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铁塔产品出厂质量检验规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45263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电线路铁塔产品出厂质量检验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输电线路铁塔产品出厂质量检验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输电线路铁塔产品出厂质量检验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输电线路铁塔产品出厂质量检验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输电线路铁塔产品出厂质量检验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电线路铁塔产品出厂质量检验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电线路铁塔产品出厂质量检验规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输电线路铁塔产品出厂质量检验规程1. 目的规范本公司输电线路铁塔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工作,确保铁塔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并经自检合格,包装完毕待发的产品。3. 依据 GB/T2694-2010 等标准编写4. 检验方法、批、抽样等按 GB/T2694-2010 标准第 7 条和相关标准或依附表规定执行。5. 原辅材料技术要求5.1 钢材5.1.1 产品所使用的钢材应按设计文件要求的规格和等级选用,其各项质量指标应符合相对应的GB/T699、GB/T700、GB/T702、GB/T706、GB/T709 、GB/T1591 、等标准要求,且应具有

2、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并经复检合格后使用。钢材取样批次、数量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5.1.2 钢材应具有可追溯标记,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有可追溯标记被分割,应于材料分割前完成标记的移植。5.1.3 热扎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应符合 GB/T709 的 N 类偏差的规定。5.1.4 钢材的表面质量:表面不应有裂缝、折叠、结疤、夹杂和重皮:表面有锈蚀、麻点、划痕时,其深度不应大于该钢板厚度允许负偏差值的 1/2,且累计误差应在允许负偏差范围内。5.2 紧固件5.2.1 紧固件规格、等级及防腐形式按设计文件要求选用,其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对应的2GB/T41、GB/T95

3、、GB/T805、GB/T3098.1、GB/T3098.2 、GB/T5780 、DL/T764.4 等的规定。5.2.2 8.8 级及以上的高强度螺栓应有强度和塑性试验的合格证明。5.2.3 紧固件采用热浸镀锌防腐,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对应的GB/T13912、DL/T764.4 等的规定,其中镀锌层厚度满足 GB/T13912 的规定。5.2.4 紧固件的其他要求按国家相关标准执行。5.3 焊接材料5.3.1 焊接所使用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相对应的GB/T5117、GB/T5118、GB/T5293、GB/T8110、GB/T12470 、GB/T17493 等标准

4、规定和设计要求。5.3.2 焊条表面药皮不应有脱落、受潮现象:焊丝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应有毛刺、划痕、锈蚀和氧化皮及其他对焊接性能或焊接设备操作性能有不良影响的杂质存在。5.3.3 每种焊材第一次使用前应进行熔敷试验。5.4 防腐处理材料5.4.1 锌锭、锌丝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应符合 GB/T470 的规定,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并经复检合格。5.4.2 其他表面防腐处理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6. 输电线路铁塔产品出厂质量检验本规程主要用于输电线路铁塔产品出厂质量检验。6.1 检验前的准备工作6.1.1 质检员按规定穿好工作服,带好防护用品。6.1.2 按产品带好图纸、工

5、艺流程卡(表) 、样杆(板)及该产品检验所需要的检验器具,检验器具必须经国家检测部门鉴定合格后方使用。6.2 检测项目3钢材外观、尺寸、材质、零部件、焊接、焊接件装配、试组装、热浸镀锌、包装、储存、运输等。6.3 检验方法、批、抽样等按 GB/T2694-2010 标准第 7 条和相关标准或依附表规定执行。7 零部件检验7.1 切断和标识7.1.1 钢材切断后,其断口上不应有裂纹和大于 1.0mm 的边缘缺棱,切断处切断面平面度不大于 0.05t(t 为厚度,且不大于 2.0mm,割纹深度不大于0.3mm,局部缺口深度允许偏差 1.0mm)表 1 切断的允许偏差 mm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

