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模型图的教学策略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01918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模型图的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观模型图的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观模型图的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观模型图的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观模型图的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观模型图的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模型图的教学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用好微观模型图,提高学习效果嘉兴市南湖区新丰中学 徐英摘要:八年级下册的科学课本中有不少微观模型图,能直观的呈现微粒的构成,它把微 观微粒由小变大,把抽象变具体。这些插图不仅是课文叙述的补 充说明或延伸,也是中学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学生一开始 还不能很好地适 应微观世界的学习,无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苦于不会 读图。 本文针对当前科学课读图 存在的问题,试从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及激发兴趣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读图学习效果的一些做法。关键词:微观模型图; 插图; 效果微观模型图能把微观的问题直观化,使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微观本质。可将知识化繁为简,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

2、过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进入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学习时,普遍感到不适应。他们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微粒,面对课本中的插图,有点丈和尚摸不找头脑。许多同学对着图片一脸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向我反映“为什么课本中图这么多,看也看不懂,少一些图多好啊!”原本教材编写者编这么多图是为了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的,没想到却事与愿违。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适应新的内容,突破学习中的一些难点内容,较好地掌握科学的知识体系呢?本文结合教学中的体会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把握插图用意“精心备图”对插图用意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是提高

3、用图质量的关键。想备好插图,就须把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只有在充分把握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把握插图设置的目的,找准插图运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教师还必须对插图进行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弄清插图的画面内容,弄清插图所喻显性的和隐性的道理。还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备出释图思路、问题设计、讨论提纲,引导学生放开思路,从而活跃气氛,提高学生思维容量,达到通过释图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双重目的。例如:八年级科学下册图 1-8 水分子电解模型图: 2通 电 重 新 组 合氧 原 子 氧 分 子氧 原 子水 分 子 氢 分 子本示意图可以传达的知识内涵:1、水分子、氧分子、氢分

4、子的原子构成;2、水、氧气和氢气的元素组成;3、原子和分子的关系;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5、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等。其中还蕴含的价值取向有微粒观、变化观、物质的可分性等。教师本身没有弄清这些,就有可能导致教学中分析不到位。而在没有了解学生的已有的基础上,直接让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这似乎又有些困难。学生对于原子是什么,是不太清楚的,教师应向学生明确地阐明。最后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水里不仅两个水分子在电解,而是无数个水分子都在电解。本插图还要重视教与学的过程,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结论尽量由学生从感悟中去发现。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保障学

5、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2、巧用科学插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人曾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初中生来说,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可以使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力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激发灵感,增强自信心,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离子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分析原子得失电子而形成离子过程的时候,光凭口说显得苍白无力,让学生难以想象。课本中有这样一幅插图。图 1-25 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电子得失e 钠原子 氯原子 氯化钠3在教学时可编入这样的

6、语言,钠原子说:电子走开,我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说:我需要电子,我也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再利用动画播放钠原子一脚把一个电子踢开,氯原子用一个网兜把电子网过来。接着,钠离子和氯离子手挽手成了好朋友。这样,当学生看到那图文并茂的画面时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容易理解 “什么原子得电子、什么原子失电子?失多少、得多少?”等相关的知识点。这样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学生学习过程中也有兴趣,感觉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教师要利用科学教材丰富的情境配图和形象的语言,开发出生动的科学课程,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读图,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的魅力所在。3、精心设计教学“授之以渔”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

7、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了解学生的起点,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活中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分析。这样,学生能较快地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进入微观世界,学习效果较好。还是以水分子电解模型图为例。分子、原子属于微观粒子,在学生头脑中暂无具体形象的认识,学生理解起来较吃力。学生一开始接受微观模型图,学生很难想象。有些同学无法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有些学生能提取的信息不完整。有些学生能提取信息,但不能整合,表达不清楚。考虑到学情,直接读图可能有困难。教学中可设计为两个活动:先让学生利用插珠制作两个水分

8、子模型,再拆散插珠然后重新组合。这样使学生容易想象出水分子的“分”和氢原子、氧原子的“合”的画面。再指导学生读图,学习效果更好。具体做法:引入插珠模型拆散 拆散重插 直观模型:插珠组合 零散插珠 新的插珠组合类比知识:变化前分子 分裂成 各原子 重新组合 新分子(注:不同大小的插珠表示不同种类原子)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图时仔细观察,学会比较。还可以从本插图中得知4氧原子的模型要大一点。当然在制作模型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确该点。4、掌握读图步骤“养成习惯”大部分学生不会读图或不读图,看图就像看画一样。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读图,学会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经过实践,我认为读图有以下的常用步骤。(1)浏览

9、插图,形成初步印象。 (2)精读插图,获取准确信息。 (3)表述插图,总结读图技巧,提高读图能力。在读图中,要让自主阅读,开始学生可能会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教师这时不能批评他,当面泼冷水,要在肯定他们善于观察的同时,委婉地提出建议,做好引导工作。指导学生精读插图过程中贵在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坚持不懈地训练。表述插图,这一步可以说是用图的最高境界,是上面步骤中获得的信息经过分析、处理、综合、重组、再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出阅读插图的技巧,鼓励学生大胆去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相互评价,相互补充,提高读图能力。教师的正确引导,及时点拨与适时鼓励,对学

10、生多些学法指导,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科学的学习路上少走弯路。教学中的几点建议:1、张开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论述:“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要想精妙的认识微观世界,必须要形象生动的想象出物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象。缺乏想象力,就会对微观世界认识不足,造成微观知识学习的困难,出现学习的分化。在教学中架设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培养学生由宏观到微观的丰富想象力,引导学生掌握从宏观物体及其变化联想到构成它的微观粒子及变化的思维方法与思维习惯,让我们的学生张开想象的双翼,翱翔微观世界的天宇。2 、搞好问题的设计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最好导师

11、,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成长。1、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学情,特别是对难点问题要设法分解为一组小步子问题,层层递进,最后逼近设计目标。2、针对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图。以问题为导向,有利于约束学生读图的随意性。3、引导学生理顺分析插图的思路,然后再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读图获取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教师要充分5考虑到一部分学生面对大量信息点的无所适从和思维的漫无目的,必须恰当地牵引这一部分学生的思维。4、总结分析插图的思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思维的过程,理顺思路,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分析插图的样本和范例,使学生在模仿中不断提高分析插图的能力。结束语:用好插图,能使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熟能生巧” 。自己在读图用图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读图方法,那是最为宝贵的。教无定法,教必须有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学会读图的方法,并适时进行训练,善于总结读图、解图的规律,那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参考文献:1朱清时主编科学(79 年级)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2 第 2 版.2郑金洲学校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理化生教学研究20033黄书升人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材插图的运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014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学建议J200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