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48248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学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学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学导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过程的诸环节及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活动。教学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工作,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2. 简述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是通过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进行效果评价的基本方式。每一个设计环节都承担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程序。它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3. 简述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与方法步骤。教学设计

2、实施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前端分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具体设计。它的实施过程和方法步骤为: (1)学习目标制定。其方法主要有 ABCD 法和内外结合的表述法等。 ABCD 法包含了四个要素:阐明对象,即说明教学对象;说明行为,即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具体条件,即说明对象行为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具体标准,即具体规定对象达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由于它们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分别是 A、B、C、D,所以简称 ABCD 法。 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的内在能力发生了变化,所以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要使学生内在的能力或情感发生变化。具体做法

3、是在陈述学习目标时,先把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表明学习目标,这样就可以反映学生理解、应用、分析、欣赏、尊重等内在心理变化,然后再列举出一些能够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使得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也能够观察与测量。再列举行为变化时,仍可采用 ABCD 法。 (2)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策略制定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自身条件和客观教学条件为依据,以此来确定教学顺序,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 教学顺序是指教学内容的排列次序。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其教学顺序也不同。依据加涅的智力技能、语言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四种学习目标分类,也有四种不同的教学顺序等等。 教

4、学活动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又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当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时,就能有效地促进学习。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外部条件,促使学生向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循序渐进。教师在考虑为学生安排外部条件时,必须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出发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合理的组合,才能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有多种选择,但主要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本身的特点和修养等因素进行选择,并根据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优化组合,使之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定义为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

5、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一般而言,教学组织形式多以组织学生的方式为基点,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采用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基本形式。教学中三种形式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从而达到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3)教学媒体的应用与选择。应根据教学媒体对于促进完成教学目标所具有的特性和教学功能来选择目前条件最优化的媒体,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其二,应依据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来选择媒体。其三,应根据教学设计过程中诸要素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其四,选择媒体要考虑现实条件,即现有设备条件和经济条件等。4. 简述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谓信

6、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5.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依据各学科的实际进行,即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一般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五个方面的策略:情境中的知识点切入策略;多种感

7、官参与思维培养策略;实践与强化策略;协作探究、自主学习策略;寓教于乐、拓展新知策略。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经常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混合式学习策略。具体的教学策略应依据各学科的具体实际来选择,即要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6. 简述什么是探究性模式。探究性模式是指通过对教学目标中有关知识点的认真思考、主动探究和协作交流,使学生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关于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过程中,各学科的

8、知识与能力(如:阅读、写作、计算、看图、识图、实验以及上机操作等)的培养可依靠探究性模式有效地实现,从而高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探究性模式是高度概括的一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部分常规课堂教学都可采用此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探究式模式主要针对课程标准中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以下介绍探究性模式的操作环节。2. 论述我国与美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异同点在哪里?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教育界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直是在课前及课后下功夫,而较少在课堂上(即课堂教学过程的几十分钟内)进行认真的探索,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网络的专题研究性学习模式” 。而中国历来比较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

9、上的有效运用。总体而言,两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都需要深入发展和相互补充。1. 你可以概括第七章不同教育领域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什么变革和发展。提示:在教育理念的变革:在教育环境建设的变革:在教育资源建设的变革:在教育模式等的变革:还有其它:作业一要求:字数 500-2000 左右。作业一评分标准:1. 概括描述了教材内容,5 分;2. 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或生活实际,谈对教育不同方面的变革,10 分;3. 对教育技术应用和变革有新的认识和思考,10 分;4. 能提出一些建议性或批判性的内容,5 分。(1)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现代远程教育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双向电子通信技术等现

10、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主要通过多种媒体和交互手段进行教学传输和交互联系。(2)现代远程教育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1)现代远程教育近十年,在学历教育方面培养了大批中小学教师,使学历合格率提升;同时在继续教育方面开展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各种培训;现代远程教育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很好平台,促进中小学教师职业的深层发展。2)校园网络的建设。校园网络主要建设是三方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校园信息门户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搭建学校的网络硬件平台,使学校可以与 Internet的互联,为师生提供 WWW、FTP、E-mail 等网络基本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配合

