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未成年犯改造研究与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682522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0后未成年犯改造研究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90后未成年犯改造研究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90后未成年犯改造研究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90后未成年犯改造研究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90后未成年犯改造研究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0后未成年犯改造研究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0后未成年犯改造研究与思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 90 后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措施的探索与研究2004 年开始,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广东未管所”) 陆续收押九十年代后出生的违法犯罪青少年(以下称为“90 后未成年犯”)。本文将从广东未管所 2004 至 2007 年收押的 90 后未成年犯的犯罪结构特征、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在改造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思考今后的改造工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考察广东未管所 2004 至 2007 年收押的 90 后未成年犯。2004 年,广东未管所收押的 90 后未成年犯占押犯总数的0.2%;2005 年占 3%,增长 22%;增长速度逐年上升, 2006 年占 16%,增长

2、13%;2007 年占 51%,增长 3%6,以 2007 年增长速度最快。1.2方法1.2.1基本情况归类统计。主要包括罪名、刑期、地域分布、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方面。1.2.2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主要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中国罪犯个性分测试(COPA-PI)。1.2.3现实表现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涵盖罪犯的日常思想、行为表现。2结果分析2.190 后未成年犯犯罪结构特征2.1.1暴力型犯罪为主,类型多样化。广东未管所 2004 至2007 年收押的 90 后未成年犯中,暴力型犯罪占 90 后未成年犯总人数的 80%,其中以抢劫罪最多(70% 以上),其次是盗窃、故意伤害、强奸等。20

3、04 年 90 后未成年犯只涉及抢劫 1 种罪名,2005 年上升至 4 种:抢劫、抢夺、强奸、故意伤害等都是暴力型犯罪;2007 年罪名已增至 24 种,并且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超 50%,从这可以说明 90 后犯罪类型以快速且多样化发展(表 1)。表 1 广东未管所 0507 年收押 90 后未成年犯罪名种类数比较罪名种类数(个)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2007年24 422006年14 712005年4 752004年1 2.1.2犯罪危害性严重化。从量刑幅度看(表 2),广东未管所 2004 至 2007 年期间,90 后未成年犯被判 2 年以下短刑期的比例,有所下降;10 年有期徒刑以下居

4、多;从 2006 年开始,90 后未成年犯被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比例不断上升;并且在 2006 年首次出现 20 年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 90 后未成年犯,最小年龄不足 15 岁。表 2 广东未管所 0507 年 90 后未成年犯量刑比较(单位:%)项目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刑期不足 2 年 35 33 42 4325 年有期徒刑 49 49 39 57510 年有期徒刑10.7 12 16 01015 年有期徒刑3.2 3 3 015 年以上 1.7 2.9 0 0无期徒刑 0.4 0.1 0 02.1.3智力低能化。广东未管所 2004 至 200

5、7 年,90 后未成年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了 90 后未成年犯总数的 90% 以上(表3)。其中,文盲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相对平稳;小学文化比例下降,初中文化比例上升;90 后与 80 后未成年犯文化程度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较相似,但不同的是,90 后未成年犯的初中文化比例增长速度更快。另外,我们对入监初期 90 后未成年犯进行文化普查发现,有相当部分原具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的未成年犯,普查后的情况远远不及,甚至有的原文化程度是小学毕业,但字认识不多个。这说明了当今 90 后未成年犯的文化素质非常值得关注,他们的智力得不到正常发展是导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表 3 广东未管所 0507 年 9

6、0 后与 80 后未成年犯文化程度比较(单位:%)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项目 90后80后90后80后90后80后90后80后文盲或半文盲1 1 1 1 2 1 0 1小学 35 32 46 35 50 37 29 39初中 62 63 53 60 47 59 71 57初中以 2 4 0 4 1 3 0 3上2.1.4地域分布集中化。广东未管所 90 后未成年犯中,原居住地是农村的为多数(表 4),2007 年已超过 90% 的 90 后未成年犯来自农村。由此看出,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非常突出。表 4 广东未管所 0407 年收押 90 后农村、城镇未成年犯

