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3643693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关于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研究摘 要体育旅游的兴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体育与旅游属于享受和发展的层次。体育与旅游的结合互为补充,有利于拓展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把生理、心理的健康和亲近自然的诉求融为一体,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现代文明传播和区域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和休闲时间的增多以及北京奥运的举办,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将更加繁荣。在国外,体育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湖北地处我国中部,中部崛起战略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也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湖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湖北省内的国际国内知名民族体育

2、赛事、旅游、文化节庆等活动已形成一定规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整合湖北体育与旅游资源,形成体育旅游产业链,实现体育与旅游品牌共享、资源整合、配套完善、整体开发,促进湖北体育与旅游产业相得益彰、并驾齐驱,推动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是理论界和体育部门、旅游部门探讨的焦点。本论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内容:一、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内涵及兴起的时代背景所谓体育旅游经济圈,是指以体育为载体,依托旅游资源,融合旅游、健身、休闲、文化、娱乐、节庆等多功能的区域经济协作体。体育旅游将体育健身与旅游观光这两项各具特色的活动完美的组合在一起,使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的过程中得到

3、了身体上的锻炼,同时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体验了旅游的快乐,体育旅游正是因为融合体育与旅游的两大优点于一体,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发展态势。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最强劲的朝阳产业,而体育与旅游相互交融形成新型的、综合性的体育旅游业,在促进国家非贸易性创汇、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城乡消费等经济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旅游将为旅行社提供一个难得的商机。- 2 -体育比赛尤其是像奥运会这样的体育盛会,会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种注意力使旅行社在推销线路方面有了新的卖点。二、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基础与重要意义1、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理论依据(1)增长极理论以点带面,以面

4、成圈,圈体互动格局。“增长极理论”的提出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的理论根据,其基本思想是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区域和经济部门,而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线路)向外扩散,通过具有发展极优势地区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2)产业布局理论形成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空间结构布局。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某一地区内进行的空间组合。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应该遵循产业布局理论。在体育旅游经济圈范围内合理开发重点的体育旅游景点(景区),同时,要加大力度建设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交通干线等,推进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内国际、国内专业性体育景点和体育旅游企业的建

5、设力度,提高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整体接待能力以及配套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促使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内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及产业规模的壮大。(3) 可持续发展理论促进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可持续、快速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一经提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就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进,注重体育旅游和当地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形成体育旅游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以资源保护促进体育旅游开发,以体育旅游开发促进资源保护,以达到体育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而实现其整体、协调、快速、和谐的发展。(4)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打造湖

6、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经济联合体。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区域内国家之间的联合,实行比世贸组织更严格的市场纪律,提供比世贸组织更多的优惠,促使生产要素尽可能地在本组织成员地区自由流通,以达到资源在本地区的优化配置、加速本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成员国共同繁荣的目的。(5)非均衡增长理论推进区域体内核心体育旅游中心城市的快速扩张。- 3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hmon)认为,欠发达国家不具备发达国家政府出面干预经济引起经济复苏的条件,认为外部经济效益本质上是由某种生产上的互补性引起的。非均衡增长有两种类型:第一,重点投资于社会固定资本,称之为通过社会固定资本保持过剩生产能力而发展的类型;第二,政

7、府直接或间接地重点投资于直接生产活动,称之为通过社会固定资本不足而发展的类型,投资重点的主导产业应是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2、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现实条件(1)政策条件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这是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央对湖北省委、省政府致力于武汉城市圈建设和发展的充分肯定,是湖北及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中央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赋予湖北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对于加快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8、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经济条件2006年全省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05.57万人次,同比增长27.86%;旅游外汇收入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79%;接待国内旅游者8459.7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8%;国内旅游收入514.24亿元,同比增长14.08%;实现旅游总收入539.74亿元,同比增长14.07%;全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7497.19亿元)的7.2%。2007年1月11月,武汉城市圈共接待海外旅游者51.23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2.24亿美元,同比均增长20%以上,分别占全省的41.6%和58.31%。其中武汉市接待海外旅游者47.79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

9、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和24.99%,在全省发挥了龙头作用。(3)资源条件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鄂。湖北省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湖北省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二者兼备:长江三峡,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道教名山武当山,号称“华中屋脊”和“绿色宝库”的神农架是重要自然保护区;湖北人文旅游景观既有古人类长阳人遗址, 屈家岭- 4 -文化遗址, 又有众多的古三国胜迹和楚都遗址“纪南城” ;既有遗址起义门、阅马场、又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及“八七会议”会址。文物古迹与革命胜迹遍布全省,从随州炎

