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分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46841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文化遗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世界文化遗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世界文化遗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世界文化遗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世界文化遗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文化遗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化遗产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0世界文化遗产分析踏入中博,丰厚的博物馆文化气息萦绕周身!徜徉其中,感受着我国五千年历史的厚重!走出博物馆,回味着其浓重的人文内涵!这也是我组同学对此次参观感受最深的!在中博漫步,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其十大镇馆之宝,这其中给我们最大震撼的两件就是厚重感的后母戊鼎和唯美精巧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后母戊鼎信步中博的我们无不为那人山人海阵势折服,好奇心驱使的我们快步到旁边,看准人缝,迅速插入,一尊四足大鼎映入眼帘。尽管小学课本和电视报道中已经见过无数次,但当我们第一次真正见到实物,我们还是被震煞了!鼎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具有极其崇高的意义。鼎盛行于商周时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

2、代,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 ,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 )随后听到漂亮的导游姐姐讲解道:“后母戊鼎于 1939 年 3 月 18 日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此后,历经磨难,躲过了日本侵略者的抢夺,新中国建立后,入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 16 世纪至公元前 11 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该鼎据考证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后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后母戊大方鼎,高 133厘米、口长 110 厘米、口

3、宽 78 厘米、重 832.84 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包括空心鼎足)浑铸,其合金成分为:铜 84.77%,锡 11.44%,铅2.76%,其他 0.9%。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 ,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我们旁边的几个貌似考古的人说:“这个鼎用是陶范铸造的,铸型由腹范、顶范、芯和底座以及浇口范组成,鼎腹的纹饰有可能使用了分范。 ” 2 / 10旁边的一个大叔问道:“鼎耳是后铸,附于鼎的口沿之上的吧?”有人答道:“耳的内侧孔洞是固定鼎耳泥芯的部位,不过也有人认为鼎耳先于鼎体铸造,然后嵌入铸型内和鼎体铸

4、接。 ”据我们观察,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后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后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后母戊鼎的提手文饰同样精美。两只龙虎张开巨口,含着一个人头,后世演变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一

5、般认为,这种艺术表现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慑力。现在却有人推测,那个人是主持占卜的,他主动将头伸入龙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胆量和法力,使民众臣服于自己的各种命令。这种推测也完全是有可能的,因为殷商时期,贞人主持占卜时经常牵着两头猛兽,在青铜器和甲骨文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图案。后母戊鼎形腹部铸有“后母戊”3 字,亦有人释作“司母戊” 。司母戊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 ,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 。针对后母戊鼎前后有两种说法:一说为, “司”读“祀” , “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鼎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所铸;另一说为“司”意为“后” ,后

6、就是王的意思,后母就是王的母亲。固然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字形可以正写或反写,但字音字义不变。虽然“司”和“后”字形一样,但把“司”的反写之形“后”读作“hou” ,这个读音下的字义是“君主” ,与“司(si)”义已不相同,这违反了甲骨文惯例。所以“后母戊鼎”还不能作为该鼎最后定名。由于中小学历史课本的广泛宣传,目前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名称更为有名。无论专家学者们怎么纠结于方鼎的名称,但后母戊鼎是现存的先秦时期最重的青铜铸件,反映了殷商青铜冶铸业的技术水平,是商周青铜器的代表作的这个事实是不会改变的! 3 / 10站在方鼎面前,一段过去的画面不由浮于眼前:商王武丁的儿子端坐在正殿之上,与众人商

7、议如何让父王的王权更紧握,让天下更安定。热闹的谈论中洋溢着人们对商朝长久存在的信心。忽然,有侍者来报,而且一脸恐惧惊慌之色。王子非常疑惑,赶忙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侍者悲痛的呼了一声“商后驾鹤西游了。 。 。 ”,便长跪不起。王子听了,更是悲痛欲绝,不想养育自己多年的母亲就这样与他别过,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不曾见到。他感到十分遗憾和愧疚,不仅没能让母亲更长寿,而且还在最后的时刻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造出一个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的大鼎来,以此纪念母后和报答母后的养育之恩。翌日,王子叫来家里的所有奴隶,并请来了为他设计大鼎的巫师,让巫师指挥这些奴隶一同赶制这尊鼎

