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694121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欢迎各位参研教师使用本模版内容要求:在本组集体备课教研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提炼出具有学科特点和学情实际的教学模式,要符合课标要求, 要体现当前教学改革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要结合学校及学科中心组的模式, 要彰显集体的智慧。使用说明:1.纸型要求:A4 纸竖放2.标题要求:题目在主题范围内可自定,首页标题上方空两行,主标题为黑体三号字,副标题宋体四号字,一级标题为黑体小四号字,各级标题不要出现句号。3.署名格式要求:放在标题正下方,为宋体四号字。4.正文要求:正文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字,1.5 倍行距。5.序号要求:序号设置禁止自动生成,应为“一、 (一) 、1、 (1) ”6.版面修

2、饰要求:可用本组照片和其他相关图片做压题背景或主体背景加以美化修饰,使版面充满温馨和个性。小学数学“猜探拨用”教学模式六 年级 数学 教研组核心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 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 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 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 的

3、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模式框架: 猜 探 拨 用框架解读:1、迁移猜想: “比例”的学习基础是“比” ,学生也能 从字面上感觉到“比例”和“比”是有联系的。 教师通过对“例”字的解释,使学生对“比例” 的思考深入到“比符合某种条件” 。新旧知识 的迁移不是简单的“移位”或“模仿”而是要 探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2、自主探究: 学生继续利用情境中的照片,给出数据让学生探究。学生在对数据充分迁移猜想 自主探索 点拨提升 学以致用观察和分析的过 程中,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初步感知比例的 意义。概念的建立应该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但这个“具

4、体”不能仅仅局限于照片的一组数据。教师提供国旗情境,给学生提供更为充分的探究和体验的机会,为后续的抽象提供 富饶的土壤。 3、点拨提升 要形成完整的概念,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到概念的显性结构特征和数量特征以外,还要帮助学生发现概念的隐形特点。比如“按比例”缩放时,两个比的项必须是相对应的量。通过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对比例意义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4、学以致用: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学生在学会“比例”后再去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更容易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全课由生活现象设 疑开始,又由生活现象释疑结束,首尾呼应。 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0 页例 1 及相关内容。教学时间

5、:2016 年 3 月 22 日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能应用比例的意思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 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3.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学法指导:通过比例的意义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学准备:课件,智能白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说出老师与你的

6、年龄的比,并求比值。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勾起学生关于与比相关知识的记忆,复习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为新课件好铺垫。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 照片激趣。师:生活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只要你善于发现,多思考,就会有所收获。我们把生活照放大,发现了下面三种情况,说说你的看法。生:第三幅没有变形,其他照片都变形了。师:这张照片之所以没有变形,是因为它是由原照片:按比例放大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2. 迁移猜想:师:很多新的概念都是和原有知识有联系的,你认为比例会和什么知识有联系?生:比。师:好,我们就在比的基础上研究“比例” 。 “例”在汉语词典中的一种解释是:符合某种条件,那“比

7、”要符合某种条件就可以成为“比例” ,要符合什么条件呢?我们进行学术研究。(设计意图:“比例”的学习基础是“比” ,学生也能从字面上感觉到“比例”和“比”是有联系。教师通过对“例”字的解释,使学生对“比例”的思考深入到“比符合某种条件” 。新旧知识的迁移不是简单的“移位”或“模仿” ,而是要探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三.解决问题,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师:我给出这两张照片的数据,你能找到它们长和宽的比吗?看看有什么发现,按比例放大的那两张照片有什么特点?生: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等的,5:4=1.25,10:8=1.25。师:原来

8、不变形按比例缩放指的是可以找到两个比值相同的比。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这样的一个等式,板书,5:4=10:8 或 5/4=10/8。(设计意图:教师继续利用情境中的照片,给出数据让学生探究。学生在对数据充分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2.丰富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师:国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请你看看这两面国旗的尺寸,他们的长与宽的比是不是也能组成这样一组等式呢?生:2.4:1.6=60:40 或 2.4/1.6=60/40师:不同场合的国旗大小会不一样,但是长与宽的比是固定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尺寸又不同了,图上这三面国旗的

9、尺寸中,还能组成那些比值相同的等式。汇报.板书:2.4:1.6=60:40 1.6:2.4=40:60 5:2.4=10/3:1.62.4:1.6=5:16/3 1.6:2.4=10/3:5 5:60=10/3:4060:40=5:10/3 10/3:5=40:60 2.4:60=1.6:40教师归纳:根据学生们找的结果,我们看到这三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都可以组成等式。同样,这三面国旗宽与长的比值也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也都可以组成等式。另外我们还发现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值、宽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的比与宽的比也可以组成等式。从这三

10、面按比例缩放的国旗的尺寸中,我们可以组成许多个等式。(设计意图:概念的建立应该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但这个“具体”不能仅仅局限于照片的一组数据。教师提供国旗情境,给学生提供更为充分的探究和体验的机会,为后续的抽象提供富饶的土壤。 )3. 冲突设疑、深化理解比例的意义师:既然国旗是按比例缩放的,那是不是国旗中任意数据组成的比都能构成等式呢?注意:只有对应的量之间的比,比值才相等,才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设计意图:要形成完整的概念,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到概念的显性结构特征和数量特征以外,还要帮助学生发现概念的隐性特点。比如“按比例”缩放时,两个比的项必须是相对应的量。通过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对比例意

11、义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4. 讨论交流、归纳比例的概念师:你能有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吗?四.练习巩固 综合运用1.判断下面四组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如果能 写下来6:10 和 9:15 0.6:0.2 和 3/4:1/420:5 和 1:4 4:3 和 2:1.5师:如果第 4 组比例中对应的数据出自两个三角形,你能有什么发现呢?你觉得这是具有怎样关系的两个三角形?你会怎样形容他们?2. 出示 10:5=( ):( )看看谁在 1 分钟内写的比例最多3. 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表格)(设计意图: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学生在学会“比例”后再去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更容易

12、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全科由生活现象设疑开始,又由生活现象释疑结束,首尾呼应。 )五.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和比例有关的知识,你们有什么收获?课件介绍黄金比例。板书设计: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5:4=1.25 10:8=1.255:4=10:8 或 5/4=10/8 10:5=():()2.4:1.6=60:40 或 2.4/1.6=60/40內项外项课后反思:比例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学习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本节课,为了更

13、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猜探拨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创造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三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

14、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使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反思这节课,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教学过程中,对比例一词的出现安排在照片这一层次比较合理,对于学生说理解比例的含义更清晰。2、设计两面国旗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充分体会根据比的比值相等可以列出许多比例,为三面国旗找比例打基础,从而使学生明白列比例时找相对应的量。3、教学中教师所述语言应更精准,尤其是有的问题,需要提得更准确。这节课,突出了常态下如何扎实有效的组织学生学习好一节课的内容,使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它能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掌握知识、课堂参与情况来看,整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