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数学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 教学案例湖北省宜昌市第七中学 李春梅 课件制作:许倜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辅助手段: 设计思路:1、本课题学习旨在结合前面学过的相似多边形及位似图形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电脑操作,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能力。2、本堂课运用“Z+Z”智能教育平台超级画板来制作课件,充分利用了其绘画、测量、动画等功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2004 年秋季宜昌市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数学试卷(长宽倍增)25.阅读材料:sin 代表 的正弦,在直角三角形中,如图:即 b
2、=CsinsinbC的 对 边斜 边 数学问题:(1)已知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a,是否存在与菱形 ABCD 有一个角相等,且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菱形的一半的菱形 EFGH?请说明理由.(2)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的边长分别为 a、 b,恰好存在平行四边形E F GH 与平行四边形 AB CD 有一个相等,且周长、面积均为平行四边形AB CD 的一半,那么以 a、 b 为边的矩形周长 与矩形面积 S 之间应满足什么关系?labc 2005年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拱桥设计问题)22如图,宜昌西陵长江大桥属于抛物线形悬索桥,桥面(视为水平的)与主悬钢索之间用垂直钢拉索连接.桥两端主塔塔
3、顶的海拔高度均是 187.5 米,两主塔之间的距离是 900 米,这里水面的海拔高度是 74 米.若过主塔塔顶的主悬钢索(视为抛物线)最低点离桥面的高度为 0.5 米,桥面离水面的高度为 19 米.请你计算距离桥两端主塔 100 米处垂直钢拉索的长.(结果精确到 0.1 米)(第 22 题)教学过程及课堂实录: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好!首先我想进行一项现场调查(众生好奇地望着老师) 。知道自己的视力情况的同学请举手(众生全部举手) ,那么,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生 1:我是通过视力表知道的。生 2:我是配眼镜时通过电脑验光知道的。师:通过视力表这种方式知道自己视力的同学请举手(90%以上的
4、同学举手) 。师:看来绝大多数同学都是通过视力表知道自己视力的。其实视力表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大家想知道吗?众生:(热烈地)想!师:今天就以“标准对数视力表”为例,我们一起来探索视力表的奥秘。【评】教师简明的语言,创设 一个学生熟知而又与自身息息相关的 问题情境,激 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兴趣,自然而又快捷地揭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通过观察测量探究视力表中“E”的形状及各个“E”间的关系师:首先请观察视力表(大屏幕显示视力表) ,你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数学知识吗?(学生小声议论,然后一部分学生 举手)生 1:我感觉每个“E”的外形是正方形。生 2:我发现每行的“E”是全
5、等的,而所 有的“E”都是相似的。生 3:觉得同一行的“E”之间,可以通过旋转或平移相互得到。师:他们发现的知识你们赞同吗?(众生都点头同意) 。师:刚才同学们是通过眼睛观察到的,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进行验证,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操作课件“2.0 0.1 视力自动演变” 按钮, “E”从小逐渐变大,再点击“测量标识”按钮,出 现表示“E”的长、宽及缺口宽度的字母 a、b、d)下面同学们分组度量教材 P230231中视力表中视力为 0.1, 0.2, 0.3, 0.4, 0.5, 0.6, 0.8, 1.0, 1.2, 1.5, 2.0 所对应的“E”的长 a,宽 b,空白缺口宽度 d,并填写教
6、材 P150的表格,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埋头测量,师巡查,并指导。然后点学生回答结果,但同一组的结果不一样)师:一样的“E” ,为什么测的结果不一样呢?生 2:(迫不及待地)因为在测量的时候有误差。师:说得非常好,人工测量存在误差,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跟老师用电脑进行测量。(操作课件中的“2.0”、 “1.5”“0.1”按扭, “E”的大小依次变化,表格中的 a、b、d 的数据也随之变化)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讨论热烈,然后纷纷举手) 。生 1:我发现 a 与 b 相等,并且 d 是 a 和 b 的五分之一。生 2:我也发现
7、a 与 b 相等,那就可以说明“E”形图的外形一定是正方形。师:说得真好,通过测量我们验证了“E”形图的外形是正方形,那么视力表中的各“E”形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 3:相似。师:对,除此外,还有什么发现?生 4:同行的“E”大小一样,所以他们全等。师:它们可以相互得到吗?生 4:可以,通过旋转或平移相互得到。【评】引导学生先观察视力表,大胆猜想其数学特征,再通过电脑演示、实际测量、计算, 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亲身体验 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通过“视力表”这个载体,将学生已学的全等、相似、平移、旋转等知识有机结合,沟通了相关知识的之间的联系.由于手工测量存在误差
8、,用 “Z+Z”课件刚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准确无误的测量结果验证了学生的猜测。 2、通过实验探究视力表的制作原理师:视力表中还有没有其它的数学知识呢?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出来做个实验,哪位愿意?( 很 多 同 学 跃 跃 欲 试 ,高 高 举 手 ,师 点 了 一 位 同 学 ,站 到 教 室 最 后 面 )师:(拿出两张纸片,上面都是一个 “美”字,一个大,一个小,先拿出大的)你能看清上面写的字吗?生 1:不能。师:那你走到刚好能看清的地方。(生,往前走到刚 好看清“美”的位置 )师:(拿出那张小的纸片)站在那儿别动,这是什么字?生 1:看不清。师:那走到刚好看清的地方。 (学生又往前走到刚好看
