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诊治(个人经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46294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状疱疹的诊治(个人经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带状疱疹的诊治(个人经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带状疱疹的诊治(个人经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带状疱疹的诊治(个人经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带状疱疹的诊治(个人经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状疱疹的诊治(个人经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状疱疹的诊治(个人经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带状疱疹的诊治中医学名:蛇窜疮;蛇丹;缠腰龙;丹毒;蜘蛛疮;火带丹;西医学名:带状疱疹民间叫法:生蛇;飞蛇丹定义: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总体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表层特征:簇集成群的水泡、红斑,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排列成带状内在特征:神经痛,常表现为跳动式痛、闪电式痛、钝痛、阵发式痛,常会被误诊为内伤、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及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此点要与皮损结合诊断,此特征也是此病的主要特征之一病因病机:1. 感染毒邪,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致肝经火毒2. 感染毒邪,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湿化热致湿毒内蕴3. 感染毒邪,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以正虚血瘀为主诊断依

2、据: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好发部位:腰、胁肋部、胸部、背部、头面部(严重)前驱症状:发热(发烧) 、畏寒(发冷) 、倦怠、纳呆(此几种症状个别人可能没有表现出来) ,神经痛(肋 间 神 经 、 颈 神 经 、 三 叉 神 经 、 腰 骶 神 经 , 为 此 病 的 主 要 特征 之 一 , 也 容 易 误 诊 , 一 定 注 意 ! )皮损(表像):簇集成群的水泡(此点要注意与水痘区分,水痘为分散型单粒状水泡,特别发痒,内含清亮的液体,绕以红晕) ;单侧分布,带状排列,一般不越过中线(以背骨分中)不常见的症状:1. 不全性(顿挫性):无典型水泡,仅神经痛2. 大泡性:水泡特大3. 出血

3、性:水泡内容物为血性4. 坏疽性:皮损中心坏死5. 泛发性:恶性肿瘤、艾滋病、年老休弱者,全身起疱疹,常伴高热,井喷式呕吐,可并发肺炎、脑损害,病情严重,可致死亡6. 带状疱疹性脑膜炎:发疹时或发疹后 34 天,出现头痛、呕吐、惊厥或其它进行性感觉障碍,尚可有共济失调及其它小脑症状,临床罕见中医辩证诊治:1. 肝经郁热证(毒热症)证候: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燥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数治则:清肝火,解热毒(此也要注意祛风,中医里,风和火是一起来的)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泻肝汤主方:龙胆草 6 克,柴胡 10 克,黄芩 9 克,山栀子 9 克,泽泻

4、 12 克,木通9 克,车前子 9 克,当归 8 克,生地 20 克,生甘草 6 克实践见证:初起脊柱(背骨)痛;肋间神经(右肋骨内)痛,闪电式痛;倦怠;误诊为内伤,吃和外涂些祛伤药,没有收效,偶尔发现甲骨(腋窝平过后背)皮肤一簇群集水泡,并已经长大,水泡没有任何不适,以为是普通皮肤炎症,即用“999 皮炎平”涂,一天多后,也没有收效,并且右边前胸皮肤也相继出现簇群集性水泡,和证候描述相同,即用“阿昔洛韦软膏”涂,一天后,没法控制水泡漫延,右边皮肤断续出现新的水泡,并且出现头痛(跳动式痛,痛若爆裂) ;双眼痛(痛至无法睁开,怕光) ;口渴;大便干;发热发冷;呕吐;双脚沉重;意识些许模糊的症状。

5、因为病急,所以即找到会“灯火灸”的人, 此法自行也可操作之,取灯心草一根,约 3 寸长,一端蘸植物油(花生油等) ,点燃后迅速将燃着端接触水泡处,一点即起,不可久置,以免伤及皮肤深层,有水泡的地方都要点,要忍着疼痛!至此水泡已经控制,不再漫延,但其它症状尚未解决,看西医,开了药片,服后在药效时间内症状缓解,但过药效后,症状反复发作,至此发病时间已经有 7 天左右,观之舌质红,苔黄,脉像就不会把了!诊断为:肝经郁热,肝风蕴于体内,食积不化,风火体内相搏引起治则:泻肝热毒,疗肌解表,发汗,以熄肝风方剂:龙胆草 10 克,柴胡 10 克,藿香 6 克,勾藤 8 克,板蓝根 10 克,菊花 10 克,