10、帝庙、秭归屈原故里、纪南故城、昭君故里、武汉古琴台、黄鹤楼、三国赤壁直到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京汉铁路工人运动“二七”纪念馆,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湖北省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包括展现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歌舞、艺术、工艺、建筑和婚丧习俗等的龙船调、摆手舞、南剧、西兰卡布、蜡染、服饰、吊脚楼、风雨桥、石板房、迎亲、哭嫁、跳丧舞、悬棺等。还有独具有荆楚特色的体育赛事宜昌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荆州国际龙舟赛、武当武术文化节、清江闯滩节、武汉国际抢渡长江挑战赛等。(4)配套设施条件武汉1+8城市圈将建成“一环十三射四联线”公路主骨架网,建成全国四大铁路网中心之一和武汉至周边

11、城市的城际列车体系,建成以长江为一级航道、汉江为三级航道的内河航运网,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港,同时推进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快捷城市圈,构建从武汉至周边8城市的“一小时经济圈” 。此外湖北省的旅游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进展顺利。(二)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重要意义1、整合资源优势,实现体育与旅游、文化一体化战略。湖北省体育旅游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三峡大坝坛子岭、武当山、神农架被纳入全国假日旅游景区预报统计系统,占全国32个重要目的地的1/10, “一江两山”进一步受到全国旅游行业和旅游者的广泛关注。2、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档次,拉动体育旅游消费:开发区域旅游项目,打造

12、旅游经济优势区;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立旅游企业市场主体地位。3、打造荆楚特色体育旅游品牌,为湖北经济增加新的亮点。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建设必须以湖北省内各地体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各地市的相互合作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划,融合湖北经济、文化、旅游资源,集体育、旅游、休闲于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体育事业的组织形式。建立区域旅游经济共同体,维护湖北旅游品牌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全面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更好地- 5 -服务湖北工程建设,促进湖北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原则、目标和战略

13、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要遵循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可持续性、可操作性和系统综合开发这五大原则,树立环境保护目标、区域整体发展目标、体育旅游经济增长目标以及体育旅游创新目标,采取有效的步骤和符合规律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四、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模型(一)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点轴圈”空间结构“点轴圈”开发理论认为增长极中的极点是点轴开发中的点,点与点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由线状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线状的交通干线串联在一起。点和轴发展到一定时间后会形成圈体,即区域经济圈。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是以武汉、宜昌、十堰、襄樊、神农架、恩施为中心城市(极核)的体育旅游区域经济合作

14、体。根据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其的点轴体系分为以下三级轴线:以九江黄石武汉荆州宜昌十堰神农架为一级轴线;以十堰襄樊随州孝感武汉咸宁岳阳为二级轴线;以 209 国道(内蒙古广西北海) 、318 国道(上海聂拉木) 、106 国道(北京广州) 、207 国道(锡林浩特海安) 、316 国道(福州兰州) 、宜黄高速公路等公路为三级轴线。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圈层从整体上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为产品运作圈,外圈为市场支持圈。(二)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布局湖北省体育经济旅游圈是由相对完整的体育旅游区域组成,而每个旅游区又是由若干个相对一致体育旅游景点构成,形成了体育旅游圈旅游区域旅游风景区。(

15、三)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体育旅游路线体育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有:(1)节省途中时间,避免走回头路;(2)满足游客的需求;(3)项目安排的顺序与节奏感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与精力。另外,体育旅游线路的基本要素包括: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设施;体- 6 -育旅游服务;体育旅游时间。体育旅游线路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低层次的竞争;环境保护乏力。那么,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线路设计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专为旅游者进行体育旅游活动而设计,并用交通线把若干体育旅游目的地合理贯穿起来的线路。五、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及对策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构建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对本经

16、济圈构建和发展起到推动和拉动作用的因素与力量,及时协调、改善这些因素与力量,使之在圈内持续、有序发展中发挥作用,形成以既定的体育、旅游、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为约束,既定的资源配置方式为条件,各种制度为保障的体育旅游经济圈综合系统。它包括:旅游中心城市集聚与扩散的推动机制(旅游中心城市自下而上的集聚机制、旅游中心城市自上而下的扩散机制) 、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拉动机制、制度调控机制。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发展路径:区域多极化、多层次、圈层式的体育旅游联合发展路径;主体多元化、行业综合性、区域联动式体育旅游联合发展路径;多种机制综合协调、政府力量积极主导的体育旅游联合发展路径。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发展对策:明确产业地位,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远景规划;整合行业资源,加快体育、文化、旅游一体化进程;拓展融资渠道,大力开发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注重市场营销,刺激体育旅游多层消费;加强规范管理,培植体育旅游企业集团;加强职业培训,培养专门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