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44747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材料先进制备与处理技术研究领域一、研究领域简介先进材料制备与处理技术本领域主要从事激光应用技术、材料电磁场制备技术、表面防护技术、焊接与热处理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迄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承担国家 973 计划、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15 项,总经费 400 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其中被 SCI、EI、ISTP 收录近百篇次,出版专著及教材 4 部;获科技成果奖励 15 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2 项;本研究领域现有材料表面技术、热处理及焊接技术、和特殊外场处理技术三个

2、研究方向。 二、学术带头人简介刘常升,1963 年 1 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委会理事、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和材料工程学会理事长,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中心副主任。1999 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2000年获第二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二等奖奖励。2000 年入选教育部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1 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2003 年当选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1995 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1 年获得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出版激光表面改性

3、与纳米材料制备专著,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120 篇。赵 骧,1956 年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 年 7 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金属材料专业;1987 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0 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金属材料系留学;1993 年获博士学位;1995 年至 1998 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部材料晶界设计讲座任教;回国后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研究所任教。1999 年至今多次以客座教授身份赴法国 Metz 大学进行科研合作。1994 年和 2002 年分别被评为东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教育工作者。长期从事电磁场热处理以及材料的织构与性能之

4、间关系的研究;在Acta Mater. 、 Scripta Materialia 、 Adv. Eng. Mater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15 篇,EI 收录 10 篇,ISTP 收录 7 篇;参编教材一本,合著专著 1 部;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 项。李 友,1946 年 4 月生,教授。1970 年 8 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金相专业,毕业至今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任教。1997 年 9 月 10 日承荣获沈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沈阳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社会学术兼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常务理事、

5、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辽宁省及沈阳市热处理学会理事长、沈阳市热处理协会副理事长、 金属热处理杂志編委、沈阳市职工技术革新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曾获部、省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发表论文 40 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三、主要研究成员孙荣耀,1944 年 10 月生,副教授。1970 年 8 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铸造专业,1984 年获得工学硕士。毕业至今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任教。先后对稀土易切削钢、模具钢和钢铁表面强化等进行了研究,曾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刘永涛,1945 年 6 月生,副教授。 1967 年 8 月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6、。现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任教。曾任沈阳黄金学院金相实验室主任,多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和红旗手标兵,曾获沈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两项、发表论文十三篇。李好平,1953 年 7 月生,工学博士,副教授。 1982 年 8 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95 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现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任教。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 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并申报专利一项、参与编写教材一部。单玉桥, ,1954 年 12 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在 P

7、hysica C, Rare Metals, 低温物理学报、东北大学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国际、国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23 篇,其中第一作者 14 篇,第二作者 7 篇。其中第一作者 1 篇第二作者 3 篇,被 SCI和 ISTP 收录;第一作者 3 篇、第二作者 3 篇被美国工程索引 (Ei Compendex )收录。发表在 Physica C 的论文 4 篇被国外同行论文引用。李国喜,1961 年 8 月出生,工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在东北大学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材料保护、金属热处理、国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18 篇,其中第

8、一作者 9 篇,第二作者 4 篇。陈岁元,1964 年 10 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2001 年获得了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36 篇。张 滨,1965 年 11 月出生,硕士,副教授。2001 年获得了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其中,SCI 收录 2 篇,EI 检索 8 篇。何长树,1970 年 10 月生,工学博士,讲师。1992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1996 年 9

9、月考取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1999年 3 月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取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于 2003 年获工学博士学位。硕士和博士期间主要从事电场、强磁场热处理对金属板材宏、微观织构影响的研究。近年来于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 20 篇,其中 SCI 收录 6 篇,EI 收录 10 篇四、主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领域主要内容包括:热喷涂、热浸镀、低温电镀与化学镀、物理气相沉积、固体润滑涂层、涂料与涂装、激光硬化与合金化、激光重熔与涂敷、激光切割与焊接、气体保护氩弧焊、电阻焊与扩散焊、新金属材料连接技术;大型压力容器焊后整体热处理、化学与真空热处理、焊接与热处理装备的自动化以及电场、磁场和电磁耦合场对

