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01679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成像[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平面镜成像[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平面镜成像[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平面镜成像[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平面镜成像[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镜成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二 教学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由于光现象在社会生活应用广泛,而且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象涉及都是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在本章学习尽量安排为探究性学习,让学习经历探究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提高学习自信心。本课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

2、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学生分析平面镜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镜子所成的像学生具有一些“前概念”,比如感觉到 “镜中的像与物左右相反”、 “像近大远小”等。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对像的认识也处于模糊阶段。3.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4 .难点:平面镜成虚像、像与物等大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1)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 观察

3、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 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策略与设计1. 设计理念 : 本节课设计立足在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上。在上节课光的反射基本概念(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基础上,首先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出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在探究平面

4、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并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物理。2.教学策略:结合教材内容,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启发引导,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逐渐体验、感悟探究的要素。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图片和资料:“平面镜与人们的生活”展示动画猴子捞月然后设问:猴子看到水里的月亮是什么、为什么捞不到?探索新知(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2、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

5、,让学生充分想象)”观看、回想自己有过的体验思考、回答同学拿出自备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像,为“猜想与假设 ”做准备。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 像和物的大小相同。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平面镜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感悟“像 ”与 “物”的含义; 3、设计实验:(为降低探究的难度,课本已经把实验过程展示给学生,并且在实验中采用平面镜成像演示仪,但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仍可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1)如何选用器材?(2)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4)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4、进行实

6、验: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要点,如:为准确找到物、像到镜面距离,应事先在纸上标记平面镜的位置;为判断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点燃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应左右转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蜡烛和像都完全重合为止等;2 像和物的距离相等。3 像、物左右相反。4 像远小近大。明确探究目的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按要求逐步进行实验活动,边尝试实验边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观察、试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引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培养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分析和论证:(1)请学生归纳关系,教师加以总结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物的连

7、线跟镜面垂直。3、像和物的大小相同。4、虚像。(2) 师生讨论:“物近像大,物远像小” 现象。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生方案 1: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玻璃板远近不同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此方案教师要给予否定,利用人眼对同一架飞机在高空和跟前的不同视觉感受,说明仅凭眼睛观察来判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并不可靠) 。学生方案 2:把一根中等高度的蜡烛放在离玻璃板较近的位置,拿另一根较高的蜡烛移到成像的位置处,观察它们能否完全重合,从而验证“近大”是否正确;同理去验证“远小”是否正确。学生方案 3: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其中一支放在离玻璃板远近不同的位置,拿另一支移到成像的位置,比较像与后面蜡烛的大小关

8、系。(出示课件:展示疏理后的设计方案)实验过程中边观察边记录实验数据(实验记录单见课本)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测量数据归纳出“像 ”和“物”的大小关系及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思考、讨论是由于人的错觉引起的(实际属于视角问题),既能澄清错误观点,又能巩固加深学生对像和物等大的理解使学生能形象直观的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规律。教师通过举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来加深同学对 (二) 平面镜成像原理1、 成像原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成像光路图, 2、 虚像:使学生明白平面镜所成的像并非真实光线会聚而成,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最后教师应指出,具有这些特点的像叫虚像。(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对“

9、倒影” 问题的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物像等距” 的理解;(2)检查视力时平面镜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知道平面镜不仅可以成像,而且可以起到扩大空间的效果;(3)对潜望镜的实际使用及讨论,可以使学生了解两块平面镜的合可以在军事上实现潜望。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和学习方法上都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师 巩固练习1、一个身高 1.80 米的人站在平面镜面 2米处,像高-,人与像的距离为 米;若人后退 1 米,则像到平面镜的尝试解释猴子捞月现象思考、回答观察关于潜望镜的图片,讨论、发言本节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讨论归纳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距离为 米,像的大小变化是 。(填“ 变大”“变小” 或“不变 ”)2、如果平面镜摔碎成两半,取其中一半,那么你在其中成的像( )(A)变小为原来的一半 (B)大小不变(C)变小,但不一定变小为一半大 (D)无法判断3、一人站在 4 米高的堤岸上看月亮在水中的像,已知水深 6 米,月亮距地球3.8105 千米,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 )(A)3.8100000 千米 (B)10 米 (C)6 米 (D)4 米作业布置:让学生在理解科学探究的情况下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自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 ”部分。检测学习效果,反馈、共同矫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