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脲提取金、银工艺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43836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脲提取金、银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硫脲提取金、银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硫脲提取金、银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硫脲提取金、银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硫脲提取金、银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硫脲提取金、银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脲提取金、银工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500g,在25、液固比为 2 时,采用空气作氧化剂(1L/min)且各取其最佳浸出参数:硫脲法用1000mL 含质量浓度为 0.175moVL H2SO4,0.197mL/L(15g/L)的 TU 溶液;氰化法用 1000mL去离子水加 4g NaCN,并加 Ca(OH) 2保持 pHl0。图 1 表明,硫脲法浸出 30min 后金回收率近 90%,此时氰化法金的回收率仅 35%,欲达 94%的提取率,氰化法需 24h,而硫脲只须1h。哥罗尼沃尔德对未经预处理的或酸洗的矿石用硫酸-硫脲溶液作浸出金的研究,当溶液含浓度为 1.0mol/L 的 H2SO4,1.2mol/L 的硫脲

2、和 0.1mol/L 的过氧化氢时,溶金速度很快,经 1h 便可回收 98.5%的金,硫脲的消耗是 1.4 kg/t 矿石。陈登文从难处理的含碳泥质矿石中浸出金,经焙烧和硫酸预处理后的矿石,酸性硫脲浸出金回收率达 95%,硫脲与硫酸消耗分别为每吨矿石 1.5-2 kg 和 70 kg。就地浸出有限责任公司(Insitu Inc.)1981 年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进行了就地浸出试验。据报道,硫脲、硫代硫酸盐和铁氰化物的混合物溶液首次被用于“压入-抽出(push-pull)”试验,借以从一种深覆盖的冲积型矿床中提取金。http:/ 干料和 100kg 湿料(含金 35g),在加 H2SO4 5kg、

3、SO 2 0.5kg、H 2O2(30%)0.75kg、硫脲 1.05kg 的条件下,金的提取率可达 98%(其中浸出段提取 80%,硫脲洗涤段提取 10%),经 3 段炭吸附,金的回收率为 97.86%(3 段分别为80%、16.37%和 1.49%),金的总回收率在 95以上。总之,近年来国外对硫脲法提取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又持较谨慎的态度。较普遍地认为与氰化法相比,硫脲法具有减轻环境污染,加快溶金速度、降低铜、锌、砷、锑干扰程度,工艺流程短、投资省、操作较简便等优点;但药剂消耗高,设备费用较多等涉及经济效益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苏联学者 B.B.罗捷希可夫对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进

4、行综合分析后,制定出了以硫脲浸出为基础的湿法处理金矿石的原则工艺流程,该流程包括以下四个主要工序:采用再生的、净化除杂后的酸性硫脲溶液进行金的搅拌浸出。含金的浸出液与浸渣通过浓密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从溶液中回收金,以获得相应的符合精炼厂要求的产品。回收金后的硫脲溶液作进一步处理,以再生硫脲和除去溶液中的杂质。对于从溶液中回收金,可采用下述几种方法:金属(锌、铅、铝)置换沉淀,碱液(NaOH 等)破坏络合物,电解沉积,吸附在活性炭和阳离子交换树脂上。回收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的金属含量。对于金和银含量较高、质量浓度大于 500 mg/L 的溶液,宜采用电解法,它能同时使硫脲得到再生;对金质

5、量浓度小于50mg/L、银质量浓度在 200-400 mg/L 的溶液,吸附法最有前途,并且贵金属既可以吸附在活性炭上,又可以吸附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对金质量浓度大于 50 mg/L、银质量浓度大于 20 mg/L 的溶液,当使用吸附法不太有效,即金属的富集程度较低时,可用金属置换沉淀法,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电解法在经济上是不太合适的。目前研究过的硫脲提金工艺主要有:常规硫脲浸出法、向浸出液中通入 SO2的 SKW 法、加金属铁板进行浸置的铁浆法、加活性炭或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的炭浆或树脂浆法,以及向浸出槽中插入阴、阳极板进行电解的电积法等。http:/ CCD 工艺相似。但由于矿浆是强酸性硫脉

