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工学校发展调研的调研报告--招就办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677191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技工学校发展调研的调研报告--招就办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技工学校发展调研的调研报告--招就办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技工学校发展调研的调研报告--招就办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技工学校发展调研的调研报告--招就办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技工学校发展调研的调研报告--招就办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技工学校发展调研的调研报告--招就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技工学校发展调研的调研报告--招就办(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我校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我校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这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管理人才,也需要熟练的操作人才,为了推动我省技工学校的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对我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一、我校教育情况的现状大多数人对我校

2、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同时群众心理也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一直存在,鄙视劳动和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职业教育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还是二流教育,再加上职业教育质量不高,自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群众及其子女不愿就读职业学校。故而形成了我校生源少的艰难局面。然而教育结构是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而变动的。而人才市场一方面普遍存在着一种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企业和用人单位有些只需大、中专学历的工作岗位,纷纷加大砝码,提出要由本科生或研究生上岗。因此导致了我校毕业生的“待岗” ,造成人才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2由于政府有

3、关职能部门监督不力,大部分企业使用未经培训人员直接上岗。这也是技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二、我校教育事业取得的成果学校一直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为办学宗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原则,让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基础”。我校在人才培养中进一步突出特色教育,促进就业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适应市场的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教学实习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许多先进设备用于学生实习操作训练,毕业生由于特色突出、岗位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建校三十多年以来,为全省水利系统和各类企业培训中、高级技术人才 18000 多人。三、我校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一是国家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发

4、展快速上升时期,对技能人才巨大的需求,成为促进我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方面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推进,需要通过加大对进入城镇和进城经商务工的转移劳动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成为促进我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也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劳动者。二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问题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形成了有利于我技工学校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地方政府在鼓励技能人才成长,建立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方面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政策。如全面实施免学费政策,按相关规定享受助学金政策等。3三是“技工荒”引发“技校热” 。主要还是市场需求催热了

5、技工教育。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这几年企业的用人观念理性多了,不再只看重学历,而更加注重实用。当那些手持高等学历的大学生为了工作四处奔忙时,身份“低微”但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校毕业生却越来越“吃香” 。技校生就业率首次在各类毕业生中领先。就业渠道的畅通直接拉动了招生升温。技校升温主要得益于经济拉动,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对一线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迅速提高。特别是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高级技工的紧缺尤为突出。物以稀为贵,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技工成了稀缺资源。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从中专、高职、大专、本科到研究生几乎每一类学校都开设了财会专业,而明确培养技术工人的只有技校,但在一个企业里到底需要几个

6、会计,又需要多少个工人?可见,技校生的“抢手”就不难理解。有关专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蓝领” “灰领”缺口相当巨大。作为我省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工学校,今后将大有作为。四、我校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我校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学校发展面临新的竞争环境。一是我校的发展是以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取胜,比其他类职业学校更早的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机制,确立了与市场需求、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为就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而占得先机。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逐渐得到普遍认同,中专、职高和高职院校都在调整

7、办学方向,其发展趋势正在于技工学校趋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二是职业教育面对更开放的市4场,会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民办教育已经存在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中外合作办学随着服务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也会得到较快的。三是要认识到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正处于适龄学生高峰期,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几年后,适龄学生总量会有大幅度缩小,培训市场中的生源大战会加剧,这时候学校的品牌、学校的实力将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砝码。优胜劣汰,市场选择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因此,我校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2、生源紧张,招生困难,就业热、招生冷。一边是许多企业追着我们抢毕业生,一

8、边是我们四处奔波求着各个中学找生源,这种奇怪现象就是我校招生工作的真实处境。最让人头疼的,是招生过程中遇到不少人为障碍;不是学生不愿意上技校,问题是我们下去招生就像打游击的,需要躲避一些区县中学的封杀。为完成当地教育部门下达的给所属职业中专供应生源的任务,中学一般都不让我们进校宣传。只能通过各种关系给中学校长、老师做工作,才能把招生简章发到学生手里,请客吃饭是经常的事。由于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中专、职业高中、高职等学校都面临争抢生源的问题,因此技工学校在招生时就遇到“封堵” 。 由于一些中学“不让技校进,不让学生出” ,技校没有机会向学生直接宣传,直接影响了技校生源数量和质量。一个根本问题是,教

