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押 题)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3701416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押 题)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押 题)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押 题)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押 题)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押 题)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押 题)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押 题)答案及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押题)答案及解析1.细菌和真核生物都具鞭毛,二者结构不同,运动方式也不同。以下对细菌鞭毛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 A不存在 9+2 的微管形式 B.可以做 360旋转运动 C.由基体、钩型鞘和鞭毛丝构成 D.微管对之间利用由动力蛋白组成的“手臂”交互前后移动【解析】D 细菌鞭毛的结构和化学成分都与真核细胞的鞭毛完全不同,不存在 9+2 的微管型式,而 是由25 条,宽约 4050 埃的微丝组成,其蛋白质成分是鞭毛蛋白。除螺旋体外,其他细 菌的鞭毛都没有质膜包被。虽然它们的基底也深入到原生质内的颗粒中,但这种颗粒与基粒 毫无相似之处。细菌鞭毛运动的能源不是

2、ATP,据认为是来源于细胞膜的电子传递系统产生 的一种电化学梯度。 细菌鞭毛的结构由基体(Basal body)、钩形鞘(Hook)和鞭毛丝(Filament)构成。G+ 菌仅有 S、M 两环,G-菌有 S、M、L、P 四个环。而钩(Hook)的存在使得鞭毛丝可以 360 旋转,这也是真核原核运动形式的一点不同。因此本题 A 对,自然错的是 D,简单得很。而 BC 都是对的。我知道你们觉得基体有些坑,然而这只是因为真核的鞭毛基部那个中心粒变来的毛基体有时候也叫基体(kinetosome), 然而只是它和 basal body 恰巧都被翻译成了基体而已,并不是一个东东。 具体细菌鞭毛的运动过程如

3、下图所示,带齿轮带刹车片甚是高级。觉得还不过瘾,想要看动画视频的同学这里有一个:http:/ 2.下列哪种信号分子不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单选) A神经递质 B.甾类激素 C.多肽类激素 D.生长因子【解析】B 甾类激素为疏水的脂溶性分子,可以自由出入细胞膜。靶细胞具有专一的细胞质受体, 可与激素形成复合物,导致三维结构甚至化学性质的变化,而其它三类都有细胞表面受体。 如神经递质可以有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多肽类激素不能跨膜,而生长因子受体如表皮生长因 子受体 EGFR 本身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可通过膜上的酶偶联受体传递信号到细胞内。 3.染色质纤维上非组蛋白主要功能是:(多选) A组装核小体 B.

4、调控基因表达 C.组成异染色质的主要成分 D.协助 DNA 卷曲成染色体 【解析】BD 经典考研题原题。原题单选,答案只有 B. 非组蛋白是指细胞核中组蛋白以外的酸性蛋白质。它是一类不均一的蛋白质,约有 500 多种不同的组分;一般说来,所含酸性氨基酸超过碱性氨基酸,故呈酸性,带负电荷。另外,非组蛋白常常是被磷酸化的。 非组蛋白不仅包括以 DNA 作为底物的酶,也包括作用于组蛋白的一些酶,如组蛋白甲 基化酶;此外还包括 DNA 结合蛋白、组蛋白结合蛋白和调节蛋白。由于非组蛋白常常与 DNA 或组蛋白结合,所以在染色质或染色体中也有非组蛋白的存在,如染色体骨架蛋白。 由于非组蛋白具有调节作用,所

5、以它们是异质性的,具有组织特异性和发育阶段的特异 性,且在活动染色质中的含量要比在不活动染色质中的含量高。非组蛋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 功能,它是一类特异的转录调控因子,参与基因的选择性转录表达。包括基因表达的调控和 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形成。如帮助 DNA 分子折叠,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域;协助启动 DNA 复 制,控制基因转录,调节基因表达等。 组装核小体的是组蛋白完成的,A 不对。非组蛋白中的组蛋白甲基化酶可以通过甲基化 作用调节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之间的转化(染色质重建的过程这里就不多说了),但不能说 非组蛋白自身是异染色质的主要成分,因为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两者结构上连续,化学性质 上没有显著差异,

6、只是核酸螺旋化程度(密度)不同而已。因此 C 也不对。 其实协助 DNA 卷曲成染色体的过程也主要是组蛋白在帮助DNA 卷成核小体的稳定结 构,但非组蛋白也参与了 DNA 分子折叠,同时考虑到染色体骨架(scaffold)在染色体包装 时为染色质提供了锚定位点,而它也是一种非组蛋白,故可以把 D也算上。 4.下面哪种细胞器是单层膜结构(单选) A.液泡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叶绿体 【解析】A 无需解释。5.与花生和小鼠的细胞分裂直接相关的细胞结构是(单选) A.中心体 B.纺锤体 C.内质网 D.线粒体 【解析】B 花生细胞不存在中心体,纺锤体还是有的。线粒体提供能量那是都需要,但非直

7、接。6.下列选项中存在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的是(多选) 【解析】BC 果蝇唾腺染色体处于体细胞染色体联会配对状态(somatic synapsis)。并且唾腺染色体 经过多次复制而并不分开,每条染色体大约有 10004000 根染色体丝的拷贝,所以又称多 线染色体(巨大染色体)。减数 I 前期同源染色体也会配对,减数 II前期就没有同源染色体 了。有丝分裂前期自然一般没有。7.下面关于大肠杆菌和酵母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A.都有细胞核 B.都有细胞壁 C. DNA 都不与蛋白质结合 D.都有环状 DNA 【解析】BD 大肠杆菌原核,酵母菌真核,二者都有细胞壁,但大肠杆菌没有核而酵母 DNA 与

