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经验做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45463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经验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各地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经验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各地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经验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各地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经验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各地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经验做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地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经验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经验做法(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地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经验做法 南京市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情况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提出和发展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但在发展上存在集聚度不高的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通过具有同一性、关联性和互补性的各类服务业企业集中到一个地区,实现服务共享、信息共享、管理共享、环境共享,有利于提高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度,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对带动全社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具有较大意义。因此,在深入分析我市现实状况、正确把握现代服

2、务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2005 年 9 月,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调研、梳理,推出了首批十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括龙潭物流基地、王家湾-丁家庄物流基地、南京空港物流基地、幕燕金属物流中心、南京高新区软件园和徐庄软件园、江苏工业设计园、城南商贸集聚区、城北商贸集聚区、江北商贸集聚区、河西新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06 年,又梳理推出了 12 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括南京化工物流基地、宁南 IT 软件研发集聚区、新街口现代商务集聚区、晨光创意产业集聚区、 “一山三泉”休闲旅游集聚区、下关滨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淳旅游休闲集聚区、六合生态旅游集聚区、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傅家边农业旅游集聚区、中华门内外

3、秦淮河休闲集聚区、江东软件城,目前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经达到 22 个。在此基础上,我市还梳理了一批以改造的旧工业厂区和楼宇为代表的微型服务业集聚区。去年按照江苏省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要求,经过申报和统一评审,我市有 11 家集聚区获得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称号,今年又有 2 家集聚区获得省级称号,13 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占到了全省总数超过五分之一。二、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主要做法一是抓规范管理。在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对集聚区形态以及如何对集聚区进行建设和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入。为了规范和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2007 年省、市先后出台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意见,明确了

4、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态、功能和认定条件,进一步规范了集聚区的建设和管理。在宁政办发200737 号关于转发市发改委的通知中,根据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提出了八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态,包括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现代物流园、商贸暨产品交易市场、文化服务业集聚区、旅游休闲集聚区。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认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在国家批准的经济开发区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有明晰的产业布局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有相对明确的四至范围;在现有经济开发区内,或者通过中心城市主城区改造、工业企业“退二进三” 、高校科研院所存量土地和资产以及古旧建筑群保护性开发,产业集聚和产业特色已形成一定规

5、模,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建筑面积在 1 万平方米以上,入区企业 30 家以上,吸纳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较为合理规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较为完善,有一定公共服务能力的区域;按照整合市场、信息化改造、功能完善等要求,提升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有条件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区域;已经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批准的软件、物流等其他园区。同时,明确市发改委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牵头部门,负责规划指导、协调管理、统计考核、资格认定等工作;各区县政府、省级以上开发区负责本区域内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工作;二是抓规划编制。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引导,督促全市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围绕其核心

6、功能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目前,大部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发展规划;三是抓组织机构。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办公室主任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我委,主要任务是对集聚区建设情况进行跟踪并对建设中存在问题予以及时协调解决。首批十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每一个集聚区由一名市领导牵头负责,各项目所在区县和开发区主要领导为项目责任人。同时,要求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集聚区内的统一管理。目前,各区县已相继成立了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办公室、领导小组或集聚区管委会,明确了专人负责集聚区的推进工作;四是抓平台建设。督促各集聚区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加快服务平台

7、、信息平台和统计平台的建设,提高对区内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行“一站式”全过程服务;五是抓制度建设。建立了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考核制度,2007 年制定了南京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评价考核办法 ,并依据该办法组织了对集聚区的考评,邀请了包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高校知名学者在内的十几位专家对各集聚区的发展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最终得分纳入各区县服务业年度目标的考核范围。与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立了联系制度,加强了与集聚区内重点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集聚区建设进度,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并以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简报的形式及时通报交流集聚区建设情况;六是抓招商引资。我们充分利用“重洽会” 、 “金洽会

8、”、2006 和 2007 两次“南京香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说明会”等平台,通过举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介说明暨专场招商活动” 、 “南京-香港服务业发展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七是加大扶持力度。在南京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意见中,明确了凡是入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企业可享受一般工业企业在省级开发区的水、电、气价格;可优先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优先办理农用地转(征)用报批手续;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扶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重大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和贴息等政策措施。同时,在安排每年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时,重点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公共平台建设等项目

9、给予了资金倾斜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进展情况我市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吸引了大批服务业企业入驻,已经成为南京承接和集聚现代服务业生产力的重要载体。2007 年,11 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 149.2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 65.5 亿元,入区企业数达到 1201 个,集聚区就业人数达到 3.3 人;22 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 450.94 亿元,入区企业数 2000 多家,累计就业人员 11.2 万人。今年以来,我市 13 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 146 亿元,完成投资 22 亿元,新增入区企业 766 家,累计入驻企业近 2000 家,累计就业人员达到 4.3