6、连翘 10 克,金银花 10 克,威灵仙 10 克,蒲公英 10 克第一次熬:用 3 碗水熬至 1 碗水,服后会发汗,汗如水流,要注意擦汗,补充水分(多喝水)原渣再熬一次:用 2 碗水熬至 1 碗水至此,发热发冷感觉明显少了,不会再呕吐,其它症状也明显减轻接下方剂(连服两剂):龙胆草 6 克,柴胡 10 克,勾藤 8 克,板蓝根 10 克,菊花 10克,连翘 10 克,金银花 10 克,威灵仙 10 克,蒲公英 10 克,厚朴 10 克,茯苓 10 克,京夏 5 克熬法和第一剂相同,此时发热发冷症状消失,其它症状相继减轻,大便转正常再接方剂(连服两剂):龙胆草 3 克,柴胡 10 克,厚朴 1

7、0 克,茯苓 10 克,木香 5 克,生地 10 克,当归 5 克,蒲公英 10 克,威灵仙 10 克,板蓝根 10 克,金银花 10 克,菊花 10 克,连翘 5 克熬法和第一剂相同,此时其它症状相继消失注意:因为水泡用“灯火灸”过,为防皮肤感染和加速病愈,所以要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抹,直到干涸结痂2. 脾虚湿蕴证(湿毒症)证候:皮损淡红,疱壁松驰,破溃渗出,口不渴,食少腹胀,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则:健脾利湿方剂 :除湿胃苓汤加减除湿胃苓汤主方:(炒)苍术、 (姜炒)厚朴、陈皮、猪苓 、泽泻、赤 茯 苓 、 ( 土 炒 )白 术 、 滑 石 、 防 风 、 ( 生 研 ) 山 栀

8、子 、 木 通 各 9 克 , 肉 桂 、 生 甘 草 各 3 克3. 气 滞 血 瘀 证 ( 气 血 不 通 )证 候 : 皮 疹 退 后 局 部 疼 痛 不 止 , 舌 质 暗 , 苔 白 , 脉 弦 细治 则 : 疏 肝 理 气 活 血 , 重 镇 止 痛方 剂 : 逍 遥 散 或 桃 红 四 物 汤逍 遥 散 主 方 : 柴 胡 10 克 , 当 归 10 克 , 白 芍 10 克 , 白 术 10 克 , 茯 苓 10 克 , 灸甘 草 5 克 , 生 姜 2 片 , 薄 荷 3 克 ( 此 方 需 要 经 过 泡 制 )桃 红 四 物 汤 主 方 : 当 归 15 克 , 川 芎

9、8 克 , 白 芍 10 克 , 熟 地 15 克 , 桃 仁 9 克 ,红 花 6 克自 行 诊 断 指 引 :舌 质 和 苔 的 确 定 , 通 过 与 正 常 人 的 对 比 , 即 可 知 道 自 己 属 于 哪 一 种 ; 其 它 症 状 自己 可 感 觉 出 来 。相 关 图 片 资 料 :正常的舌和苔(舌质淡红,大小适中,苔薄而均匀)以 上 资 料 为 个 人 闲 暇 整 理 , 因 为 本 人 曾 得 过 此 病 , 深 知 其 苦 ! 希 望 此 份 资 料 对 有 需要 之 人 带 来 微 薄 帮 助 !一 定 注 意 : 生 病 期 间 不 可 乱 吃 东 西 , 只 可

10、 吃 猪 排 骨 汤 , 其 它 别 吃 ! ! ! 也 不 可 洗 水 ,谨 记 ! ! !网 上 整 理 资 料 :1. 中 医 舌 诊 :1.正 常 舌 舌 象 : 舌 质 淡 红 , 胖 瘦 适 中 , 舌 苔 薄 白 而 干 润 适 度 。 2.淡 白 舌 舌 象 : 舌 质 淡 白 , 舌 体 胖 嫩 , 舌 苔 白 色 稀 薄 。 意 义 : 多 为 胃 气 虚弱 或 气 血 不 足 。 3.苍 老 舌 糙 苔 舌 象 : 舌 质 淡 红 、 苍 老 、 白 苔 满 布 、 微 黄 、 粗 糙 如 砂 石 。 意义 : 湿 阻 脉 络 、 津 不 上 承 、 或 暴 热 伤 津

11、。 4.淡 白 舌 白 苔 舌 象 : 舌 质 淡 白 、 白 苔 满 布 , 中 部 厚 如 积 粉 。 意 义 : 阳 虚 热浮 , 可 见 于 阳 虚 而 外 感 湿 热 。 5.淡 白 舌 黑 燥 苔 舌 象 : 舌 质 淡 白 , 舌 体 胖 , 舌 苔 灰 黑 燥 裂 。 意 义 : 脾 失 健运 、 湿 浊 不 化 、 痰 湿 上 蒙 清 窍 。 6.淡 红 镜 面 舌 舌 象 : 舌 质 淡 红 而 嫩 , 边 有 裂 纹 , 舌 面 光 莹 无 苔 、 平 滑 如 镜 。 意 义 : 胃 阴 不 足 或 气 阴 两 虚 。 7.瘀 斑 舌 舌 象 : 舌 质 淡 红 偏 暗