8、蛋白结合。大肠杆菌染色体 DNA环状,而酵母菌线粒体里也有环状 DNA。8.BFA(Brefeldin A)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转运抑制剂,能够抑制蛋白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请问当用这种药物处理细胞时,细胞内还有哪些结构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单选)A溶酶体,膜泡,质膜 B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质膜 C膜泡,线粒体,质膜 D溶酶体,膜泡,叶绿体 E细胞内所有的细胞器和膜结构 .【解析】A BrefeldinA即布雷非德菌素 A,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布雷正青霉菌等真菌组织 产生。布雷非德菌素 A能通过阻止 COPII 被膜小泡的形成来抑制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转运。所以涉及 COPII 小

9、泡的细胞器会受到影响,而其它膜性细胞器并不会。故发生变化的有膜泡、溶酶体和细胞膜。9.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等电点:(单选) A溶液的 pH B. 介质中离子的组成 C.蛋白质分子中可解离基团的种类 D. 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解析】D(A) 等电点的大小与蛋白质中 AA 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同时也受到介质中离子强度的影响。 一种蛋白质的滴定曲线形状和等电点,在有中性盐存在下可发生明显变化,这是由于蛋 白质分子中的某些解离基团可以与中性盐中的阳离子如 Ca2+、Mg2+或阴离子如 Cl-、HPO4 3- 相结合,因此观察到的蛋白质等电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介质中离子的组成。 蛋白质在纯水

10、中的带电状态则没有其它离子干扰,完全由蛋白质分子本身 H+的解离和 结合来决定,这种条件下的等电点(使蛋白质分子正负电荷相等的 pH)称为等离子点。蛋 白质的等电点可以有很多个,而等离子点只有一个,因此等离子点是蛋白质的特征性常数。 某一蛋白质的 pI 大小与该蛋白质结构(空间构象)有关的,而与环境 pH 无关。等电 点的异质性在重组蛋白中表现明显,等电点聚焦时出现多条带现象,便可能是蛋白空间构象 差异(如二硫键错配)所致,其本质原因无外乎蛋白中的解离基团受邻近电荷影响,其pKa 值发生移动。因此可见,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有可能影响到等电点值的。答案 D 虽然给的 是大小与形状,但也勉强靠点谱,

11、而 pH 是一定不会有影响的。答案值得商榷。 10.非竞争性抑制剂与竞争性抑制剂的一个共同点是:(单选) A抑制剂和底物结合酶的相同部位 B.两者的 Ki 值越小造成的抑制作用越大 C.增大底物浓度可解除两者对酶活性的抑制 D.两者都造成表观 Km 值的增加 【解析】B 非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合酶的部位不同,增大底物浓度也无法解除其对酶活性的抑制, 它不造成 Km 的增加。11.以下维生素中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多选) A维生素 D B维生素 C C维生素 K D维生素 B12【解析】BD ADEK脂溶性,其中 D 甾,AEK 萜类。B 族与 C 水溶。12.I 型糖尿病的发病与下列哪一个因

12、素无关(单选) A.环境 B.遗传 C.自身免疫 D.饮食 【解析】D 搬运基本概念。1 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 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引发原因较多,如: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 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抗 体)、胰岛细胞抗体(ICA 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 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 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

13、6对染色体的 HLA抗原异常上。研究提示:1 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 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 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 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而且 1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如那些 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 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了上面的病毒感染,也包括婴儿期牛奶喂养、预防接种疫苗、气候、地理、 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毒素、以及应激等,它们均可能促使 1 型糖尿病发病,具体

14、机制科 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从此看来,BC 是有关的,A 其实包括了一部分的 D(牛奶喂养)。综合考虑,选 D。13.链脲佐菌素(STZ)是从链霉菌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抗生素,是一个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常用药物。将小鼠对照组(I 组)腹腔注射 pH4 枸椽酸钠缓冲液,、和组腹腔注射 STZ 20、40 和 80 mgkg-1 枸椽酸钠缓冲液,连续注射 5 天,分别在第 4,7,14,21 和 28 天测定小鼠血糖浓度,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结果,请判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最显著的是(单选)A B C D.以上都是【解析】C 既然都说最了,那就选与对照组 I 相比最显著的 IV(双心,P 小于 0

15、.01) 题中图出自文献: 不同剂量 STZ 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发病机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2, 432.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是一种氨基葡萄糖-亚硝基脲,是一种 DNA 烷基化试剂, 能通过 GLUT2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 glucose trasport protein)独自进入细胞。对胰腺胰 岛胰岛素诱发的 -细胞具毒性。 14.大剂量 STZ 使胰岛 细胞受到破坏,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这一小鼠模型不适合用于以下哪些研究:(多选) AI 型(遗传)糖尿病的分子机理 B 胰岛 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 C病毒感染诱发的糖

16、尿病 D 开发新的胰岛素类似物【解析】ACD(BC) 为探清糖尿病病因,建立理想的 DM(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 的。动物模型也可以筛选降糖药物,可以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 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很多,如手术法、药物法、自发性 DM、转基因动物法等。国外 多采用自发倾向的糖尿病近交系纯种动物制作糖尿病模型,如 BB(BioBreeding)鼠,DB(Diabetes)鼠和 NOD(Non-ObesityDiabetes)鼠。国内多用传统的药物法诱导急性糖尿病模型,诱导的化学药物主要为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ein,STZ)和四氧嘧啶(AUoxan,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