6、介质,铜、铅、锌、铁等贱金属会和金、银一道溶解生成硫脉络离子,它不但使矿浆中的离子浓度过高,也会消耗大量硫脉。特别是用来处理硫精矿时,硫进入溶液会生成 H2S、S、SO 42-、HSO 4-等硫化物。它们的相互转化又可使矿浆中 H2S(液)的平衡浓度约达 0.1mol,它会使金属离子大量生成硫化物沉淀。其中特别是金、银被硫化而沉淀于矿浆中,或者硫粘附于矿粒表面而产生钝化,都会降低金、银的浸出率,使硫脉浸出作业终点过早出现,浸渣中含金过高而造成损失。但由于硫脉对银的浸出率比氰化法高得多,故 1982 年以来墨西哥科罗拉多金银矿山就采用硫脉法代替氰化法从含银尾矿中浸出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1)从辉

7、锑矿精矿中浸出裸露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希尔格罗夫(Hillgrove)锑矿是一个早期开采的矿床,现存锑矿带平均宽 300-400m。1969 年,新东澳大利亚矿业公司(NEAM)又在这里经营一个小矿山和选厂。该矿为石英脉型含金辉锑矿床,主要共生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白钨矿和绿泥石等,矿石含 Sb 4.5%、Au 9g/t。采出的矿石经磨矿、重选和浮选,产出锑精矿售给冶炼厂。精矿中含金 30-40g/t、冶炼厂不付给任何报酬。为了提取其中的金,选厂曾用氰化法试验,效果不好,后在试验其他溶剂时,发现硫脲能快速地浸出精矿中的裸露金。而于 1982 年 3 月建立一座 1t/h 的小型分批作

8、业硫脲浸出车间。该车间处理锑精矿只是回收其中的单体解离金,并不企求更高的金回收率。故采用较高的硫脲和 Fe3+浓度,并将浸液与精矿预先混合制浆,可使每批精矿的纯浸出时间缩短至http:/ min 以内。浸出贵液中的金用活性炭吸附,产出含金 6-8kg/t 的载金炭直接出售。吸附金后的硫脲液加 H2O2调整氧化还原电位后返回浸出过程循环使用。采用硫脲浸出的最初几个月,曾出现已溶金沉淀损失,经查明,它是由金吸附在精矿中的绿泥石矿物表面而造成的,故又在浮选时添加空气抑制剂 633 以抑制绿泥石,并在浸出前向矿浆中加入少量柴油。采取这些措施后,裸露金得以浸出,精矿中金回收率达 50%-80%,硫脲消耗

9、通常在 2 kg/t 以下。该公司还发现,浮选尾矿中的毒砂含有大量金,故又增加了毒砂浮选回路,产出的砷精矿含 As15%20%,Sb 5%,Au 150-200g/t,尾矿中金的回收率为 70%。为此,又于 1983年建成一座 600 t/d 的早期尾矿再处理工厂,可从每吨尾矿中回收金 1-2.5g。2)含银原料制取纯银为了探索用含银原料制取纯银的新工艺,张箭等进行了含银原料的硫脲浸出、络合物结晶和灼烧结晶体制取纯银的新工艺研究。试验结果,银的回收率 91%以上,产品银纯度达 99.84%。实验所用原料组分为():Ag 0.91,AgCl 0.29,SiO 2 61.00,CaO 15.76,

10、MgO 0.78,Fe 2O3 1.81,Al 2O3 1.75,K 2O3 1.16,Na 2O 0.47,H 2O 3.30,挥发物 11.05,其他1.72。小型试验将原料磨细至-2mm,称样 100g 置于 500mL 烧杯中,加入二次蒸馏水和试剂纯药剂配制的浸出液 300mL 进行各条件单因子实验,并根据单因子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条件实验,选定的最佳条件为:SCN 2 HQ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2mol/L, H2SO4为1.18mol/L,Fe2(SO 4)3 为 0.004mol/L、温度 60、搅拌速度 700r/min,浸出时间 2.5h,经过滤、洗涤,洗液和滤液合并,渣弃去