6、图1 长度 L 或宽度 B 2.02 切断面垂直度 Pt/8 且不大于 3.03 角钢端部垂直度 P3b/100 且不大于 3.07.1.2 标识7.1.1 Q235 钢材材质代号不作标识;Q345 钢材材质代号采用 “H”进行标识;Q420 钢材材质代号采用“P”进行标识;Q460 钢材材质代号采用 “T”进行标识。工程代号在合同或招标技术文件中应作统一规定,以简单明晰为原则。7.1.2 标识的钢印应排列整齐,字形不应有缺陷,字体高度为 8mm18mm。材料厚度不大于 8mm 时,钢印深度为 0.3mm0.6mm,材料厚度大于 8mm 时,钢4印深度为 0.5mm1.0mm。钢印附近的钢材表

7、面不应产生明显的凹凸面缺陷,并不应在边缘有裂纹或缺口。7.1.3 钢印不宜压在孔位或火曲部位,焊接部件的钢印不应被覆盖。7.2 制弯7.2.1 零件制弯后,其边缘应圆滑过渡,表面不应有裂纹和明显的折皱、凹面和损伤,划痕深度不应大于 0.5mm7.2.2 零件制弯后,角钢边厚最薄处不应小于原厚度的 70%。7.2.3 零件豁口制弯时,切割处应采用相同材质和厚度的材料补焊,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焊缝要求,且焊缝外不应影响安装。7.2.4 零件热弯后宜自然冷却,必要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使其缓冷。7.2.5 制弯允许偏差按表 2 规定。表 2 制弯允许偏差 mm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1 曲点(线

8、)位移 e 2.0钢板 5L/1000接头角钢,不论肢宽大小 1.5L/1000b50 7L/100050100 3L/1000注:b 为角钢肢宽。7.3 制孔7.3.1 制孔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缺陷,大于 0.3mm 的毛刺应清除。制孔后孔5壁与零件表面的边界交接处,不应有大于 0.5mm 的缺棱或塌角。制孔允许偏差按表 3 规定。表 3 制孔的允许偏差 mm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非镀锌件d +0.80d +0.5-0.31 镀锌件d 1-d 0.12t2孔径围度 dm-d1.23 孔垂直度 S0.03t且2.04 准距 a1,a2 1.05 排间距离 S 1.0同组内不相邻两孔距离

9、S1 1.0同组内相邻两孔距离 S2 0.5相邻两孔距离 S3 1.06不相邻组两孔距离 Sd 1.5端距和边距 Sd 1.57端边距切角边距 Sg 1.5d80 1.08塔脚底板镀锌后孔径d80 2.06L-与外接角钢塔接长度 R-外包角钢内圆弧半径孔间距 2.0当钢材材质为 Q235 且厚度大于 16mm,钢材材质为 Q345 且厚度大于 14mm,钢材材质为Q420 且厚度大于 12mm,钢材材质为 Q460 的所有厚度及挂线孔均应采用钻孔。冲孔孔径的测量位置应在其小径所在平面内进行。注:孔圆度中 d 为公称直径。7.4 清根、铲背和开坡口7.4.1 清根、铲背和开坡口允许偏差按表 4

10、规定。表 4 清根、铲背、开坡口的允许偏差 mm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t10 +0.3-0.41016 +2.0-0.6长度 L1+5.0-2.02铲背 圆弧半径R1+2.00开角 a 5.03开坡口 钝角 c 1.08 焊接8.1 焊缝外观质量8.1.1 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缝与基体金属间圆滑过渡,以及用放大镜和焊缝检验尺检验。8.1.2 当焊缝外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用表面无损探伤进行缺陷检测;7A)外观检查发现裂纹时,应对该批中同类焊缝进行 100%的表面探伤;B)外观检验怀疑有裂纹时,应对怀疑的部位进行表面探伤;C)设计图纸规定进行表面探伤时。8

11、.1.3 一级、二级、三级焊缝外观质量标准应符合表 5 规定。表 5 焊缝质量等级及外观缺陷分级 mm项目 允许偏差焊缝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0.2+0.02t 且1.0 0.2+0.04t 且2.0未焊满( 指 不 足 设 计 要 求 )不允许 每 100.0 焊缝内缺陷总长小于或等于 25.00.2+0.02t 且1.0 0.2+0.04t 且2.0根部收缩 不允许长度不限咬边 不允许0.05t 且0.5;连续长度100.0 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总长 0.1t 且 1.0 ,长度不限裂纹 不允许弧坑裂纹 不允许 允许存在个别 5.0的弧坑裂纹电弧擦伤 不允许 允许存在个别电弧擦

