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量与变量说课稿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47825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量与变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量与变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量与变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量与变量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量与变量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量与变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量与变量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变量与函数 第一课时说课稿太平街学校 李玲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变量与函数中第一节课的内容。地位作用:(1)函数知识的开端 (2 )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折点。(二)说教学目标综上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2.能列简单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为学习函数的定义做准备。2 通过几个熟悉

2、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常量与变量,有助于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情感态度价值观:2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合作探究,感受生活中函数存在的普遍性,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难点:如何识别判断变量。第二部分:教法与学法分析:1.说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有利于学生体会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而采用“339”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课堂学习、课后自学方式,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

3、意识。2.说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部分: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学生能够较为有条理的思考.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以前学习的知识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授过程中大可以利用这3一特点,让学生举出大量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且与同学间合作发现变量与常量这一事实, 并能从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培养一种团队合

4、作精神,提高探索、研究和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一、课前学习(一 )教材导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71 页的有关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 根据教材中的四个问题填写下表:问题 不变的量 变化的量 这些量之间的关系式(1)(2)(3)(4)2. 由教材内容可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陈为_,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称为_.3. 请试着说出上述四个问题中德常量和变量。(二 )自主测评1. 圆的周长公式 C=2 r,这里的变量是_,常量是_.2. 某种报纸的价格是每份 0.4 元,买 x 份报纸的总价为 y 元。先填写下表,再用含 x 的式子表示 y.份数

5、/份 1 2 3 44价钱/元y 与 x 之间的关系是_,其中常量是_, 变量是_.3. 长方形相邻两边长分别是 x,y,面积为 30,则用含 x 的式子表示 y,y=_.在这个问题中,_是常量,_ 是变量。二、课堂学习(一 )教师指引,激情导学“万物皆变” 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 ;人体细胞的个数随年龄而变化; 气温随海拔而变化 ;汽车行驶里程随行驶时间而变化;这些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大量存在若能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的量,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认识世界。那么如何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千变万化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学时的学习。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事情提出问题,能引起

6、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二 )学生展示,质疑探究请各小组进行交流,互查昨天预习情况,对生成的问题学生小组互探、师生互探、得以解决,并归纳学习目标。【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遵循学生能学会的,小组能解决的,老师不要插手的原则,把 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学生归纳:5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关系的过程,直接获得探索变量关系的体验。(三 )拓展知识,训练巩固1.基

7、础巩固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1)用 20cm 的铁丝所围的长方形的长 x(cm)与面积 S(cm2)的关系。(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 与另一个锐角 之间的关系。(3)一个盛满 30t 水的水箱,每小时流出 0.5t 水,试用流水时间t(h)表示水箱中的剩水量 y(t). 2.下表是王辉从 4 岁到 10 岁的体重情况:年龄(岁) 4 5 6 7 8 9 10体重/kg 15.4 16.7 18.0 19.6 21.5 23.2 25.2这个问题中的变量是_。(4)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5,高 h 可以任意伸缩,三角形的面积 S 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中常量是_, 变

8、量是_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板演,要讲出思考的方法,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2.能力提升6(1)小军用 50 元去买单价是 8 元的笔记本,则他剩余的钱 Q(元)与他买这种笔记本的本数 x(本)之间的关系是 ( ) A.Q=8x B.Q=8x-50 C.Q=50-8x D.Q=8x+50(2)甲、乙两地相距 skm,某人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 t(h)与他的速度 v(km/h)满足 vt=s,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s 是变量 B. t 是变量C. v 是变量 D. s 是常量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口答,说出思考方法。3.拓展创新在 ABC 中,边 BC 上的高是 6cm,当三角形的顶点 C 沿边 BC所在直线向点 B 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_是变量,_是常量。(2)若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x(cm),那么三角形的面积 y(cm2)可以表示为_.(3)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从 12cm 变化到 3cm,则三角形的面积从_cm2 变化到_cm 2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并派代表上台,作图讲解。【设计意图】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让学生会列关系式,并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关系。(四)课堂小结,收获成长7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五)布置作业1.自学导学案 P 112 教材导读、自主测评、难点探究。2.归纳学习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