11、。银的浸出率为 98.50%。扩大实验在上述条件下,改用自来水和工业纯药剂进行扩大 10 倍的实验。结果,银的浸出率分别为 97.23%-98.91%,重现了使用二次蒸馏水和试剂纯药剂小试的结果。硫脲浸出液中银呈 Ag(SCN 2H4) 3+络离子状态。络合物的结晶经单因子实验结果显示:温度由 15降至 2,结晶率由 70%上升至 95%以上;pH 在 0.5-3 之间,结晶率都在 80%以http:/ 上升,结晶率只略有增加。当 pH3.5 时则出现黑色沉淀。溶液含银质量浓度为0.63.6g/L 时,结晶率都略高于 80%。随着银浓度的升高,结晶率略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定的

12、结晶条件为温度 2、pH3、原液含银质量浓度为 0.78g/L,银的结晶率达 93%。在三因素中,经方差分析表明,影响结晶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产出的结晶于 100左右干燥后,升温至 1100灼烧产出 99.84%的纯银。若将母液中分离的结晶用低温水洗涤除去可溶杂质,产品纯度还可提高。分离结晶后的母液,可返回再用于浸出银。本实验虽为 0.1-1.0kg 规模小型探索性试验,但生产流程短、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产品纯度高,且可用来处理不纯金属银、氯化银、硫化银、辉银矿、角银矿及其混合原料,具有工业应用前景。2.SKW 法(又称 SO2还原法)此法是前联帮德国南德意志氰氨基化钙公司(SKW)组织研究

13、的,在常规硫脲浸出法基础上向硫脲浸金体系中通入还原剂 SO2的方法。此法是鉴于硫脲稳定性能差,易于氧化,在含 Fe3+较高(质量浓度 36g/L)的溶液中,硫脲会由于下列反应而失效:以上反应是分三步进行的。第一步是可逆反应,硫脲能氧化生成二硫甲脒,在有还原剂时生成的二硫甲脒又可还原为硫脲。第二步是不可逆反应,二硫甲脒受歧化作用部分还原为硫脲,部分生成组分不明的亚磺化物。第三步也是不可逆反应,它们被最终分解为氨基氰和单质硫。氨基氰还可进一步分解为尿素。由于这一反应,使硫脲在浸金过程中的氧化损耗量常高于作为溶金药剂的纯消耗量许多倍。且最终分解生成的单质硫具有粘性,它会覆盖在所有固态物料的表面使它们

14、发生钝化,使金等的浸出率降低。为克服这些困难,应避免上述反应中二硫甲脒的不可逆分解,即防止二硫甲脒在溶液中浓度过高,或者加人还原剂使二硫甲脒通过可逆反应部分还原成硫脲。这个设想就是http:/ 法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二氧化硫是一种高效的还原剂,在硫脲浸金的特定条件下,研究者发现只要有二硫甲脒存在,它就不会去还原其他氧化剂。在用 0.2-0.7mm 银粒进行硫脲浸出试验中,当不加 SO2时银粒表面覆盖有一层暗色膜,银的浸出率约 25%,这显然是 Fe3+的存在和起始浓度较低(0.5g/L)的缘故。若向浸液中供入过量 SO2,银粒表面呈现明亮的金属状态,银的溶解率可达 100%。当过程中 SO2供入量不足,银的浸出率又会下降。当采用相同的方法浸出金粒时,则发生了预想不到的现象,即当 SO2供入量不足时,金粒表面明亮,金的溶解率几近 100%;而供入过量 SO2时,金的溶解速度反而下降。虽如此,但这种现象是可用化学动力学解释的。通过试验证明:在硫脲浸金的实际应用中,将矿浆温度提高至 40,以加速硫脲氧化生成二硫甲脒;并以适当速度向矿浆中供入 SO2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