12、伤飞溅 清除干净缺口深度0.05t 且0.5 缺口深度0.1t 且1.0接头不良 不允许每 1000.0 焊缝不得超过 1 处焊瘤 不允许表面夹渣 不允许 深 0.2t长 0. 5t且 20.0外观缺陷表面气孔 不允许 每 50.0焊缝内允许直径 0.4t且 3.0 气孔 2个;孔距 6 倍孔径咬边如经磨削修整并平滑过渡,则只按焊缝最小允许厚度值评定。注:t 为连接处较薄板厚度。8.2 焊缝外形尺寸8.2.1 对接焊缝外形尺寸偏差应符合表 6 的规定表 6 对接焊缝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mm项 目 允 许 偏 差 示 意 图对接焊缝余高 C 一、二级 三级8B6;03.0角焊缝余高 Chf6; 0

13、1.5hf6;03.08.2.3 焊缝的宽度尺寸I 形坡口对接焊缝(包括 I 形带垫板对接焊缝) ,见图 1,其焊缝宽度 B=b+2a。非 I 形坡口对接焊缝见图 2,其焊缝宽度 Bg+2a。焊缝宽度应符合表 8 的规定,焊缝最大宽度 Bmin 和最小宽度 Bmin 的差值,在任意 50mm 焊缝长度范围内偏差值不大于 4.0mm,整个焊缝长度范围内偏值不大于 5.0mm。9表 8 焊缝宽度 mm焊缝宽度 B焊接方法 坡口形式Bmin BmaxI 形坡口 b+8 b+28埋弧焊非 I 形坡口 g+4 g+14I 形坡口 b+4 b+8焊条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非 I 形坡口 g+4 g+8注:表中

14、 b 值为符合 GB/T985.1、GB/T985.2 要求的实际装配值。8.2.4 焊缝边缘直线度焊缝边缘直线度 f,在任意 300mm 连续焊缝长度内,焊缝边缘沿焊缝轴向的直线度 f(见图 3) ,其值应符合表 9 规定。表 9 焊缝边缘直线度允许偏差 mm焊接方法 焊缝边缘直线度允许偏差值 f埋弧焊 4.0焊条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 3.08.2.5 焊缝表面凹凸焊缝表面凹凸值,在任意 25mm 长度范围内,焊缝余高 Cmax-Cminr 允许偏差值不大于 2.0mm 见图 4。8.3 焊缝内部质量8.3.1 焊缝内部质量检验应在焊接完成 24h 后进行。如果焊后需要进行热处理,10则内部质

15、量检验应在热处理后进行。8.3.2 设计要求达到一、二级焊缝的内部质量宜采用超声探伤的方法检测,结果应符合 GB11345 的规定,当超声波伤不能对缺陷做出判断时,采用射线探伤方法检测焊缝内部质量。结果应符合 GB/T3323 的规定。8.3.3 焊缝探伤发现有不允许缺陷时,应在其延伸方向或可疑部位加倍做补充检验。如补充检验仍不合格,则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检验。8.3.4 经射线或超声波检测的焊缝,如有超标的缺陷,应在缺陷消除后进行补焊,并对该部分焊缝采用原检测方法重新检查。8.3.5 一、二级焊缝质量等级及内部缺陷分级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设计未注明焊缝质量等级按三级焊缝质量检验。表 10 焊缝质量等级及内部缺陷分级焊缝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评定等级 I II检验等级 B 级 B 级超声波探伤探伤比例 100% 20%评定等级 II III检验等级 B 级 B 级射线探伤探伤比例 100% 20%注:探伤比例的计算方法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 200mm 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探伤。8.4 焊接件装配8.4.1 装配前,零、部件应经检查合格;焊缝坡口及边缘每边 30mm50mm 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油污等影响焊接质量的表面缺陷应清除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