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学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48168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成像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平面镜成像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平面镜成像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平面镜成像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平面镜成像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镜成像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 物理 八年能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第 1 页 共 7 页2.3平 面 镜 班级: 姓名: 成绩: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2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通过观察提出假想、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概况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并初步养成甄别假设、调整探究计划的意识。3通过物、像、镜面三者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课前预习1、 _ 叫平面镜。我们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叫做物

2、体的_。2、探究虚像和实像(1)回忆小孔成像的实验,在实验中蜡烛的火焰的像 (填“能或不能” )出现在光屏上。这说明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 )像。(2)如果在平面镜后放置一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 )出现物体的像,这和小孔成像所成的像 (填“一样或不一样 ”)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存在”或“不存在” )的,这样的像叫虚像。学习过程: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结合自己照镜子的经历,猜一猜:猜一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有什么关系?(1)平面镜中的像在平面镜的_方。 (上/前/后)(2)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物

3、体本身大小可能_。(3)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可能_。(4)照镜子时,你举起左手,镜中的“你”举起的是_手。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 A 和 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 A,看一看,它的像是在镜 (上/前/后) 。2把另一个相同的棋子 B放到镜后并移动,使它与棋子 A的像重合,此时棋子 B的位置发现、提出问题设计并验证实验作出猜想和假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 物理 八年能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第 2 页 共 7 页就是棋子 A的像的位置。3观察并比较棋子 A的像与棋子 B的大小。4用

4、铅笔在白纸上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再描下棋子 A的棋子 B的像位置,画出它们的连线,并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棋子与镜面的距离。5把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卡片上能出现棋子的像。6移动棋子 A重复上面的实验,并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7实 验中要求玻璃 板如何放置? 。通过活 动可知:(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实/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相等/不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不相等) ;像与物体比较是 (正立/倒立)的,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 的。思考:4、探究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A探究中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B探究中使用刻度尺的目的: 。C探

5、究中为何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如蜡烛): 。D探究中如发现另一个物体始终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是 。 E.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F.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左右是否相反的? 。二、成像原理:1、人为什么能看到身边物体?物体 或者 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就看到了这个物体。2、人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物体因为物体的光经过平面镜 后进入人的眼睛。 3、平面镜后面的像是 形成的 (作图说明)三、成像应用1、成像: 。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3、还有哪些地方也相当于平面镜_、 _。 四、平面镜成像作图1识别图形(如图):对称法MN 表示_;AB 表示_;AB表示物体 AB 的_;实验序

6、号 1 2 3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ABMNO AB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 物理 八年能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第 3 页 共 7 页AB要用虚线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 AO AO ,AB AB 。2、某发光点 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 O1A和 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发光点 S的位置3、画出平面镜的位置课堂小结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课堂反

7、馈1. 身高 1.7m的人,站立在竖直悬挂的平面镜前 2m处,镜中的像到人的距离是_,像的高度是_;当人后退 1m,像到人的距离是_ _,像的高度是_ _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决定于 ( )A平面镜的大小 B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C物体本身的大小 D与以上三种因素都有关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 物理 八年能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第 4 页 共 7 页A BA B C D图 2图 12如图 1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面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自身的像应该是图 2中的 ( )3 (中考题)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 5m,小明准备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如图所示) ,则他应

8、坐在镜前_m 处。图中小明正在用手示意他所看到的“E”字朝向,其示意方向应与视力表中“E”字的实际朝向_(选填“相同”或“相反” )4如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在平面镜成像的图是 ( )5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的实际时刻是_6池中水的深度是 3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 ( ) A3m B6m C7 .6105km D3.8105km7 (中考题)在一些狭小的房间的墙壁上挂上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 ( ) A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两倍 B改变光路的性质C使房间内更明亮 D能成像8

9、、水面也和平面镜一样能成像,我们从水中看到空中的飞机是_像(填“虚” “实” ) ;若水深为 2 m,那么在 2000 m高空飞行的飞机所成的像距水面 m。9.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决定于( )A、镜面的大小 B、物体的大小 C、观察的角度 D、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10 (中考题)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的像,或由平面镜中的像画出相应的物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 物理 八年能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第 5 页 共 7 页平面镜成像实验1、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

10、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 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 _关系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 、B 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此实验应该做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原因是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 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相同的操作移去后

11、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 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像(填“虚”或“ 实”)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图甲) 。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图乙是他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 _图乙原放置玻璃板处图甲 纸张AB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 物理 八年能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第 6 页 共 7

12、页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 A 和 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 在寻找棋子 A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_ _(选填“ 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 B,使它与棋子 A 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3)移开棋子 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_ _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若棋子所成的像很暗时,则应该用 (5)此实验应该做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原因是 3、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2)如果有 3mm 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的指针位置,此刻钟的实际读数是( )A、8 点 2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