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03期)大题狂做系列 专题09 科技教育与文化(含解析)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6983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第03期)大题狂做系列 专题09 科技教育与文化(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第03期)大题狂做系列 专题09 科技教育与文化(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第03期)大题狂做系列 专题09 科技教育与文化(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第03期)大题狂做系列 专题09 科技教育与文化(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第03期)大题狂做系列 专题09 科技教育与文化(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第03期)大题狂做系列 专题09 科技教育与文化(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第03期)大题狂做系列 专题09 科技教育与文化(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用时 25 分钟;共 4 小题)班级 姓名 得分 1九年级 2 班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请你 参加。(9 分)步骤一:走进三次科技革命(1)请你列举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1 分)(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 分)(3)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1 分)步骤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4)19 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请问,

2、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1 分)(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潮。20 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1 分)(6)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作出了无数探索,请写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次探索。(2 分)(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为了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制定了“八六三计划”。实施这个计划后,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例。(1 分)步骤三:

3、反思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8)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 分)【答案】(1)蒸汽机车、蒸汽轮船。 (1 分) (答出一点即给分)(2)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1 分)(3)经济全球化。 (1 分)(4)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或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1 分)( 5)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 分)(6)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前期) (2 分) (答出一点给 1 分)(7)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嫦娥一号等。 (1 分) (答 863 计划前的不

4、给分)(8)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是富国强民之路;要抓住历史机遇。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 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是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 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 心。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

5、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一)2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

6、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从 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 分)(1)图一反映了包括农业改造在内的三大改造在高速进行。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哪一年?(1 分)有何历史意义?(1 分)(2)图二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产生的严重失误。它造成了哪些严重影响?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2 分)(3)图三中的人物解决了我国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他有什么重大科技成就?(1 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4)在图四这一重大会议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农村的经济体制作出了什么重大调整?有什么积极作用?(2 分)(5)俗话说:农业要发展,离不

7、开“两平” ,其中一是袁隆平,二是邓小平。请你概括农业发展需要哪些必备条件?(1 分)【答案】 (1)1956(1 分)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等等(1 分)(2)工农业生产严重下降(1 分)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等(1 分)(3)籼型杂交水稻或东方魔稻(1 分)(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农业大发展(1 分)(5)政策、科学技术(答到一点即可) (1 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科学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8、义改革开放3为了迎接 21 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提高科技素养,弘扬科学精神,针对这种情况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讨论会来探讨科学技术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请你回答相关问题。(1)20 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2 分) (2)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2 分)(3)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请你就解决人才问题提出几条建议。(4 分)(4)针 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 2 分)【答案】 (1)由于科技突飞猛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给我国带来

9、难得的发展机遇。(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八六三计划”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科技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 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给我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10、“八六三计划 ”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科技和生产 力的跨越式发展。有效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接轨和经济的发展。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科学教育与文化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4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中喜报频传。1953 年底,鞍山钢铁公司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 1956 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长江南北的交通有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到“世界屋脊” ;1957 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增长,国家财富积累

11、大增,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到 2014 年,我国 到 亿元,在世界上的排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材料三:新中国科技成就表1964 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 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1999 年 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003 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2008 年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人类太空行走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哪两方面的成就?(4 分)(2)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哪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4 分)(3)如果运用上述三则材料作为班级主题墙报的内容,请设计一个主题。 (2 分)【答案】(1)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4 分)(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4 分)(3)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 (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 分)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