7、增长率(单位:%)农村 城镇项目占本年度比例与上年度相比的增长率占本年度比例与上年度相比的增长率2007年91 67 9 532006年88 73 12 612005年76 94 24 932004年71 29 2.1.5家庭教育机械化。90 后与 80 后未成年犯家庭状况比较发现(表 5),90 后未成年犯所在的家庭中,双亲家庭比例占主要,而且近三年来,各种家庭结构的比重维持平稳;相反,80 后未成年犯单亲家庭的比例由 2005 年 25%下降到 2007 年 13%,同时双亲家庭比例有所上升。以上数据反映了未成年犯的完整家庭结构比例仍然是最大。由此可看出,青少年违法犯罪并不在于家庭是否完整

8、,而关键在于父母或监护人是否对青少年做好成长中应有的教育和管理。这些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父母,往往对家庭教育的主导作用认识不清,或是过分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将教育的主要责任归于学校和社会;或是在现行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影响下,父母的教育观出现偏差,和孩子缺少沟通,更多的是要求孩子学习好和不断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孩子的精神成人需要,简单、粗暴而机械化的教育,导致未成年犯缺失应有的道德感、公德心和责任感,善恶和好坏的评判标准违反了社会主流的要求。表 5 广东未管所近年 90 后与 80 后未成年犯家庭状况比较(单位:%)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项目 90后80后9

9、0后80后90后80后90后80后无父母2 1 2 2 0 1 0 1单亲 13 13 12 16 13 25 14 53双亲 85 86 86 82 86 74 86 462.290 后未成年犯的心理特征2.2.1心理健康状况差SCL-90 测试总分平均分(159 分)接近正常人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临界值(160 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总分平均分(129 分),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感,抑郁、偏执等症状。说明 90 后未成年犯心理健康素质低。2.2.2个性特征明显通过中国罪犯个性分测试(COPA-PI)发现,90 后未成年犯比80 后罪犯或成年犯更为突出的个性特征是:更倾向于

10、外向,情绪反应时间短,自我感觉良好,有一定的自信。存在的个性缺陷是:认知较偏执,喜欢标榜独立性;攻击性强,抢劫罪罪犯最明显;抗挫能力低;自私,缺乏同情心;学习理解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低。2.390 后未成年犯的改造特征2.3.1重权利轻义务,悔罪意识减弱主要表现有:1、普遍过分关注对自己有利的奖惩制度,如行政奖励、减刑假释等,特别当奖惩结果不如意时,常以偏激言论、行为顶撞进行对抗;另一方面当遇到违反监规纪律扣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推诿或减轻自己的责任,并强力争辩“为什么就是我错”。2、对自己的犯罪原因认识肤浅,对自己的犯罪大多归咎于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里穷,不想读书等因素;另一方面,对改造的

11、惩罚感受性不强,不以违反监规纪律和道德规范为耻。3、严重违纪增多,通过粗略统计,广东未管所近几年未成年犯违反监规纪律扣分中,90 后未成年犯一次违纪扣分最重的人次比例比 80 后高出 5%,占了违纪扣分总人次的 46%,集中表现在:编造和传播污蔑现行法律、政策的言行,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威胁、阻碍、抗拒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企图逃跑、行凶、自杀的,不认罪或隐瞒余罪的,不诚实、欺骗监狱人民警察的和纹身等不认罪不服法行为。2.3.2情绪管理能力低情绪易兴奋、自控力差、改造行为不稳定是 90 后未成年犯的显著特点。有 60% 接受调查的 90 后未成年犯在每天的“心情晴雨表”中,会选择 3 种或以上

