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项 施 工 方 案龙口南山屺母岛港 15 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港 池 疏 浚施工单位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龙口 南山屺母岛项目经理部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主办技术人员 专 项 施 工 方 案龙口南山屺母岛港 15 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港 池 疏 浚施工单位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龙口 南山屺母岛项目经理部 1. 单位工程名称:龙口南山屺母岛港 15 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港池疏浚2. 使用船舶开进 3 号(配 600 匹马力锚艇),其船舶施工性能如下:2.1 船横移摆宽最大 80,正常施工摆宽 70;2.2 正常操作一次进刀 2 米,根据泥质调整前移距;2.3 横移锚最大 30 米,离挖槽边线 30 米放摆动锚;2.4 绞刀一次下深 1 米,根据泥质调整下方深度浙普工 89(配 2 艘 600m³泥驳),其性能如下:2.5 浙普工 89 为 8m³抓斗挖泥船,施工时可左右共 13 米进行开挖3. 工程简介15 万吨级通用泊位沿已建 10 万吨级码头泊位前沿线向 NW 向延伸形成岸线,泊位 长度 450m,陆 域纵深宽度 1240m,码头面前沿顶标高为5.5m,前沿 设计底高程为-19.7m ,港池疏浚设计 高程为-19.7m。
港池回旋水域布置在码头前方,回旋水域取 2.5 倍设计船长,回旋圆直径为 730m,港池 总面积为 743090㎡(港池槽底),整体港池共分化 为 10 个区(见附图)具体平面图见《港池疏浚平面图 1》4. 编制依据4.1 《龙口南山屺母岛港 15 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设计图纸;4.2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02-2011);4.3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4.4 《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 319-99)5. 专项施工工艺方法、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措施5.1 港池阶段施工:第一阶段,施工航道以东部分即 1、2、3 区,面 积为 153004㎡,使用开进 3 号(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挖泥,管线通过 4#泊位,架设至 3#泊位后方已建围堰区域内(吹填区①),进行吹填可满足吹填放量 120 万 m³,施工过程中不会对龙口港进出船舶造成阻碍(如图,3 区边界距航道 112m)第二阶段,施工为航道以西部分即第 6 区,面积为 116959m²,采用浙普工 89(8m³抓斗挖泥船)进 行挖泥,泥驳运至 4#泊位东南侧围堰内吹填(吹填区② ),施工过程中不会对龙口港进出船舶造成阻碍(如图,6 区边界距航道 116m)。
第三阶段,需将已完成的 6 区东西两侧设置浮标,然后将航道改至第 6区,行驶到第 6 区的西南角时,通过航道转折区域驶入航道;然后使用绞吸船在第 4、7、8 区进行施工,面 积为 196201 m²,管线通过 4#泊位,架设至3#泊位后方已建围堰区域内(吹填区①)继续吹填,距更改航道间隔第 9 去(100m),施工 过程中不会对龙 口港进出船舶造成阻碍第四阶段,将以施工完的第 3、4、7 设置为航道,并撤销第 6 区的变更航道,使用浙普工 89 对第 5、9 区进行施工,面积为 245929m²,泥驳运泥至4#泊位东南侧围堰内吹填(吹填区②),施工过程中不会对龙口港进出船舶造成阻碍第10区施工,面积为31000 m²,使用浙普工 89进行施工,由于处在航道口,2次航道更改中, 该区域均在行驶航道中,故需要穿插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进行,该区域随面积小,施工时间较短,但由于船只进出,所以需海事处提前通知,我方船只将及时避让5.2 吹填区域施工:经测量计算,吹填区①能容纳120万m³吹填料,不能满足港池航道疏浚土方的堆放,计划在已建4#泊位东南侧围堰中继续吹填,此围堰面积大,原泥面水深足,可以本港池吹填所用。