10、 万人;22 个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 572 亿元,完成投资 105 亿元,新增入区企业 2489 家,累计入驻企业超过 5000 家,累计就业人员达到 13.2 万人。集聚区引领发展和集聚企业的功能得到了较好体现。 从产业结构上看,集聚区建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在 13 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中,全部都是生产服务业;在 22 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中,生产服务业主导的占到了 60%以上;在产业门类上,软件、研发、设计、创意,以及金融、服务外包、第三方物流等占有较大比重。从发展成效上看,集聚区较好地解决了在城区发展中工业企业外迁所带来的既有资源合理利用和产业功能完善

11、的问题,起到了强化产业支撑的作用,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受到了高度重视。从工作开展上看,建设集聚区已经成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在近年我市的服务业招商引资中,各区县均把集聚区建设作为招商的重点,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集聚区的品牌效应有所凸显。四、下一步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工作重点集聚区的重要作用是要通过打造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吸引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龙头企业聚集,成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示范区、样板区。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南京“十一五”期间实现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下一步,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以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引导和督促各集聚区抓紧

12、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细化集聚区与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规划在产业和空间上的对接,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二是强化引资引智力度。加强集聚区的策划和包装,大力吸引国际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资本进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扶持资金,利用各种融资手段,扩大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规模,实现以存量带动增量,集聚发展动力。进一步加强以各区县、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主体,以集聚区招商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大力加强对服务业领军企业和人才的引进,提升集聚区的能级和水平。三是强化服务机制。大力培育一批以改造的旧工业厂区和楼宇为代表的微型服务业集聚区。加大对集聚区的政策扶持力度

13、,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实现行政资源向集聚区倾斜。督促各集聚区加快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平台以及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实现“一站式”全过程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帮助解决集聚区建设中的难题,共同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四是强化责任机制。各集聚区都要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对集聚区的推进负责。加大服务业集聚区考核力度,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纳入服务业年度目标的考核范围。组织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入区企业情况、投入、产业、税收、就业以及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等指标进行评估,淘汰不合格的集聚区,并将具备条件的集聚区及时纳入省、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管理。无锡市服务业集聚

14、化发展情况今年,我市在宏观调控形势比较严峻的大环境下,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147.82 亿元,同比增长 13.6%。其中,服务业增加值872.8 亿元,同比增长 14.8%,在全省排位第三。现就我市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市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发展起步较早,主要特点是:(一)数量加速扩张。截止目前,全市拥有集聚化片、区、园 502 个(其中,各类市场 452 个,包括消费品市场 345 家、生产资料市场 98 家、生产要素市场 9家) ,就省市两级认定的集聚区而言,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9 家,市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15 家。(

15、二)贡献日趋增大。全市集聚化载体营业收入(成交额)接近 4000亿元(其中市场 2870 亿元) 。2007 年,全市 7 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达到 738.07 亿元,占全市集聚类服务业载体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18.5%。税收贡献达到 16.97 亿元,进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的企业 1690 家,从业人数 50115 人。2008 年上半年原 7 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达到 518.12 亿元,同比增长 40.4%,加上新近成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的无锡通江物流园、中国陶都陶瓷城的情况,9 家省级集聚区营业收入达到 614.49 亿元,据初步测算,全市集聚化服务业载体营业收入在 2050

16、亿元左右,9 家省级集聚区的贡献率达到 30%。省市两级重点集聚区的贡献率超过 33%。(三)特色更加明显。1、传统型优势业态集聚区强势提升。中国江南现代产品市场集群、江阴港口综合物流园两家省级集聚区以发展物流促进市场型集聚区发展,市场型集聚区大跨越发展,2007 年上述两家集聚区营业收入达到 595 亿元,区均营业收入超过 297.5 亿元,接近 300 亿元。2008 年上半年,两家集聚区营业收入达到 407.1 亿元,相当于 2007 年的 68.4%,区均营业收入已经超过 203.55 亿元。2、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加速成长。从我市 4 家科技型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看,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58.18 亿元,同比增长 126.7%,这样的增速令人鼓舞。3、集聚区对“服务外包示范区” 、 “动漫基地”发展的支撑作用凸显。服务外包方面,2007 年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 260 家,其中,全球服务外包 100 强投资企业 3 家,获 CMMI3 级以上国际资质认证企业 17 家,新增 300 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