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时空观简述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53563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德的时空观简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康德的时空观简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康德的时空观简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康德的时空观简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康德的时空观简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康德的时空观简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德的时空观简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康德时空观简述【内容摘要】康德“先验感性论”的实质和核心部分,就是其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学说。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康德论证了时空作为先天纯粹直观形式的先天普遍必然性,从而回答和论证了数学作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关键字】时间 空间 形而上学阐明 先验阐明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感性论不是关于美或鉴赏的理论,而是一门关于先天感性或直观(希腊语:aisthesis)之原则的科学。作为理性批判的一个部分它研究的不是整个直观,而是仅仅研究作为认识之来源的直观的纯粹形式,即空间与时间。 1先验感性论在其最终有效的形式中有两个存在明显区别的部分。在形而上学阐明中康德指出,

2、空间和时间是纯粹的直观形式,而在先验阐明中他则指出,空间和时间使先天综合认识成为可能。因此先验感性论一方面为近代哲学围绕空间和时间之“本质”的争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答,另一方面它包含了康德为数学和一般自然科学奠定基础的第一部分。 2一、康德之前的时空观在康德生活的时代,有两种影响巨大的时空学说。第一种是以牛顿为代表的“绝对时空观” 。牛顿承认了物体的客观实在性,同时也假定了时空的客观实在性,认为时空和物体一样是绝对实在的东西,就像一条长河或一只大空箱子一样把物体“装进”它们里面去。在这里,牛顿坚持了唯物主义原则,但却将时空和运动着的物体割裂开来,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第二种看法认为

3、时空是现实事物的规定或关系,大体上代表了莱布尼茨派的观点。莱布尼茨认为时间与空间是“一种关系,一种秩序” ,时空表象是从事物的关系得来的经验表象,空间代表事物的并存关系,时间则代表事物的连续关系。但这种经验表象在感性直观中只是混乱和模糊地表象着事物的关系,只有在理性中才能变得清晰起来。上述两种观点一般就是经验派哲学和理性派哲学所持的观点。 3二、空间和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康德把空间和时间的讨论称之为“阐明” (Errterung) 。 “所谓阐明(expositio) ,我理解为将一个概念里所属的东西作出明晰的(哪怕并不是详尽的)介绍。 ”4纯粹直观只可阐明,而不可界定或定义,因为它是

4、下定义的前提,它本是则不再能定义,只能就我们所想到的对它加以阐述和说明(阐明) ,这是时空的“先天综合”性质所决定的。康德对时空的阐明在第一版中并没有层次划分,在第二版中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形而上学的阐明” ,一是“先验的阐明” 。康德解释说:“当阐明的内容是将概念描述为先天给予的东西时,它就是形而上学的” 5;又说:“我所谓先验的阐明,就是将一个概念解释为一条原理,从这条原理,其他先天综合知识的可能性能够得到理解。 ”6也就是说,形而上学的阐明只是从概念本身说明时空形式的先天直观性质;先验的阐明则从其在认识中的作用方式上进一步说明时空的这种性质如何使(数学的)先天综合判断成为可能。(一)空

5、间和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是以一个两极抽象过程为出发点的,第一级抽象过程1 德奥特弗里德 赫费:康德:生平、著作与影响 ,郑伊倩译,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5960 页。2 同上书,第 60 页。3 杨祖陶,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 , 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7475 页。4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A23 即 B38。5 同上书,A23 即 B38。6 同上书,B40。2首先从认识整体出发把直观成分与知性成分相分离,然后在直观中把一切属于感觉的东西,例如颜色、声调、热感等搁置一边,留下的就是不依