施工方法在吹填区①东南-西北向及西南-东北向为回填的围堰(含大块石护坡、倒滤层及扭王字块护面,以确保吹填时围埝的安全及泥沙不致外泄);待吹填至区域水面离围堰水面约1-1.5m高度时,设置泄水孔施工围堰每段每班2人,维护人员始终和船上操作人员保持联系,发现围堰出现滑坡、塌方等影响围堰安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为减少吹填区的泥砂损失,施工 时注意控制泄水口排除水流的泥浆浓度在挖泥船设计泥浆浓度的10%以内吹填工程施工,防止细颗粒聚集泥囊和水塘,吹填区的泥面高出水面2m以上,有利排水,但在超软地基上分层吹填 时,第一层吹填高度应高出水面1m,其后按 1m高度逐 层加高排泥场根据场地和加固堤防要求吹填吹填土面平整度必须符合规定,细粒土的平整度为0.5—1.2m,粗粒土的平整度 为0.8—1.6m 吹填平整度达不到要求时,配 备陆上土方机械加以平整吹填区的平均高程误差在+0.05—+0.20m为保证排泥场的平整度,计划采用分散吹填,施工时,频繁移动排泥管线,同时在管线布设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开挖初期,施工管线布设较短,绞吸式船吹填扬程有富余时,出口段加“ 嗽叭形”束节,加大出口处流速,使堆土边坡变缓5.3 排泥管架设施工5.2.1排泥管架设技术要求①排泥管 线应平坦顺直,避免死弯。
出泥口伸出排泥场围堰,距离保证围堰安全(坡脚下的距离不小于5m)并应高于排泥面0.5m 水下排泥区的管口伸入排泥区内30m,且高出水面0.5m②排泥管接头紧固严密,整个管线和接头不得漏泥漏水,一旦发现泄露,及时修 补更换③排泥管 线必须牢固;水陆排泥管连接采用柔性接头5.2.2 架设路线考虑到施工区域广大,水上浮管仅有500m,第一步吹填时陆上管线架设为从4#泊位西北端沉箱上上陆,通过挡浪墙端头沿挡浪墙方向通至吹填区域;第二部吹填时,海上管线500m以外设 置沉管,从3#泊位工作船码头基槽外侧通至吹填区①西北角挡浪墙侧进入吹填区;两步吹填浮管及沉管都不会进入航道阻碍龙口港船舶进入,且与现场3#泊位其他船只施工交叉互不影响具体管线架设路径见《港池疏浚平面图2》5.3 挖泥船的施工5.3.1 挖泥船由拖轮(锚艇)托运至施工现场后进行检查,合格后进入工作面船只检查的同时,管线架设施工人员组织机械设备铺设管线后即可投入使用5.3.2 浮管、岸管的安装水上浮管的安装采取绞吸船上吊机及锚艇上所装吊机配合拼装成的施工工艺大 风时,浮管采取抛锚固定安装 时 ,先将水中浮管和挖泥船连接,然后再依次进行水陆管对接成整体。
陆管采取人工直接架接,为了保证施工时施工围堰的安全,岸管的出水口正常距围堰堤脚不少于10m5.3.3 施工工艺要求宽度控制:挖泥船进入挖槽后采用后会交法进行定位,使主桩插入定位图的中心,同时定出宽度挖方位角,每前进一桩,进行校核深度控制:针对土质特点,合理调配好绞刀的下放量在挖泥时,要特别注意最后一刀挖到设计深度时桥架下放深度的控制,注意其深度与吃水的变化,并经常对挖槽内水深进行校核,以便调整绞刀下放的最大深度,挖到设计深度时,均用反刀操作来完成,防止漏挖和留梗现象边坡控制:按设计的边坡要求,采用阶梯形开挖,并掌握好下超上欠,超欠平衡原则5.4 质量标准5.4.1 主要检验项目5.4.1.1 无备淤深度的港池疏浚工程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严禁存在浅点,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的开挖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开挖断面不应小于设计开挖断面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必要时抽查检查5.4.1.2 有备淤深度的港池疏浚工程的水深应符合下列规定5.4.1.2.1 