11、学校教学、管理、科研等需要,自行开发或购买的软件系统,如网络教学平台、学校管理学习系统等。校园信息门户建设是作为一种网络应用程序,解决海量信息与有效信息供给困难之间的矛盾一种技术,为用户提供单一访问入口,实现对应用系统的数据和服务有效整合,并提供多纬度、多形态的资源获取环境。3)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资源的建设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突破了纸质为唯一教材的现状,建设多种类型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以多媒体表现形式为主,借助网络进行传播,具备教学的交互性,具有教学和学习的再生性。4)教学方式的改革。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善人才培养质量,变革教学方式已经迫

12、在眉睫。然而,在学校具备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的基础上,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是校园网络建设和应用的核心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成效与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是相互影响。5)学习评价的改革。在信息技术应用中,人才培养的改革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同时对学习评价的改革也产生极大的影响。过去只注重知识的有效传递,现在不仅重视认知发展,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学习评价内容发生了变革。过去只重视学习的结果,现在还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所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是学科知识评价的有效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习,学生的自我检查、自我反馈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学习评价方式。上

13、传附件文件 操作 满分:30 分 2. 你可以概括第八章教育技术的应用决策、质量管理、应用管理和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程序等内容。提示:教育技术应用决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教育技术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教育技术应用管理的基本内容;教育技术评估的程序。作业要求:字数 500-2000 左右。作业二评分标准:1. 概括描述了教材内容,5 分;2. 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或生活实际,谈对教育技术管理的作用,10 分;3. 对教育技术管理有新的认识和思考,10 分;4. 能提出一些建议性或批判性的内容,5 分。(1)教育技术设施建设的决策教育技术设施的投资周期为:前期高投入硬件设施;中期投入人力培训、软件开

14、发;后期投入使用维护、不断升级扩容的经费。可见,一旦教育技术设备投入成本高,使用后的投入是不断的,投入周期较长,但是没有前期投入大。在我国由于各地区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基层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应用情况较差。有些地方决策者看到教育技术设施投入这样大,使用率不高,心理恐慌,不愿意继续投入,宁可闲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决策前充分考虑当地周边计算机网络环境,坚持因地制宜;可以与当地已有的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和联网的多媒体教室的组织,建立联合与协作方式;已经投入使用教育技术设施的组织,应该继续培训技术开发、设施维护的人员,根据使用量大小,需要一定时期改造出口宽带,提升网络环

15、境与服务的功能。(2)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决策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具有集成所有资源的功能,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面授教学黑板加粉笔的方式。同时网络资源使学生学习扩展视野、提高兴趣、探索未知,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知识、技能训练、学习互动的平台。所以联网的多媒体教室建设后,还要继续投入建设或共享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资源建设的决策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开展培训,鼓励教师学习一些软件操作技术,培训教师用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加工,编制一些简单的、适于当地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 加强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资源智能化水平。实现智能化导师、自动答疑、

16、适应性测评、协作学习、虚拟实验环境等功能;实施标准化,规范教学资源建设,保证教学资源质量,逐步建成分布式学习资源库。(3)提高教学资源使用率的决策在教育技术设施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的初期,教学资源的学习使用率不高。原因是多种,有认识问题,有技术掌握不到位的问题,有组织引导问题,也有个人兴趣与否等问题。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有个过程,当教育技术应用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推广时,教学资源的使用率自然提高。然而,如何产生预期教学目标,决策时注意以下几点:加强教学资源的整体设计。各类媒体资源分工合理,发挥各自作用,媒体之间有机结合,相互补充,避免各类资源内容与功能的重复;关注网络教学资源的动态设计。跟踪学生学习行为,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资源;鼓励学生进步,发现优秀作业和作品及时展示;设计网络活动,不断和学生交流,点评学生的学习作业;做到教学过程的引导和监控;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和培养技术能力。教师不但自己开发课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关学习信息,编制相关学习内容的小课件。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自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