12、, 边 有 瘀 点 、 瘀 斑 , 舌 苔 薄 白 。 意 义 : 瘀 血阻 络 , 气 血 壅 滞 。 8.淡 红 花 剥 舌 ( 地 图 舌 ) 舌 象 : 舌 质 淡 红 , 舌 体 歪 , 舌 苔 白 腻 有 剥 脱 , 呈 地 图状 。 意 义 : 胃 之 气 阴 两 虚 , 痰 湿 阻 络 。 9.红 舌 花 剥 苔 舌 象 : 舌 质 红 而 嫩 , 舌 苔 白 腻 花 剥 , 剥 脱 处 光 莹 无 苔 , 或 罩 白 色透 明 苔 。 意 义 : 湿 热 伤 阴 , 湿 浊 未 化 , 已 伤 阴 液 。 10 红 肿 胀 舌 舌 象 : 舌 质 红 , 舌 体 肿 胀 、

13、胖 大 、 不 能 缩 入 口 内 , 舌 尖 与 中 部 黄苔 , 舌 边 与 根 部 白 苔 。 意 义 : 湿 热 熏 蒸 , 血 热 上 壅 。 11 淡 红 紫 斑 舌 舌 象 : 舌 质 淡 红 , 舌 尖 舌 边 多 处 青 紫 成 片 , 舌 苔 白 腻 不 均 匀 ,中 间 苔 少 。 意 义 : 气 滞 血 瘀 或 久 病 气 血 不 续 。 12 淡 红 舌 白 厚 腻 苔 舌 象 : 舌 质 淡 红 , 舌 苔 白 厚 腻 。 意 义 : 气 虚 血 瘀 , 痰 饮 停聚 。13 淡 红 舌 厚 腐 腻 苔 舌 象 : 舌 质 淡 红 , 舌 体 略 胖 , 白 厚 腐

14、 腻 苔 满 布 舌 面 如 积 粉 ,表 面 微 有 淡 黄 色 。 意 义 : 湿 热 阻 滞 三 焦 14 淡 红 舌 黄 糙 苔 舌 象 : 舌 质 淡 红 , 舌 苔 黄 燥 , 粗 糙 如 砂 石 。 意 义 : 胃 肠热 结 夹 湿 , 湿 热 化 燥 。 15 红 舌 黑 腻 苔 舌 象 : 舌 质 红 , 苔 厚 腻 , 边 白 黄 中 间 黑 色 。 意 义 : 虚 阳 上浮 , 湿 热 内 蕴 。 16 红 舌 无 苔 舌 象 : 舌 质 红 而 嫩 、 中 有 裂 纹 , 除 舌 边 有 少 许 残 存 之 苔 外 , 余 光莹 无 苔 。 意 义 : 胃 肾 气 阴

15、两 伤 。 17 齿 痕 舌 舌 象 : 舌 质 略 红 , 舌 体 胖 大 而 齿 痕 , 舌 中 间 有 纵 裂 , 苔 薄 白 而 颗 粒粗 松 。 意 义 : 脾 虚 湿 滞 , 兼 有 内 热 。 18 裂 纹 舌 舌 象 : 舌 质 略 细 , 多 数 纵 裂 如 刀 割 , 舌 苔 薄 白 。 意 义 : 素 有 阴虚 , 真 阴 不 足 , 虚 火 上 炎 。 19 裂 纹 舌 舌 象 : 舌 质 淡 白 透 青 紫 , 舌 体 胖 大 , 中 有 深 裂 纹 , 舌 边 裂 纹 如 刀 割 ,舌 苔 白 腻 而 不 匀 。 意 义 : 气 血 俱 衰 , 肾 阴 不 足 。 20 红 舌 白 腐 苔 舌 象 : 舌 质 红 , 舌 苔 白 厚 , 颗 粒 粗 松 ,如 豆 腐 渣 堆 于 舌 面 。 意 义 : 痰 食 内 聚 , 湿 热 蒸 腾 。 21 红 舌 黄 腐 苔 舌 象 : 舌 质 红 , 有 红 点 , 舌 体 苍 老 , 舌 苔 由 白 转 灰 黄 , 厚 腐 堆起 , 上 有 横 直 裂 纹 。 意 义 : 湿 热 秽 浊 蕴 结 于 里 。 22 暗 红 舌 焦 黄 苔 舌 象 : 舌 质 红 而 偏 暗 , 苔 焦 黄 如 锅 粑 , 厚 而 有 裂 。 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