A变式 4:一实心木块体积为 ,如图所示,有一小虫自 A 点爬行到 B 点,求:bca,b且第 4 页 (1)爬行的最短路程。(2)在从 A 爬行到 B 的过程中,小虫的位移为多大?答案:(1) (2)22)cb(a22cba3. 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1)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

10、物体运动的方向。(2)平均速度物理意义;是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公式: ,其中 s 是位移 . 在如图所示的 st 图象中对应切线的斜率 . 在变速运tv动中 v 一般不等于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2v1 .2v1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度是矢量。(3)瞬时速度意义:精确地描述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 在如图所示的 st 图象中对应图线的切线斜率 . 瞬

11、时速度的方向与该时刻轨迹的切线方向一致. 对瞬时速度的认识要注意两点:一是其方向性,速度和速率不同,速率只能反映质点运动的快慢而速度却反映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二是瞬时速度具有即时性,它反映质点在某位置或时刻的情况,而平均速度却反映质点在某段位移和时间上的情况. (4)速率第 5 页 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速率和速度的最大区别是: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 当求某时刻的速度时,不仅要回答大小,还要回答方向. (5)平均速率定义:质点通过的路程和发生该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公式: 单位 m/s.,t/sv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是矢量,与质点的运动过程无关,只由 s和 t

12、 决定。平均速率是标量,与质点运动的中间过程有关. 平均速率往往大于平均速度,只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二者才在数值上相等. 问题 4、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和应用问题:例题:某同学在百米比赛中,以 6m/s 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测得他到达 50m 处的速度是 8.2m/s,跑完全程的中间时刻 t1=6.25s 时的速度为 8.3m/s,且最后以 8.4m/s 的速度冲过终点,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m/s。答案:8 /ms变式 5: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 v1 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 v2 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 v1 做

13、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 v2 做匀速运动,则A. 甲先到达 B. 乙先到达 C. 甲乙同时到达 D. 不能确定答案:A变式 6:一位汽车旅游爱好者打算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 40km/h,可是开出一半路程之后发现前半段路程他的平均速度仅有 20km/h,如果他仍然打算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那么在后半段路程里他开车的平均速度应达到多少?解析:先设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总路程为 s,要算全程的平均速度就必须知道行驶全程所用时间,所以需要计算前半程和后半程分别用的时间,最后根据全程平均速度列出方程分析求解. 设所

14、求平均速度为 v,总路程为 s在前 里用时:2s h/km40/2t1在后 里用时: s全程平均速度 .v240结果发现 v,上式才成立所以这位旅行者要完成预定计划是不可能的. 变式 7:物体在 A、B 两地间往返运动,设其从 A 到 B 的平均速率为 v1,从 B 到 A 的平均速率为 v2,则物体往返一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第 6 页 A. B. C. 都是 D. 都是 02v,0121v,021v答案:B4. 加速度(1)意义: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2)定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

15、间的比值叫加速度。(3)公式: .tva0(4)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注意速度和加速度两个概念的区别。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变化和时间的比值. 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加速度的方向不是速度的方向,而是速度变化的方向,所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加速度的定义式 不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在该式中,加速度并不是由速度变化tva量 v 和时间 t 决定,不能由此得出 a 与 v 成正比,与时间 t 成反比的结论. 加速度的 决定式为 ,即物体的加速度由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决定,加速度

16、跟合外力成正比,mFa跟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做减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 速度 v,速度的变化量 v,速度的变化率 v/ t 的区别:a. v 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b. v= ,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方向,也是矢量. 0tc. v/ t 是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 a,它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亦为矢量. d. v、 v 和 a 在大小上无直接联系,但 v/ t 和 a 的大小必然相等. 问题 5、速度、速度的变化、加速度概念的理解问题有以下几种情景,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