6、赖于经验的直观形式,即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原始表象。 1这些表象不再具有概念的性质,而只具有直观的形式。在康德看来,空间和时间作为两种先天的纯粹直观形式,其根本的区别在于:空间是外感官的直观形式,时间是内感官的直观形式。也就是说,通过外感官感到的一切都在空间里,通过内感官感到的一切都在时间里,这两者是不能混淆的。当然,因为外感官的任何表象都是被主体知觉的,因而也是内感官的表象。因此,时间是一切直观的形式,既是直接的内直观形式,也是间接的外直观形式。时间对于空间来说,具有优先性。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康德通过两个方面的两个证据进行论证,通过第一方面的两个证据他反驳了认为空间和时间是后天表象的

7、经验论,通过另外两个证据他与唯理论相对提出了空间与时间不具有概念特性,而是具有直观属性。 (在谈到时间时另一个证据即中间的那个证据实际上已经属于先验阐明了) 2邓晓芒先生将空间和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归结如下:其一,空间和时间都不可能是从经验(外部经验或内部经验)得来的经验性的概念,因为为了获得对外部或内部经验的知觉(知觉到一些对象的共存或相继) ,本身必须要以空间和时间的表象为前提,只有在这前提下经验才有可能。其二,空间是外部直观或外部现象的必然的基础,时间是一切直观、一切现象的必然的基础,因为它们是必然由先天给予的表象。其三,空间和时间不是一般的概念,而是感性的纯直观。时空是先天地并且“整个地

8、”由我们预先拥有的,但拥有的不是概念,而是直观。其四,空间与时间均必须被表象为一个无限给予的量。 3其实, “量”的概念的出现,以及相应的“限制” 、 “无限”这些概念的出现,已经标志着康德的“形而上学的阐明”开始超出时空的先天性质的讨论,而接触到所谓“先验的阐明”了。(二)空间和时间的先验阐明如康德所述,先验的阐明,就是把一个概念解释为一条使其他先天综合知识的可能性成为可能性的原则。在这里,康德专门来论证纯粹数学这种先天综合知识的可能性基础是空间和时间这两种先天直观形式。空间的先验阐明是从几何学的理解出发的。 “几何学是综合地却又是先天地规定空间属性的一门科学。那么,空间的表象究竟必须怎样,

9、才会使有关它的这样一门知识成为可能?”4康德回答是:第一,空间不能是概念,它必须是单纯的直观,因为从单纯的概念中不可能获得任何综合性命题。第二,空间不能是经验性直观,否则几何学就不会具有先天的性质。第三,一种先行于客体的,但却又先天地规定客体的外直观只有当它是产生于主体并表现出外直观的形式时才是可能的。从这三个证据中得出,只有把空间作为一种主观的但却是纯粹的直观形式的形而上学阐明的结果才使我们得以理解作为先天综合认识的几何学;由于空间是一种先天的直观,纯粹几何学才成为可能;由于空间除此之外是一切作为我们的直观的经验性客体所必须接受的形式,应用几何学才成为可能。 5在“先验方法论”部分,康德还从

10、几何学知识的先天直观的综合性质引出了关于一般数学知识的一个定义:“哲学知识是由概念而来的理性知识,数学知识是由构造概念而来的理性知识。 ”他还对此解释道:“所谓构造一个概念,是指先天地展示出与这个概念相应的直观。 ”6就是说,数学中的各种概念都是通过展示、呈现出先天的直观而构成的,离开1 德奥特弗里德 赫费:康德:生平、著作与影响 ,郑伊倩译,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64 页。2 同上书,第 65 页。3 杨祖陶,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 , 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77、78、79、80 页。4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11、B40 。5 德奥特弗里德 赫费:康德:生平、著作与影响 ,郑伊倩译,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6768 页。6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A713 即 B741。3了先天的直观,这些概念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关系。在康德看来,算术是关于时间关系及其规定的科学。算术如何可能?必须要以先天的时间直观形式作为前提才能说明。算术之于时间,正如几何学之于空间一样。时间是前后相继的,或者说,时间只有一个向量:这是一个先天综合判断,它使有规律的计数1、2、3、成为了可能,也使这种计数的无限进行下去有了可能。 1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先验阐