设计底边线以内的中部水域不得存在浅点5.4.1.2.2 有备淤深度的港池疏浚工程边缘 水域的底质为中、硬底质时,不得存在浅点;边缘水域的底质为软底质时,浅点不得在测图的同一断面或相邻断面的相同部位连续存在,浅点数不得超过该水域总测点的 3%,浅点的浅值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必要时抽查检查允许浅值表 设计水深 h(m) h<10.0 10.0≤h≤14.0 h>14.0允许浅值(m) 0.1 0.2 0.35.4.1.3 边坡的开挖范围和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必要时抽查检查5.4.1.4 根据绞吸船总装机功率,超深不得大于 0.3m,超宽不得大于 3m6、安全施工三防预案船船进入本工地后 3 天内, 报项目部部备案,由一级分包单位经理部制定统一实施方案6.1 项目经理部6.1.1 采取一切有效手段 24 小时跟踪、记录风浪的动向和冰冻情况6.1.2 安全主管向项目部经理报告施工现场情况6.1.3 向船舶报通报热带低压动向6.1.4 冬季寒潮和冰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6.2 船舶三防小组6.2.1 采取一切有效手段 24 小时跟踪、记录热带低压动向6.2.2 合理安排近期工作,积极做好三防准备6.2.3 及时向项目部汇报热带低压动向6.3 船舶三防指挥小组6.3.1 跟踪、标会、分析风的动向.6.3.2 进行安全自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服。
6.3.3 船舶不得拆卸主机、舵机、锚机等重要机械设备,已拆卸的应尽快恢复原状,并及时报告项目部6.3.4 备足粮食、蔬菜、以及足够的淡水、燃油.冬季备好防滑,防冻物料,提前包扎好怕冻设备6.3.5 做好准备,通知下地人员立即回船时入待命状态6.3.6 执行项目部三防指挥确保船与船之间、浅滩之间、危险物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下锚后应将下锚时间、锚位报告项目部三防指挥小组6.3.7 驾驶台 24 小时派人员值班,每班至有有一名驾驶员和有经验的水手值班和6.3.8 经常校验锚位,防止走锚6.3.9 当 6 级大风到来 2 小时前,船舶应改抛双锚;当预报风力达到 6-7 级时,锚艇应提前 6 小时将船舶拖至避风底避风6.3.10 甲板所有人员应穿救生衣,系带救生绳.6.3.11 每小时向工地安全主管汇报一次抗风情况6.3.12 大风浪中松放锚链,应左右交替缓缓放松,以防刹车不住或断链.6.3.13 本船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尽一切可能,救护船舶防止损失扩大.船长在紧急情况下对本船的紧急行动有决策权6.4 项目经理部三防指挥小组6.4.1 跟踪、标会、分析大风的动向6.4.2 召开工地防风会议明确防风,防冻布署。
6.4.3 向工地船舶通报台风最新消息6.4.4 填写>、>报上级现分包单位6.4.5 贯切统一总指令6.4.6 按确保锚泊船及辅助船,在 6 级大风以上范围半径在达工地 5 小时前进入防台锚地6.4.7 船舶进入防台锚地,应向项目部汇报.并做好应急指挥决策6.4.8 安全主管与船舶随时保持联系,做好防台情况记录6.5 避风完毕后,船舶防台小组6.5.1 按项目部经理部要求撤离防台锚地6.5.2 做好施工准备,尽快投入生产7、防止船舶污染须知7.1 为落实73/78防污公约,防止船舶造成污染,规范船舶防污染操作,让船舶防污染体系有效运行7.2 停放在港池,锚地内的船舶,禁止向舷外排机舱舱底污水,但在机舱污水危及机舱设备安全时,应向所在地港监申请,经同意后,按要求排放(影响船舶安全时除外) 7.3船舶航行时排放机舱污水,应符合73/78防公约的标准,机舱应加强与驾驶台的联系,记录排放的起止时间和排量,并做好的记录7.4 燃油,滑油转驳舱(柜)时应谨慎操作,杜绝驳转时漏入舱底.曲拐箱、齿轮箱油底壳等换下来的废油应收集到污油舱(柜),不得倒入舱底清洗零部件使用过的污油集中倒入污油舱(柜)不得倒入舱底。
7.5值班人员要经常检查海、淡水泵的填料盘根,有关阀门盘根及管系有无泄漏现象,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