9、育部门在统计升学率时只认学历教育,比如,初中生上普通高中、职业中专才计入升学率,上技校则不算。因此,为提高升学率,学校和老师不但不引导学生报考技工学校,反而可能阻止。这实际上侵犯了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任,也造成我国职业教育中一些不健康因素,技工学校和职业中专没法5公平竞争。“技校发展要过三道坎” 。当前,随着经济升温、技工短缺,以培养“蓝领”高技术人才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宗旨。然而,社会观念陈旧、办学规模狭小、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我校的发展步伐。到学下咨询报名的很多家长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学校发的学历是大专还是本科?可以看出, “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仍

10、然普遍存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多数人那里是根深蒂固的。反映在招生上,家长和学生的普遍心理都是想当“白领” ,很少有人愿意下车间,当个技术工人。 “初中高中大学”的道路仍是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考不上高中、大学的学生才上技校”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这直接影响了技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 3、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困难。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兑现困难。我校培养的学生是以实际操作能力强见长,这也正是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优势所在。工人的技术水平是以等级划分的,目前,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将工人的技术水平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我校毕业的学生经过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考核,大部分毕业生取得了

11、中级工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但这一体现技术工人特长和操作水平的证书,在学生就业后,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形同虚设。一般单位只认可人事部门的工人等级证,而不认可劳动部门的等级证,所以大多数毕业生不能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得到应得的报酬,技术工人的优势在现实工作中得不到肯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工学生勤学苦练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到广大社会青年对技工学校的选择,影响到了技校的生存与发展。五、学校发展的思路和措施61、加强学生师资力量建设,加大自身改革力度。教育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自身的教学质量,也就是办学质量的优劣。要想迎接新的挑战,走出困境,深化技校改革是必由之路。要在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深化教学改革

12、,提高办学层次,教育学生增强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能力。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拓宽知识面,加补强化创新能力和具备较宽理论基础和多种技能,努力培养出具有特色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狠抓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素养,完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技术专长,使用人单位确实感到“用得着、留得住、信得过” ,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校长负责制,坚持实行职、责、权、利结构,大胆进行效益分配改革试验,使学校的兴衰同个人的荣辱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推行依法治校、制度治校,争创一流管理水平;

13、坚持多种形式办学,根据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在学制、人才规格、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方法上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探索实行弹性办学、双证制、模块化教改实验,引进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扭转技工教育终极制局面,拓宽技校与高等职教的衔接渠道,让“立交桥”真正四通八达,不要让新的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再度产生。2、利用订单培训应对“技工荒”和“就业难”。校企联合实行订单式培训,是目前我省很多职业学校正在尝试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培养方式既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实际上是在市场与职业院校之间开通了一条“人才直通车”。经常光顾7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人都熟悉这样一种状况:一

14、方面是市场“技工荒”,另一方面是职教生“就业难”。而订单式培训职业教育面对这一难题开出的药方之一。如众多职业教育学校由普通教育学校脱胎而来,职业学校不“职业”,致使毕业后的学生难以与市场接轨;一些职业学校的专业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置的,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走出校门不能快速适应职业要求。 “学校能赢得市场,关键在于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职业教育只有和市场接轨,才能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必须确立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现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真正建立起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劳动就业紧密联系的新

15、机制。同时,提出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及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工程,进一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3、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要富裕农民,就要提高农民,减少农民。在当前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吸纳劳动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抓住技工短缺的难得机遇,办好技术教育,对城乡剩余劳动力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大规模地开展劳务输出,促进劳务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是一项极其重要极其紧迫的战略任务。这项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把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转移率低、整体

16、素质低、组织化程度低”的“三低”矛盾,坚持内转外输双轮齐转,立足农村,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全面实施8农村劳动力转移“绿色通道”培训计划,建立了以城市边缘地区及规划区、开发区的农民和到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重点,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培训为依托,培训、就业安置和追踪服务为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机制,围绕用工量大的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家政服务等行业,积极开展全日制及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农村青年中学毕业后的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和农民的就业前职业技术培训。既做跨地区流动的定向培训,也为当地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开展培训。总之,解决我技工学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我校职业教育要有一个大发展,根本出路在于自身推行改革和创新。我们要现有的基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此,必须调整教育结构,突出培训重点,创新办学机制,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