12、明,康德认为他已经为数学(几何学和算术)提供了可能性的根据,并顺便为经验世界(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即力学也提供了可能性的根据。这个根据就在于人作为认识主体即固有的某种能动的“接受力” ,即感性的先天直观形式。这种纯粹直观形式首先通过空间将外感官的对象在各种并存关系乃至于几何学关系中构成起来,然后将所有这些对象纳入内心并与内感官的对象一起,由时间将它们安排在前后相继的关系乃至于计数的和力学(变化)的关系之中。三、空间和时间的阐明引出的结论康德从空间和时间的阐明引出的结论,共同的部分有两条:(一)时空不是物自体的某种属性,而是主体的先天直观条件;(二)时空作为先天直观条件是作用于我们的感觉材料使之构

13、成为现象的,因而是主观中给现象提供的形式。 2在时间部分中,康德还专门讨论了空间和时间的关系:空间是外部现象的先天条件,时间是内外一切现象的先天条件,因为“一切表象不论是否以外部事物为对象,作为心之规定就本身说都属于内部状态” 3,因而都属于时间,也就表明了在先天形式方面时间对空间的优先地位。从这些结论中,康德又引出了时空的两大本质特性,即“经验的实在性”和“先验的观念性” 。 “经验的实在性”是说,凡是在经验中被给予的对象(即现象) ,时空都对之有实实在在的(客观)作用和效力;“先验的观念性”是说,时空既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其属性,也不是经验事物“本身”的属性的抽象,而纯粹是主体的认识能力本

14、身具有的先天直观形式。时空的先验的观念性是其经验的实在性(对一切经验现象的客观效力)的前提和根据;而时空的经验的实在性则是其先验的观念性(它们只是主体的直观形式)的必然的后果(结论)和证明。康德在“先验感性论总注”中,把时空的“先验的观念性”和“经验的实在性”归结到一个最带根本性的思想,即:必须严格区分现象和物自体。 4对此,康德作了四点说明:第一,由于我们的感性直观形式空间和时间的“先验的观念性” ,它们的有效范围不能超出我们的感性之外,所以感性提供给我们认识的就只能是现象,而不能是物自体因此现象和物自体的划分就是绝对的了。康德对莱布尼茨沃尔夫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并认为,知识的“客观”有效性不

15、是源于物自体,而是来自于人类的认识能力中共同的先天直观形式,因而也是主观的;只是在对“一切人” (或任何时候)的感性都适用这种意义上(在普遍必然性意义上)才是“客观的” 。第二,康德提出,在人的内外直观中所出现的只不过是关系,就是说,内外感官提供给我们的仅仅是关系的表象,而不是事物“本身”或其内部的属性。外感官表象包含对象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内感官表象包含主体对自己的关系;而即使后一种关系也并没有将主体(心)本身呈现出来,而只有这个主体的自我相关(自我意识)的经验表象显现出来,因为人心本身也同样是“物自体” 。所以感官对象的表象并不包含物自体在内,而只包含对象与对象、对象与主体、主体与自身的相继

16、和并存关系,它们只能在外感官受到物自体的刺激或内感官受到人心本身活动的刺激时,通过内外感官的先天直观形式才能出现。这就是对现象(作为感官对象)的观念性的确证。第三,1 杨祖陶,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 , 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84 页。2 同上书,第 86 页。3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A34 即 B50。4 杨祖陶,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 , 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89 页。4感官对象的这种观念性在康德看来是具有“经验的实在性”的;他还认为,恰恰是在我们不承认感官对象的这种观念性,而要把这些现象当作物自体、把时空看作物自体的客观实在形式时,反倒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一切对象都成为假象,乃至连我们自己的存在也会成为假象。第四,康德也谈到了上帝在他的观点中的位置。他指出,假如时空是物自体的形式,那就无法做到像自然神学所要求的那样不把上帝置于时空中来设想,因为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