8、,并且,若有不尽力者,一律斩首。王子特意吩咐巫师,这是意义非同小可的鼎,他要这口鼎能让以后世世代代的人都记住王后。巫师听后丝毫不敢懈怠,连夜设计鼎的大小、形状和其他细节。很快,巫师就为开工做了占卜,大吉,于是立即指挥奴隶们开始浇铸铜鼎。商朝时,虽然科技水平比较落后,但青铜器铸造工艺已达很高的水准。再加上人多力大,这鼎的铸造进展每天都有很大的突破。当然,也有不少无辜可怜的人,由于稍有懈怠而丧失了在贵族眼里一文不名的性命。融入无尽孝心的方鼎在每日火光冲天的铸造厂里终于被打造了出来。王子看后,大喜,重赏巫师。仔细端详过鼎,王子又命人在腹部加上“后母戊” ,以此表明这是专门为王后铸造的铜鼎。最后,王子

9、命众人,将这尊鼎埋在王后的墓中,作为永久的陪伴。几千年后,人们在施工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一块可以让铁锹变钝的应时候。把它挖出来,人们发现这是一口气势恢宏、年代久远的鼎。这,就是后母戊鼎!猛然,我从梦中惊醒,看见同学们已经随大队远去,我匆忙的环视着周围的朝代、文明的文物,他们或立,或卧,或藏于玻璃罩之中,或裸露于大殿之内,经历了数千年风雨的他们,哪一个不是承载这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啊?! 4 / 10彩绘鹤鱼石斧陶缸这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下午。灿烂的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中穿梭,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树下零零散散的坐着几名妇女。她们皮肤黝黑,衣着简陋。她们的面前摆放着一盆新鲜 的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野果,几

10、个小孩嬉笑着跑过,趁母亲们不注意从盆里偷拿几个果子,之后便欢快地跑开。女人们一边做着缝缝补补的工作,一边不时朝部落口眺望不知道什么时候那里开始热闹了起来。男人独有的雄浑声音传来,声音里充满了喜悦。她们知道他们一定又有了“大收获” 。也许是一头可以供全部落吃好几天的野猪,也许是一只皮毛健康的老虎它的皮毛是上好的制衣材料。男人们充满成就感地向部落里走来。他们头上飘扬着一面猎猎的旗帜。不同于别的以猛兽为图腾和信仰的部落,他们的旗帜上,画着一只白色的大鸟。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这个部落还远没有发展到如今规模的时候,有一天,部落首领在湖畔思索着如何壮大自己的部落。他冥思苦想,可是却始终没有结果。最后他内

11、心潜在的欲念向他呼唤着,也许一场战争是好的:白白拿来别人的水源和土地,还有人民。就当他打算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一阵微风吹来,在摇摆的芦苇荡中,他依稀看到了一只白色的神鸟。它体态端庄,正高傲地仰着头,在水与芦苇的边界行走着。它是那么的洁白,那么的轻盈,似乎马上就要与这世间的俗物隔断一切联系,翩翩然飞去神界。这是神谕吧,首领这么想着,内心的混沌似乎也被这阵清风吹散了。是啊,战争除了流血牺牲还能得到什么,只有和平与安宁的生活才是让一个部落繁荣昌盛的法宝啊!顿悟过来的首领从此以后便以和治国,由此换来了部落安稳舒适的生活,而那只白色的神鸟,从此便成了这个部落的图腾。每每看到它,部落的人民便会感受到一种内

12、心与世无争的平静,而他们,借以这份平静已然安然度过了许多年。直到有一天,这种平静被一种不寻常的喧嚣打破了。另外一支不知从哪里流浪过来的部落看上了这片富饶而肥沃的土地。起初,他们只是可怜巴巴的要求一点儿水,食物和驻留的土地。善良的本部落人民宽容地接纳了他们。他们给他们栖身之处,教会他们中的男人播种,打猎,教会他们中的女人纺织与缝补。两个部落的孩子整天追逐嬉闹,一切看起来还是依旧安稳美好。可是命运 5 / 10在冥冥之中走向了不应该走的道路。另外一个部落的人们不再满足于一小块安身之处,他们要更广阔的土地,更清洁的水源,更丰富的食物。于是在一个黑暗到预示着不幸的黑夜,一个本部落的居民依稀看到了原来白