9、清楚字的位置)师:你的视力是多少?生 1:0.8。师:(面向全体学生)刚才这位同学在认字的过程中,位置变了没有?众生:变了。师:他的视力变了没有?众生:没有。师:这是为什么呢?生 1:(迫不及待地)因为这两个字的大小不一样。师:说得非常好,其实这就是我们马上要探索的数学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师:取视力表中视力为 0.1, 0.2, 0.3, 0.5, 1.0 所对应的“E” ,依次编号为,取编号为的两个“E” ,如图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将号“E”沿水平桌面向右移动,直至从右侧点 0 看去,点 P1,点 P2,点 0 在一条直线上为止。(师一边说一边操作课件,点击“移动 E 形图”按钮,号“E”
10、从号“E”D 1处出来往右移到 D2处,继续点“ 视线 ”按钮 ,依次出 现眼睛和一条 视线。 )师:此时我们说,在 D1处用号“E”测得的视力与在 D2处用号“E”测得的视力相同。(师继续操作课件,点击“测量对象标识”按钮,画面出现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及 E 的高 b1、b2,还有测试距离 )21,l师:从图中,你有何发现?可以相互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较热烈,学生陆续举手)生 1:我发现P 1AO 与P 2BO 相似。师:为什么?生 1:因为它们有两角对应相等。师:这两个“E”有什么关系?生 1:相似。师:除相似外就没点别的关系啦?生 1:(另有一名学生举手了)生 2:老师,我觉得这两个“E”
11、还是位似图形。师:为什么?生 2:因为在这里,对应点的连线 P1P2与 AB 都过点 O。师:其它对应点的连线过点 O 吗?生 2:(犹豫地表情)应该是吧!师:(满脸微笑)我们检验一下。 (师操作课件,点“特例检验位似” 按钮,出现很多条对应点的连线都过同一点 O)(所有同学鼓起掌来,生 2一脸开心 )师:由图中可知道 b1,b 2, 之间的关1,l系吗?生 1:由相似可得出 21l师:对,从而可得出 ,那么你们能21lb说出位似比是多少吗?众生:就是相似比 21b师:如果把五个“E”按照上述方式,排列成下面的样子(师一边说一边操作课件,点“移动E形图”按钮,四个 “E”依次从号“E”里面向右
12、移动,继续点“视线” 和“测量标识”按钮,出 现“E”的高度b1,b2,b3,b4,b5 和 测试距离 )此时,从图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54321,ll(很多学生举手)生 1:五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且 。54321lblbl生 2:五个“E”两两之间是位似图形。师:还有吗?生 3:从点 O 处,五个不同位置的“E”所测得的视力相同。师:对,我们可以用“E”的高与它到眼睛的水平距离之比( )来刻画视力,若比值相同,lb那么用它们测得的视力就相同。【评】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实验,在 创设问题情境中, 导出要 进一步探索的数学问题,辅之于“Z+Z”课件画图及动画演示,使学生探究问题的思路清晰,过程明
13、晰, 联想到位似(相似)的知识,自然得出可用“E 的高与它到眼睛的水平距离来刻画视力”的结论,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也达到了高潮,使学生 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奥妙. 三、形成练习:(大屏幕显示“练 一练” :1在某视 力表中 测得“E”的长为 5cm,则宽为 ,缺口 宽度为 。2两 张大小不一样的视力表,相同视力对应的“E”的边长分别 3cm,2cm,若 较大视力表的测试距离为6m,则较 小视力表的 测试距离应为 。 )(学生做,老师巡 视, 绝大多数同学都做 对了,并且能说出过程和理由)【评】数学化的问题对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14、?生 1:我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师 (笑 ): 此 同 学 真 是 对 数 学 充 满 感 情 , 那 么 从 知 识 上 , 你 今 天 又 学 到 了 什 么 ?生 2:我知道了,视力表中的“E”形图的外形是正方形,所有的“E”都相似。生 3:我还知道对于大小不同的“E” ,只要每个 E 的高与测试距离的比值相等,那么用它们测得的视力就相同。【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小结,畅谈学习体会,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五、引申思考: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做视力表了吗?众生:会做。师:我这里有问题需要大家帮忙呢?(大屏幕显示题目:现有一个标准
15、视力表,它要求的测试距离为5m,根据 这个视力表,怎 样制作一个 测试距离为 3m 的视力表?如果要求 测试距离为 8m 呢?)(很快就有一位学生举手)生 1:我们可以根据“只要每个 E 的高与测试距离的比值相等,那么用它们测得的视力就相同”这个知识点来制作。当测试距离为 3m 时,把已知视力表中的各个“E”的边长分别缩小到原来的五分之三;当测试距离为 8m 时,把已知视力表中的“E”的边长分别扩大到原来的五分之八。师:师出示第 2 个问题:一长方形眼科门诊房间长 2 米,现只有测试距离为 3 米的视力表,且只能在此房间测视力,你有办法吗?生 1:可以跟刚才第 1 题一样制作一个视力表。师:还
16、有其他方法吗?(马上有一位同学举手)生 2:老师,我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可以利用物理上学的知识,借助镜子,不需要另外制作视力表,我觉得这样更简单!师:说得太好啦,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灵活选择方法,哪种效率高就选择哪种,不要死搬硬套。六、课后实践:师:视力表中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探究,我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写一份调查报告(到有关单位进行调查,目前 较为 通用的视力表有哪几种?它们与我们今天讨论的视力表是一种什么换算关系?整理调查结果并写出调查报告。 )【评】通过两个引申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探究问题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升 华;而课后的实践活 动又为学生的进一步的探究、 创新、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反思: 刚开始接触新教材时,对“课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