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处理沉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51279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处理沉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处理沉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处理沉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处理沉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处理沉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处理沉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处理沉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处理沉默在心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讲心理咨询过程中,决定性的因素是咨访关系而非理论知识,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建立良好咨询关系首先心师要做到真诚,理解,热情,对来访者积极关注的同时还要能共情,而沉默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阻碍心师与来访者建立关系,试想在咨询会谈过程中常常出现短暂的或长时间的停顿现象,那代表了什么呢?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一篇案例,让我们来看看 35 岁的心理咨询师 J与他的督导 L,在六次会谈过程的沉默。你有什么感觉? 第一次是单方面的,是 J 的约 45 岁的女心理咨询师 L 的单方面沉默。 J 回忆说,他和 L 约好,每天的下

2、午去 L 的咨询室做 50 分钟的治疗。 J 回忆说,他和 L 约好,每天的下午去 L 的咨询室做 50 分钟的治疗。第一次,他打开门进去后,向本来并不相识的 L 问好,然后坐下,开始讲他为什么到这里来,希望 L 医生为他做些什么。 “那时,总是我自己在说,而她一直没有吭声。”J 说,“我向她问好,她只是点头回应。我坐下来,本来希望她问我为什么到这里来,希望她能帮我做些什么,但她仍没吭声,只是直盯盯地看着我,一动不动。” “好吧,那就我说吧。”J 说,“我知道有些心理咨询师喜欢玩这种游戏,那我说说也无妨。” J 来咨询的问题是他与女性的交往模式的问题,他认为自己与异性交往时一直有意无意地扮演女

3、性“拯救者”的角色。假如一个女性需要他的帮助,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帮助,他就会与对方迅速建立关系,并且觉得很自在。相反,假若一个女性不需要他的任何帮助,他就会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建立关系。这种交往模式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他知道这样不对,也努力在改变,但知道自己需要帮助 J 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问题,讲了约五六分钟,但 L 一直没吭声,她没说一句话,没有一次“嗯”、“哦”等感叹,甚至都没点头,只是直盯盯地看着 J,两人的视角大约是 145 度。 “我的问题说完了。”有点焦躁的 J 对 L 说,“我希望你说点什么。” L 仍然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只是直盯盯地看着他。这时候,J 突然觉得 L 的表情有

4、些倔强有些愚蠢,这让他更加焦躁,他很坚决地对 L 说:“如果你还不说,我认为我该走了。” L 还是没有任何回应,J 站了起来,准备离开。 这时,L 有了第一次的真正反应,她像女军官一样打了一个手势,让 J 坐下来。J 坐下后,L 问他:“你有什么感觉?” 我不愤怒,但我行动 J 回忆说,这一句话仿佛一下子把他打入半催眠状态,他静下来,去体会自己刚才的感觉,然后用恍恍惚惚的语言描述了刚才的感受:“我有一点愤怒,但不强,我的行动很坚决,但并没有强烈的情绪。我知道我是一个情绪比较弱的人,我没有情绪,很少有情绪 哦,我是用行动来表达情绪,用行动来表达愤怒我从不和女人吵架,以前认为这是一个优点,认为自己

5、很有风度你伤害了我,但我不愤怒,我只是感到忧伤,我不强求你做什么,但等有一天,我觉得够了,就会扭头离开现在,我知道,我这是付诸行动,我其实是在远离自己的真实感受,也拒绝好的沟通” 在这种恍恍惚惚的描述中,J 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他说,L 长时间的沉默把他的原生感觉逼了出来,假若她一直给予回应,他们就可能会陷入到他的“客气寒暄”的陷阱中,从而把时间浪费在派生感觉中。 心理咨询师常被形容为“镜子”,最好的心理咨询师就是最平滑的镜子,可以帮助来访者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所在。那么,L 的这一段长达五六分钟的沉默,就起到了最平滑的镜子的作用。一开始,J 在这面镜子前玩客气的舞蹈,潜意识希望这镜子

