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46200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建筑设计原理!!(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住宅设计原理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一、定义:1、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起来的。2、 住居:在住居学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以居住为核心的活动及行为,从空间构成上,住居不仅指单幢建筑,而且包括相关的外部环境,即庭院、房与房间空隙、屋外场地等。日本的住居学理论二、住宅分类:1、 按楼宇形体分:板式住宅、塔式住宅2、 按居住单元组合:外廊式住宅、内廊式住宅、单元式住宅3、 按建筑层数:低层住宅(3 层)多层住宅(46 层)中高层住宅(79 层)高层住宅(10 层)超高层住宅(100 层)三、影响住宅建筑的建造因素

2、:1、 自然环境因素2、 社会条件因素3、 国有土地资源状况、市政设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4、 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设备等因素四、研究方法:1、 人类学2、 社会学:社区邻里、老年人住宅、相对平穷地区住宅3、 行为学:行为建筑4、 生理学:人体尺度与比例5、 生态学:生态住宅五、传统居住:1、 坑居2、 穴居:为了便于升降 墙壁3、 木结构建筑:位于地面上,面积扩大;外墙内使用密集的小木桩,同时为稳定木架、外墙加厚(1m厚土墙) ;室内木桩加粗,室内用隔墙夏商时期土墙周、春秋战国时期:中轴线对称平面形式;用木桩将门一分为二;堂面积大于居住部分的房与室;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秦汉时期:小型住宅

3、:变化丰富。有方形、长方形、曲尺形、平行房屋、组合住宅;中型住宅:有明显的中轴线,以四合院为单位组成建筑群。建筑技术发展:木结构、砖墙、屋檐。两晋、南北朝时期:住宅与园林初步结合;室内家具发生变化,椅子出现。隋唐时期:均衡对称;中轴线。宋辽金时期:四合院的发展,出现街市的形式;穿堂;廊屋代替回廊;园林与住宅紧密。元明清时期:各地域民居逐渐成熟;窑洞建筑出现;清末集体住宅出现客家楼;住宅与园林的结合达到高峰。第一节、概述A 定义:户型:是根据住宅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套型:为满足不同户型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B:住宅套型设计的

4、目的:为了不同户型的住户提供适宜的住宅套型空间。这既取决于住户家庭人口的构成、家庭生活模式,又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空间组合关系、技术经济条件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一、家庭人口的构成:1、 户人口规模:指家庭人口数量的多少和家庭组织范围的大小。19504.05 人/户;1985 3.75 人/ 户;19903.34 人/户;20003.21 人/户2、户代际数:指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代际数。3、家庭人口结构:指住户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单身户、夫妻户、主干户等) 。4、影响户型变化的因素:社会形态;住房条件;家庭关系;人口结构。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1、社会

5、形态与套型模式:居室型(生存型) 、方万型(温饱型) 、起居型(小康型) 、表现型(理想型) 。2、家庭生活模式与套型模式:家务型、修养型、文化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三、套型居住环境与生理:1、首先其空间形式满足人的生理活动需要,其次空间的质量也须符合人体生理上的需要。2、我国的住宅建设:试点小区小康示范小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健康住宅居住模式:温饱型小康型后小康型分配方式:实物分配实物+货币货币分配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1、居住环境心理需求: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私密性与开发性;自主性与灵活性;意境与趣味;自然回归性。第二节、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A、 功能空间可以归纳:居住、厨卫、交通三大类。B

6、、 居住功能划分: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食。C、 房间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1、 构造尺寸:指静态的人体尺寸。功能尺寸: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模数:19431944 年,柯布西耶发展出的一种灵活构图体系模数。将人体分为: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臂 4 个部位。距地面距离:86、113、183、226(cm)黄金比例关系:86/1132/1+5 比例是一切建筑中细部和整体服从一定的模数量,从而产生均衡的方法。2、 生活空间与行为:“行为单元”抵制尺度:人体和人体动作所占的尺度范围;为完成行为而使用的家具、设备、器皿所占用的空间。3、 生活空间解标:户外公共交通空间走廊、楼梯。设计要点:方便通行

7、的有效宽度(人走、搬物) ;楼梯坡度是否适合老人和儿童。规范规定: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1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有栏杆,不应小于 1m。踏步尺寸:宽0.26m,高 0.175m 。楼梯扶手高度0.9m,垂直杆件间净空 0.11m 。高层阳台栏杆高1.1m,多层 1.05m 。一、起居空间1、卧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96 年,住宅户内居室面积由哪几部分组成?)主卧:1015m,不得小于 10m,短边净尺寸3000mm。次卧:612m,不得小于 6 m,短边净尺寸2100mm。2、 起居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面积约在 1225 m,短边净尺寸宜在 34m 之间。3、 工作学习室平面尺寸与家

8、具布置:其短边净尺寸2100mm。4、 餐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最小面积5 m,短边净尺寸 2.1m 。 保证就餐与通行。设计要求:1、卧室(隐私):主卧中床、床头柜等用具空间的满足。主卧与卫生间、藏衣室关系。老人室与卫生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个人房间、儿童房中独立性强的读书区等的设置。2、 书房、工作间:书房:使用情况、书架位置、设备情况。工作室:绘画、音乐等特殊要求的空间。3、起居室:设备布置与操作空间;适应性与可变性(满足家具的灵活布置) ;门窗位置对家具布置的影响;与家庭生活空间的关系(动静区分) ;与入口的关系,以及与户外的关系。4、餐厅:与进餐方式相适应的空间尺度;与厨房的关系;与