10、固态相变与再结晶过程的影响规律、显微组织结构的调控方法和技术的研究。目前的研究课题有:1. 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材料失效逆过程的基础研究和损伤控制方法2. XXX 用新一代高性能结构屏蔽一体化材料研究3. 激光反应加成新技术基础研究4. 激光晶化法制备非晶纳米软磁材料研究5. 数字 CT 检测器用光敏元件盒磁控溅射镀 Ta 的研究6. 臭氧监测仪用不锈钢光导管及臭氧吸收网制备技术的研究7. 钢结构件热浸镀铝技术8. 大型焊接结构焊后整体热处理自动控制设备9. 宝钢生产的新型压力容器用 P460NL1 钢 SH-CCT 图的测定及该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和性能的研究10. 高能电子束焊接技

11、术的研究11. 铝铅轴瓦合金研制12. 金属材料强磁场热处理技术13. 强磁场下凝固与热处理制备金属材料的基础研究 14. 电场作用下金属板材再结晶织构的形成和演变机理15. 深冲钢板热轧织构对冷轧织构的演变规律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材料设计、表征与模拟研究方向一、研究领域简介主要研究材料织构、晶界、相图以及材料计算机模拟。通过显微组织的表征与模拟,提供微观设计,材料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材料结构和成分设计,为新材料研发和现有材料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已在 IF 钢、铝合金板、硅钢、Ti-Al 系金属间化合物、纳米组织合金、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半钢复合轧辊等产品的开发和优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12、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以及各类攻关项目与协作项目。获国家、省、部、市各项奖励 30 余次;发表学术论文四百多篇,被 SCI、EI 、ISTP 收录 200 余篇次。目前该研究领域设有材料织构设计与控制、合金相图与合金设计和材料组织与性能计算机模拟三个研究方向。 二、研究方向带头人简介王 福:1941 年 1 月 23 日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教授, 博士生导师。1964 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85 年至 1987 年留学德国,从事性能与晶体取向关系的研究。现从事“X 射线衍射” 、 “透射电镜”和“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是在三维取向分析方面:首创两步法并

13、建立了计算软件;提出信息熵理论和完整 ODF 的计算,解决了剪断误差和齐次项丢失问题,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开展了织构模拟,形变与再结晶织构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达国内先进水平;参与汽车板、电工钢等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合写专著 5部,其中之一获 92 年国家教委优秀专著奖;论文 70 余篇;获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9 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郝士明:1938 年 5 月 17 日生于吉林白城,教授 , 博士生导师。1962 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1982 年在日本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成果“二级相变( 有序无序转变)对溶解度间隙的重要影响 ”和“关于 Fe-Mn

14、-Al 三元系相图的研究”分别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对高淬透性材料的淬透性表征等研究成果分别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反映上述成果的论文 160 余篇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出版著作 5 部。培养了 40 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金属学报 、 J. Iron and Steel Research等刊物编委。曾获 “有突出贡献留学回国人员” ,“辽宁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称号。宗亚平:1956 年生,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1979 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金属物理专业,1982 年获东北工学院材料系硕士学位,1995 年获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博

15、士学位。已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其中 EI 收录 9 篇,SCI 收录 7 篇,被引用 22 次。参与编写材料科学基础 (冶金工业出版社) 、 金属学原理 (东北大学出版社) ,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经委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项目奖 5 项。美国 TMS会员、英国 IOM 会员、国家科委冶金新材料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工模具钢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三、主要研究人员孙振岩,教授,1969.7 东北工学院金相专业本科毕业, 1980.12 东北工学院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多年来一直承担本科生的主

16、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 、研究生的必修课“扩散与相变” ,长期从事低合金钢与合金钢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单独及合著出版学术专著 4 部;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 项。刘沿东,博士,副教授。1988 年东北工学院材料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 年东北大学材料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 年获得法国 Metz 大学博士学位。执行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参加完成多项国家 973、863 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被 SCI、EI 收录 13 篇。李洪晓,工学博士,副教授。1989 年 7 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2 年 3 月于同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0 年 3 月于东北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并于 2002 年 12 月-2003 年 12 月在法国 Montpellier 第二大学的凝聚态材料物理化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王 刚,博士,副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