12、的不同情绪状态,以郁闷、生气、伤心、焦虑等消极情绪较多;在处理情绪方式上,50% 的未成年犯会负性情绪管理“自己生闷气”、“踢摔东西”或“找人吵架”等。2.3.3过分标榜自我,缺乏责任、集体观虽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倡导青少年要学会关心、理解、包容他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但 90 后未成年犯受到亚文化影响,是非分辨力低, 反而认为彰显个性,标榜与众不同,追逐名利才是独立的表现;相反,遇到现实状况不符合自己期望时,以沉迷网络的虚拟生活逃避对自己、对家庭及对社会的责任。2.3.4抗挫能力减弱,处理问题方式幼稚90 后未成年犯看待问题容易被外部现象所困扰,解决问题方式局限,支持系统匮乏。如罪犯付某(余

13、刑 3 个月),服刑期间无接见、无汇款、无家信,性格偏内向、自卑,对前途感到渺茫而产生轻生念头,企图采用脱逃隐蔽实施自杀行为(未遂)。罪犯张某,收家信获知奶奶病故,便利用文化课课间休息时间藏匿企图脱逃。2.3.5人际冲突增多人际困扰是 90 后未成年犯改造中的一大特点。从他们的违反监规受处罚情况看,有超过 20% 的未成年犯因为开玩笑、玩闹过火,或经常遇到误会时不懂得沟通解决而采用争吵继而打斗的方式。同时,缺乏文明礼貌素质也是未成年犯间人际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2.3.6懒惰习性深懒惰、散漫、生活自理能力差在 90 后未成年犯中最为普遍。厌烦学习,觉得学文化知识没意思,不懂得珍惜监狱提供的各种学

14、习机会,更不愿意付出努力学习,待即将刑满释放或回归社会后,才后悔当初自己不学习的愚昧行为。2.3.7亲情淡漠查阅 90 后未成年犯信件时,我们会经常发现他们信的内容多以向家人索要钱和物,对汇报自己的改造成绩、悔罪改过认识避而不谈或是轻描淡写,甚至有的未成年犯因家人未能及时寄送物品和钱款,便以断绝亲子关系或轻生以威胁家人。2.3.8人生目标模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大多数 90 后未成年犯的改造心态。我们对即将刑满释放和不同刑期的 90 后未成年犯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未成年犯只是懂得要为自己制定目标,但都是一些短期的目标,如争取减刑、学习技术等。回顾改造生活时,才感到后悔没有把“刑期当学期”,好

15、好为自己以后人生做准备,导致在改造中抱怨自己、抱怨他人、抱怨社会,甚至出现回归社会后报复他人和社会等消极的情绪和想法。当前的未成年犯群体已陷入对监狱生活、对未来和人生的迷惘、无奈以及不知所措困境。3对策思考3.1将科学发展观理念融入各项改造工作3.1.1管理教育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用辨证方法科学认识 90 后未成年犯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虽然90 后未成年犯具有一些与其他时期未成年犯不同的特点,但他们的身心发展仍然遵循着本源性的发展规律,即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不平衡的发展。因此,必须科学掌握未成年犯的身心发展特点,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日常改造工作。3.1.2以人为本,宽严相济,充

16、分尊重 90 后未成年犯发展需要。青春期是一个人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价值观是评价人走向道德成熟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新的时期,对未成年犯的管理教育,不论是刚性的制度,还是柔性的管理方式方法,都应当适当给予他们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优势,让他们看到改造和美好人生的希望,树立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信念。3.2科学整合监管改造与教育改造手段有效发挥监狱监管改造功能,就要将科学的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理念渗透到管理全过程,就要坚持不懈强化监规纪律、行为规范、奖惩兑现的教育中 。90 后未成年犯,正经历着心态不平衡式的发展,有旺盛的精力而又容易疲倦,自我感增加而又担心害怕自己的前途和自尊心受伤害,快乐与痛苦之间摇摆不定,自私与利他相互更替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也随着知识和智力、意志力和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从不平衡向稳定发展。为此,广东未管所近几年开展了多项培养能力素质的活动。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