9、起居室的关系;与入户的关系,以及与室外的关系。5、门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房间门:宽度900mm,高度2000mm(对于起居室的墙面上尽量少开门窗)阳台门:宽度700mm,如能在一端留出 500mm 墙段再设门,有利于墙角布置家具。 壁橱门:可设在房间门后,保持墙面完整性。窗的尺寸:窗台距地面高度900mm,窗洞高 1500mm从室内家具布置考虑,宜有一墙角外墙段宽度在 0.91.4 满足床位布置。6、居室空间设计与处理:国外住宅净高 2.5m 左右,我国规范规定:普通住宅层高2.8m二、厨卫空间(2000 年试题,列出中式厨房、主副食部分的加工流程)(一)厨房1、按照人体功效学原理,分析人体活

10、动尺度,序列化的布置厨房设备和活动。按照洗切烧的程序布置,尽量缩短行走路线。2、流程:食品购入贮藏清洗配餐烹调备餐就餐清洗贮藏3、厨房尺寸与设备布置形式:面积:46,不得小于 4布置方式:单排型(净宽1500mm) 、双排型(净宽 1800mm ,双排设备净距 900mm) 、L 型、U 型在北方寒冷地区,炉灶不应靠窗口布置,否则寒风入侵影响炉灶温度。南方地区,炉灶宜靠近窗布置,利于通风散热。厨房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还应考虑机械排烟。(二)卫生间1、卫生间的基本设备与人体活动空间尺度的需要2、总面积 35,不应小于 33、厕所门外开时:0.9x1.2m ,门内开时:0.9x1.4m4、卫生间地

11、面、墙面考虑防水措施、地面的防滑和排水5、卫生间管道设计应短捷合理、隐蔽、美观。三、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一)交通联系空间:包括门斗、前室、过道、过厅、楼梯等。1、门斗尺寸净宽:1.2m,方便家具搬运2、过道净宽:通往卧室、起居室1000mm,通往辅助用房 900mm3、户内楼梯净宽:当一边临空时75mm,两边为墙900nm。踏步宽220mm ,高度200mm,扇形踏步:内侧 250mm 处220mm。(二)贮藏空间(2000 年已考,住宅贮藏物品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1、独立式贮藏:单独利用一个房间作为储藏,防尘好、储存空间完整。2、家具贮藏:利用一面空墙存放,封闭、储藏家具。3、嵌入式贮藏

12、:利用已有空间的隔墙,通过一道推拉门限定贮藏空间。(三)室外空间(阳台、露台、户内庭院)1、阳台:分为生活阳台、服务阳台凸阳台:悬挑出外墙,也称挑阳台。视野开阔、日照通风良好,但私密性差,有相邻视线干扰,出挑深度在 10001800mm。凹阳台:阳台凹入室内,结构简单,使用安静隐蔽。半凹半凸阳台:兼有凸、凹阳台的优点,避免了凸阳台出挑深度的局限。封闭式阳台:将以上三种阳台临空面安装玻璃。构造要求:保证安全、牢固、耐久,阳台标高低于室内标高 30150mm。并应有排水防滑措施。阳台栏杆:低层/多层 h1.05m,中高层 h1.1m,但不超 1.2m。2、露台:指其顶部无覆盖遮挡的露天平台。(四)

13、其他设施:1、晾晒设施2、垃圾处理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套型空间的组合:将户内不同功能的空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满足不同住户的使用需要,并留有发展余地。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1、功能空间与生活行为的关系2、功能空间之间的关系(A)我国住宅功能发展阶段、特点:1、分离顺序:B K WC D L S 厨房合用 独用厨房 独立卫生间 独立餐厅 独立起居室 独立书房2、套型:K 型、BD 型、LDK 型、LDKS 型3、发展阶段:就寝分离、食寝分离、动寝分离、公私分离(B)套型空间规模确定原则:(P23 96 年已考住宅户内组织设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1、合理分室原则:功能分室

14、/ 生理分室2、合理分区原则:公私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代际分区3、功能重叠原则:专用重叠、合理重叠4、卫生间标准:专用卫生间、公用卫生间(C)厨房和卫生间的布局(洁污分区、公私分区):公用卫生间、专用卫生间1、相邻布置2、分离布置(D)住宅套型规模:1、家庭规模2、功能分室标准3、生理分室标准4、功能叠合标准5、卫生间标准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1、每套只有一个朝向(避免不利面,如西晒)2、每套有相对或相邻两个朝向:主要房间及厨房分别占据两个朝向的外墙(保证主要房间的日照,不利通风组织)两个朝向都布置主要房间,易于组织室内通风主要房间、厨房、卫生间可组织独立的通风系统(造成房屋进深浅,经

15、济性差)3、利于平面的凹凸及内部设天井来组织朝向及通风。三、套型的空间组织类型(96 年已考,单元式多层住宅设计中,户内房间内组合形式有哪几种?) (6 种类型)1、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住标准、户型类别、功能分区、朝向通风、生活习惯等。2、类型: 餐室厨房型(DK 型)小方厅型(BD 型)起居型(LBD 型、LBD 型、LBD 型、BLD 型)起居餐厨合一型(LDK 型)三维空间组合型:a、变层高住宅:先套内功能分区后,将次要空间布置在层高较低空间内,将家庭室等布置在层高较高的空间内,使空间高效利用。b、复式住宅: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形式将家具尺度与空间尺度结合,充分利用空间、节约空间体积。c、跃层住宅: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室内空间丰富。流动空间组合型:SOHO四、空间的灵活分隔1、套型空间的灵活分隔:指在不改变建筑结构构件和外维护结构的情况下,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重组套内空间,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和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2、可灵活分隔的住宅体系:SA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