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通讯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50KB
约14页
文档ID:33679665
通讯联络系统设计方案_第1页
1/14

通讯联络系统设计方案编制单位:赤峰宝山能源(集团)铁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时间:二 O 一一年十一月目 录一、 前言二 、矿井概况三 、通讯联络系统编制依据四 、安装要求五、 通讯联络系统简介六、 通讯设备安装位置七、 通讯线路安装八、 技术管理九、 通讯联络系统安装标准十、 通讯联络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十一、 通讯联络系统管理机构职责十二、 井上与井下各地点号码表十三、 审核验收表 通讯联络系统设计方案前 言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完善通讯联络系统,保障系统安全可靠,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保证井下通讯设备和系统的通畅、便捷、有效、快捷,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编制通讯联络系统设计方案,以便在灾害急救时,能够达到抢险救灾,施救的目的 矿 井 概 况地质情况:煤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 11°—14°,煤层厚度 2.0m;顶板为砂岩,矿压大,底板砂质页岩遇水膨胀,煤层赋存不稳定矿井属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弱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期 1—3 个月,设计生产能力 21 万吨/ 年,核定生产能力 30 万吨/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主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爆破落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主井采用一对两层罐笼提升;付井为专用回风井;两立开均安设有梯子间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证照齐全属合法矿井 通讯联络系统编制依据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2011]146 号)2、 《煤矿安全规程》2011 年版3、MT401—1995 煤矿生产调度通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4、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法 安装要求一、 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必须保证矿内各部门及井上、下通讯畅通二、 生产调度通讯系统主机能与矿行政通讯,同时具备强拆、强插功能和紧急呼叫功能,并符合《煤矿生产调度通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三、矿井通讯联络系统的电气设备和电缆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 444 条、第 467 条要求:井下防爆型的通讯、信号和控制装置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四、通讯系统应有备用电源,与主电源实现自动切换,备用电源的容量保证系统连续运行不少于 2 小时通讯联络系统简介一、现我矿井使用的交换机为 SW—2000 型数字交换机,中心站主机1 台。

矿井由地面至井底敷设使用 MIA040096(50×2×0.8)型号的主通讯电缆,容量 80 门地面安装 41 门,井下安装 17 门井底向各工作地点敷设使用 MIAD80067(10 ×2) 、MHYV(10×2 )通讯电缆,全部正常使用且符合国家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二、通讯联络系统的主机设在调度监控室,双回路供电,24 小时不间断监控,备用电源保证 2 小时以上,调度室 24 小时值班,调度通讯系统具备录音、群呼、强插、强拆、监听、会议等功能录音保存时间超过三个月,各种功能使用正常,并符合《煤矿生产调度通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要求通讯设备安装位置一、地面矿长办公室、财务室、统计室、销售矿长办公室、供应矿长办公室、工会主席办公室、机电矿长办公室、总工程师办公室、供应科、保管办公室、机电科长办公室、打印室、监控中心、门卫、库房、食堂、变电所、火药库、付煤、称房、机修车间、木工、车队、生产调度室、绞车房、信号房、地面通风机房、矿灯房、掘进队、采煤队均安装能与平地和井下各个地点及调度监控室互通机二、临时作业区域也应单独设置三、20052S 回采工作面的设置在距工作面 15m 范围内的安全地段,要求运输道、回风道均按要求设一部机;20052S 回采工作面运输道各转载点溜煤眼处均安设机;20052S 工作面回风绞车硐室安设一部机;付提升下山上下挂钩处、主提升下山上下挂钩处、一区北冀通风巷道、主付井底车场、水泵房、采区变电所等等地点均安设机;掘进工作面的机安设在距工作面 30 米—50 米范围内的安全地段,并保证距现场工作人员不大于 15m,保证通讯畅通,以上各地点机均为HBZ(G )— 1A 型本质安全型自动机。