6、夸自己“你真好”“你真有礼貌”“你真乖”等,但镜子没给予任何回应,最终,L 用“你有什么感觉”这样一句话打断了 J 的游戏,让其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最真实的“心理形象”。 “无奈深深的无奈” 第二次长时间沉默发生在第四次咨询时。第三次咨询,是 J 的独角戏,他讲了自己最重要的一段经历,50 分钟的咨询时间,他差不多讲了 47 分钟,最后只给 L 留下了 3 分钟时间,L 利用这 3 分钟时间给 J 讲了她对于 J 这段经历的一些解释。 第四次咨询开始时,J 说,他认为 L 上一次的解释非常好,但因为当时的时间限制,他想 L 应该没有把话说完,所以希望 L 再多说一些。 听完 J 的话,L 仍像第一

7、次咨询一开始那样,没有做任何回应。J 也沉默下来,他仍然希望 L 说些什么,但他不想再提要求,因为知道她不会满足他。于是,J 也沉默下来。虽然心中仍希望她说些什么,但他不再表达,而是去捕捉自己的感受。J 觉得自己越陷越深,一些沉在他内心最深处的感受隐隐约约浮现了出来 两人一同沉默了约七八分钟,L 突然问 J:“你有什么感受?” 那个时机,J 回忆说,L 把握得恰到好处。所以,虽然沉思被 L打断,但 J 不觉得有任何突兀。和第一次一样,这一句话立即将他打入半催眠状态,他又开始用那种恍恍惚惚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感受:“无奈深深的无奈” 刚说完这句话,眼泪就盈满 J 的眼眶,险些汹涌而出。J 习惯性地叹

8、了一口气,情绪平缓了一些,继续说了下去: “我觉得好像回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妈妈被又一次找上门来的奶奶给气晕了,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爸爸他们都出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点惶恐,去和妈妈说话。妈妈没有反应,没有任何反应。我这样说,她没有反应。那样说,她还是没有反应。我担心妈妈,也越来越惶恐,于是自己去做一些最简单的家务,想帮妈妈减轻一点负担” 说到这里,J 难过到极点,眼泪再次险些夺眶而出,他又吸了一口长气,继续说了下去: “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莫名其妙地主动帮助女性。其实,妈妈一旦好起来,她不会让我做任何家务,让我出去玩。她从不会用夸奖、鼓励等方法来强化我做家

9、务的习惯,我是自己主动去做的。长大后,这就成了我的习惯性行为” 这一次咨询的其余时间,就是 J 在体味那七八分钟的沉默中的感受,并由此展开自由联想,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心灵的迷雾一点点被吹散,他的内心变得越来越清晰。 三次沉默呈现了他与女性交往的全过程 等说完以后,50 分钟的咨询时间恰好结束,J 向 L 深深地表达谢意:“谢谢你!非常感谢!” “也要谢谢你自己!”L 对 J 说。那一刻,L 的眼神变得非常温和,不再像女军官,而像是妈妈。 “这就是治疗。”J 总结这一次治疗的经历说。他说,这一次的经历让他深深地感悟到,心理咨询最大的价值不是心理咨询师给予来访者什么,而是提供一个好的关系,把来访

10、者带回到问题产生的那一时刻,让来访者切实地重新感受到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治疗效果就产生了。” “我从不恋家” 第三次长时间沉默发生在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治疗。J 和 L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形下做的治疗,只有六次并非是 J 问题所决定,而是只能做六次,但实际上远远不够。 那么,最后一次治疗会面临什么问题呢?就是分离焦虑。三四岁的孩子离开妈妈时,常会哭得撕心裂肺,就是因为强烈的分离焦虑。J 和 L 的咨询关系建立得很好,按说会有强烈的分离焦虑,但 J没有,一点都没有。 “我是一个奇怪的人,从不恋家。”J 对 L 说。 “我高中住校,这是第一次离开家过独立的生活。晚上,我心情很平静,但就要入睡时,听

11、到了隐隐约约的哭声,第二天才知道,原来有不少同学想家想得厉害,有些人受不了就哭了。我想,你们怎么这么脆弱呢,这么点事就受不了!但后来发现,原来脆弱的人占多数,像我这种若无其事的才是少数。”“离开家没有焦虑。高中毕业也没有感伤, 大学毕业也没有,我给别人的毕业留言,都是积极向上那种,没有一点离别的味道。” 说到这里,J 突然停下来,他发现自己说得太多了。他问L:“ 我是用滔滔不绝来表达分离吗?” 你还有什么感受?” L 没有做任何反应,她还是一动不动地看着 J。两人随即再一次陷入长时间的沉默,J 又一次静下来,沉下去,陷得越来越深,内心深处又有一些东西悄悄涌上来。 又是沉默了七八分钟后,L 又自