13、色神鸟旗高高飘扬的地方,出现了一点火光。然后,数不清的火光燃起照亮了黑夜,在睡梦中惊醒的女人和小孩哭喊着,愕然发现自己已经处于一片火海之中。男人们怒吼着冲出屋子,发现白日里还友好的另一部落,此刻已然变成一匹匹凶恶的狼。一场战争开始了。多年生活在平静安宁中的本族,几乎已经忘却怎么样拿起武器与人搏斗。然而在血液里流淌着的对家园的捍卫之心,一直一直在支持着他们不要命的与对方搏斗。鲜血染红了白鸟白色的羽毛,战争一步步的在升级直到那关键的最后一战。或者说,那关键的最后一搏首领带领着男人们向敌人冲去,无数的石子如同雨点一般打在他们身上,带来的是持续钝钝的痛感。有人被长矛击中,或者被弩射中鲜血一路蔓延着。然

14、而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继续冲上去,直到首领,他们智慧而又勇猛的首领,将手中的长矛插入了最后一个敌人的胸膛。他们赢了,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神圣的白色神鸟旗再度猎猎飘扬。新的首领郑重其事的将在这场战争中壮烈身亡的勇士之骨,放入精心烧制的陶缸之中。缸上,由他们之中最伟大的艺术家,描绘了一只高洁自立的白鹳那是他们勇敢高洁的灵魂,一条垂死挣扎的鱼那是卑劣不堪的敌人,还有一把锐利的石斧那是他们部落至高无上的权利:追求和平,平静生活的权利。从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苍茫的历史岁月如何变迁,他总是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展示着远古祖先们伟大的智慧,讲述着那些曾经真实动人的故事。现如今

15、,这个代表了新石器时代艺术与智慧结晶的彩绘陶器作品被保管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继续发挥它独一无二的历史、艺术及教育价值。彩绘鹤鱼石斧陶缸于 1978 年在河南临汝阎村被发现,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幅绘画,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时期类型的艺术品。该器皿高达 47cm,口径宽达 32.7cm,作用为盛放人骨。虽然陶器上的绘画属于装饰性绘画,但其在构图意识、艺术风格、情节处 6 / 10理方面来看,却是一副比较完整的作品,并且可以说作者在绘画中表达了绘画应有的特征及技巧。首先,我们之所以可以将逃避上的绘画看作具有现代意义的绘画是因为画幅占据了整个逃避二分之一的地方,从此处可以说明该绘画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自由

16、的艺术创作作品,可以脱离陶器而独立存在。其次,巧妙的构图立意,鲜明的画面感和娴熟的绘画技巧都是我们可以将彩陶器上的绘画列入绘画的范畴之内。画面主要有一只鹤,一条鱼和一把斧子构成。位于左边的鹤昂首挺立,六趾抓地,二目圆睁,口含一条大鱼。而右侧则绘有一把石斧,斧头捆绑在树立的棍棒上端。其中,作者依据图中事物的特性对其做了不同的处理。作者为表现鹤洁白轻盈的羽毛,将其涂白一起展现这一特质。又将鱼与斧头用“勾线”的画法,用简练、流畅的粗线勾勒出其各自的轮廓,已具备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画法。所以,彩绘鹤鱼石斧陶缸上的彩绘已经可以被视作中国画的开端。此外,这一彩绘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鹤与鱼作为两个部落的图腾,表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图腾文化。而石斧则代表了权利,是首领所有实物的写真。而石斧之所以成为权利的象征是因为在新石器时代,石质工具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工具。这也是当时生产力水平的象征和代表。或许,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彩绘鹤鱼石斧陶缸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彩绘图案也算不上精美绝伦,但是,试想在距今几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