四、设置地点设有明显的标志通讯线路安装一、通讯线路要保持畅通,悬吊要整齐,与动力电缆间距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 469 条要求,接口连接要规范,严禁出现明接头等失爆现象二、通讯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三、井下线路严禁利用大地作回路四、井下通讯线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五、接地线必须和任何导线安全隔离和绝缘,且仅能在建筑物的真正接地线盒电源中性线相接六、为避免电磁干扰,宜采用将多种接地的接地线分别接到接地母线上,由接地母线采用一根接地线单点与接地体相连接的单点接地方式,由设备至接地母线的连接线应尽量缩短连接距离,尽量使各接地点处于同一等电位上七、接地线不是电源的中性线八、接地线接地电阻阻值<5 欧姆九、电源输出插座测得的中性线与接地线之间的电压<1 伏十、电缆敷设前应做绝缘测试,确定电缆完好后,方可敷设敷设完毕后,应做同样的绝缘测试,电缆的耐压试验结果,泄露电流和绝缘电阻必须符合交接试验标准,做过试验后的电缆要充分放电十一、敷设过程中,一定要符合以下规定:光缆、电缆严禁有裂纹,绞拧,铠甲压扁,保护层断裂或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十二、电缆终端头必须符合下列规定:电缆头牢固固定可靠,相序正确,各项测试指标均符合要求。

十三、光缆、电缆敷设要求:光缆、电缆敷设位置正确;光缆、电缆标志牌设置准确、清晰、齐全在支架上敷设时,固定可靠,光缆、电缆的拐弯处和分支处不絮乱,不交叉,走向整齐清楚十四、光缆、电缆在水平面敷设要平直,要避免交叉,光缆、电缆头制作的大小、高低应看齐十五、敷设质量要求:1、按图施工,接线正确2、电气回路的连接应牢固可靠3、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要清晰正确,标号不易脱落4、接线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技 术 管 理一、制定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制定通讯联络系统维护、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设备检查、检修制度二、成立通讯管理科,科长由分管矿长担任,成员包括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维修人员、操纵人员;维护、维修人员必须每天对通讯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建立矿井通讯联络设备台账、通讯故障记录表、巡查和检修记录三、矿总工程师编制通讯联络系统设计,由元宝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审批、验收,并建立验收档案四、绘制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布置图,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时修改、调整和审批,需要时能随时出图五、通讯设备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井下用应选用本质安全型,并具有“MA”标志证书。

六、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 、 “防爆合格证” 、“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后,方准入井通讯联络系统安装标准一、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必须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 、 (AQ1048—2007 ) 、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及(AQ6210—2007 )的要求建设井下通讯系统并按照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二、进一步完善通讯联络系统,在主付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井下避难硐室、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四、发生险情时,能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调度室安装有线调度系统井下采用本质安全型、掘进工作面 30 米—50 米范围内安设;采煤工作面距两端 10 米 —20 米范围内,应分别安设;机房及入井通讯电缆的入井口处应有防雷接地装置及设施五、井下应设置在便于使用、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通讯联络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一、通讯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 24 小时,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通讯联络系统的备用电源在电网停电时,能立即切换和正常使用三、每年雨季前,必须由有资质的机构对调度交换机等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并有测试报告四、配备专业的维护人员,保证全矿井的通讯系统正常不间断的运行五、通讯联络系统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并记录备案六、通讯联络系统故障必须由专业人员处理,并填写处理记录处理故障时,操作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需操作仪器处理的应有安检员、瓦检员现场监护七、井上通讯联络设备发生故障,必须在 12 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井下作业地点通讯设备发生故障,必须在 8 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否则立即更换八、采掘工作面生产过程中有关队组要制定通讯设施保护措施,严禁在井下擅自拆开通讯设备九、井下通讯系统图应标明设备编号、型号、安装地点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改,每季度末报矿井负责人审批签字通讯联络系统管理机构职责一、通讯联络系统管理机构组 长: 郭小松 总工程师系统管理员: 宋国平系统操作员: 温淑辉 赵亚娟 薛素云系统维护人员:孟显章 李江林 张国良 分管责任人为总工程师郭小松,分管部门为通讯联络系统领导小组二、通讯联络系统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负责制定维护、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设备检查、检修制度。

2、每天负责对系统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建立矿井通讯联络系统设备台账、通讯故障登记表、巡查和检修记录3、负责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布置图的绘制工作,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时修改、调整和审批,需要时能随时打印出图4、对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5、负责组织人员进行通讯联络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工作能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