12、然而然地选择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时间,问 J:“你有什么感受?” “忧伤,抑郁。”J 回答说,“我觉得淡淡的忧伤,仿佛很轻,但我知道这其实很重” 描绘完忧伤后,J 停下来,L 继续问他:“还有什么感受?” “好像我并不怕分离,我想已预见到,我可以推开咨询室的门,然后转身,没有一点忧伤地离开。我想这有些奇怪,分离焦虑源自于珍惜,我们越知道一个关系对自己重要,就越舍不得分离。这次咨询对我帮助很大,但我就是没有分离焦虑” 说完这些,J 又停下来,L 又一次问他:“你还有什么感受?” “我有点想离开” J 感到有些惊讶,因为在此前的咨询中,L 从没追问过他,更不用说连续追问他两次。但他试着再次沉下去,慢慢

13、地捕捉刚才那段沉默中的感受,终于,有一个很不清晰的感受浮现了出来。 “我有点想离开。”这句话刚说口,J 已有些哽咽。 “我几次想问,请问还有多少时间,还有多久就到时间了。我想我是害怕被迫分离,所以我要掌握主动,我主动分离,那样受伤的感觉就轻一些” “比方说打电话,不管是我主动打给别人,还是别人打给我,最后说该挂电话了的总是我。和女孩约会或参加什么集体活动,不管时光是多么美好,到了快结束时,我总是频频看表,原来,我是希望在分离时占据主动,好让自己受伤的感觉轻一些。” “我想问你还有几分钟,原来这就是我表达分离焦虑的方式”J 说。 “我从你的眼睛中已经看到,你想离开。”L 说。 J 立即醒悟,“离

14、开”是他最重要的心理防御机制,其效果一样是为了防御强烈的情绪。譬如,追求一个女孩时,只要稍有困难,他就会后退。然而,他虽采取了行动,但却没有想“离开”的明确念头,那种后退完全是一种下意识里的反应,他原来一直都不明白自己是这么怕被伤害。也正是因为怕被伤害,他其实从不曾特别努力地去接近他所喜欢的女孩。 三次沉默各有深意 J 将他的这一点认识告诉 L,L 听完后又问他:“你说过,我们有三次重要的沉默,那你怎么看待这三次沉默?” J 想了想,回答说:“不是很明白。” L 解释说,这三次沉默正好反映了 J 与女性交往的过程。 第一次沉默,J 最后的结果是拔腿就走,那是因为关系还没建立,尽管 L 对他很可

15、能有帮助,但 J 遭遇了一点挫折后就想离开。这正是他一开始与女性建立关系时常见的模式,“你怕受伤,所以不管这关系可能有多好,你都会立即斩断它,脱身而去。” 听到这里,J 又沉默下来,他想起,因为这一点,他的确错过了两个特别好的女孩。第二次沉默,J 的反应是,尽管很无奈,但仍留下来,因为关系已建立,他做不到拒绝与他已建立关系的女性。所以,一旦建立心理上的关系,不管那女性如何,他都会继续坚持下去,哪怕心里特别想逃,也仍然会继续下去。 她说得对,J 想,正是这一心理,让他尽管一开始就想和前女友分手,但两人却一直纠缠了三年。 第三次沉默,J 的反应是“忧郁”、“不焦虑”和“想离开但却不自知”,这正是等

16、关系变得不可收拾时,J 的反应模式。 的确如此,J 想,关系越来越糟糕时,最后他都会变得有些抑郁,他常做离开的梦,但“分手”两字总是说不出口。并且,他从不会在刚分手时感觉到特别难过,却有一次,在分手一周年时,突然产生了强烈的分离焦虑。 对三次沉默的解释,是 L 唯一一次给了 J 长时间的解释。J 觉得,这应该是 L 也知道,仅仅 6 次治疗太短了,她不得不打破她正常的治疗模式,多给他一些东西。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她应该不会主动做这么多解释,而是继续让他自己去体悟。很快,最后那一刻到来了,J 主动要求与 L 轻轻地拥抱,以这一仪式结束了这次治疗。 打开房门转身离去后,果真和自己预料的一样,J 没感受到丝毫的难过。在这一点上,他仿佛还是老样子,但 J 分明感到,他内心里的一些东西已经发生改变了,他说不清楚,但他确信! 其实有时候会沉默更有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