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643595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学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学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学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学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西方经济学 课程编码:开课单位: 地理与旅游学院 开设学期: 2013-2014 第二学期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总学时数: 共 54 学时,讲 授 54 学时 周学时数: 3适用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 编写时间: 2013 年 12 月先修课程: 无参考教材:1.曼昆美 :经济学原理,德 赖登出版社,1998 年。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4.萨缪尔森美:经济学16 版,麦格 劳希尔公司,1998 年。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目标:

2、学生基本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概念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具有经济学的意识与思维方式。教学任务:通过经济学基础微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并能清楚地解释价格形成的机理,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并能解释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市场运作的原理,理解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含义及其条件,了解有关企业行为的基本理论。通过经济学基础宏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主要研究与一国经济增长有关的税收政策、就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寻求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均衡。使学生对基本明白国家各种

3、政策出台是具有经济背景的。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经济学原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理解后续课程土地经济学 、 经济地理学做基础,做铺垫。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 导论(3 课时,讲授)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产生二、经济学的定义三、经济学研究的问题第二节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一、微观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经济学二、规范经济学三、理论表述方式(实证经济学)1.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学的前提稀缺性。难点: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3.说明:初步懂

4、得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社会问题。4.重点考核内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6 课时,讲授)第一节 需求理论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三、需求定理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第二节 供给理论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三、供给定理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第三节 均衡价格及其应用一、均衡价格二、均衡价格的变动三、政府对价格的控制第四节 需求弹性及其应用一、弧弹性和点弹性二、需求弹性三、供给弹性四、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

5、和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2.重点、难点重点:均衡价格,弹性理论;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难点: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弹性理论。3.说明: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弹性等基本概念及原理。4.重点考核内容:均衡价格,弹性理论。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3 课时,讲授)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一、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二、消费者均衡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一、无差异曲线二、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递减三、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一、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需求

6、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能够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能够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推导需求曲线和恩格尔曲线。2.重点、难点重点: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需求曲线的推导。难点: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说明:能够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4.重点考核内容: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第四章 生产理论(3 课时,讲授)第一节 生产及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和技术约束二、几种常见的生产函数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二、生产阶段的划分与生产的合理投入区第三节

7、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一、等产量线和边际技术替代率二、生产的经济区域三、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即厂商作为经济人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如何选择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和最优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2.重点、难点重点:生产要素最优组合。难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3.说明:能够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4.重点考核内容: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第五章 成本与收益(6 课时,讲授)第一节 成本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三、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一、固定成本、变

8、动成本和总成本二、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三、短期成本与短期产量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一、长期成本曲线1、长期总成本曲线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二、成本弹性与函数系数第四节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一、总收益和平均收益二、边际收益三、利润函数和利润最大化假设四、利润最大化的条件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成本与收益间的关系,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2.重点、难点重点:机会成本,成本曲线及其关系。难点:成本曲线与产量曲线间的关系,利润最大化条件。3.说明:理解成本、收益、利润间的关系。4.重点考核内容:成本曲线与产量曲线间的关系,利润最大化。第六章 市

9、场理论(6 课时,讲授)第一节 市场的类型一、完全竞争市场二、垄断竞争市场三、寡头市场四、垄断市场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三节 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二、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 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二、 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第五节 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 寡头市场的短期均衡二、 寡头市场的长期均衡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均衡的条件;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的价格决策和产量决策。2.重

10、点、难点重点:四种市场的特征和均衡。难点:厂商的产量决策,四种市场的特征和均衡。3.说明:注意区分四中市场的行成条件及长期均衡条件。4.重点考核内容:完全竞争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的价格决策和产量决策。第七章 分配理论(6 课时,讲授)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原理一、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的原则二、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第二节 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一、 劳动与闲暇二、 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三、 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第三节 社会收入分配一、洛伦兹曲线二、基尼系数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完全竞争厂商要素需求、要素供给的原则,从要素使用的原则出发进一步认识厂商利润最

11、大化的行为目标,并能把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要素市场理论。2.重点、难点重点: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及其曲线;要素价格的决定。难点:要素价格的决定。3.说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价格。4.重点考核内容:要素价格的决定。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3 课时,讲授)第一节 市场失灵一、 垄断二、 外部性三、 公共物品四、 不完全信息第二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限制一、对垄断的公共管制二、反托拉斯法三、政府对公共物品供给的介入四、对策-加强信息信号的传递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理解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于信息不完全、外部性、公共物品的生产以及垄断的存在,都会导致

12、市场失灵;从而为政府运用微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运行奠定了理论基础。2.重点、难点重点: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微观经济政策。难点:微观经济政策。3.说明:造成市场的原因。4.重点考核内容:市场失灵及其微观经济政策。第九章 国民收人决定(6 课时,讲授)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一、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二、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三、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变量四、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二节 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 总需求和总产出二、 消费函数和总需求三、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四、 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五、 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第三节 总需求分析(二):IS-

13、LM 模型一、 IS 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二、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函数三、 货币供给函数四、 利率的决定五、 LM 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六、 IS-LM 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四节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一、 总需求曲线二、 短期总供给曲线三、 长期总供给曲线四、 AD-AS 模型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总需求、总产出、消费函数、乘数、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掌握 IS 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及其调整;掌握总需求曲

14、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位置、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不同供给假设条件下的政策效应。2.重点、难点重点: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 模型,AD-AS 模型。难点:IS-LM 模型,AD-AS 模型。3.说明:理解总需求、总供给、货币需求、货币供给。4.重点考核内容:IS-LM 模型, AD-AS 模型。第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3 课时,讲授)第一节 失业的种类和影响一、失业二、失业的类型三、充分就业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一、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四、结构性通货膨胀五、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六、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第三节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15、菲利普斯曲线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了解失业的种类和对产出的影响,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效应及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及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加深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解。2.重点、难点重点:通货膨胀的起因和影响,失业的种类,菲利普斯曲线。难点:失业的影响,菲利普斯曲线。3.说明:理解失业和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4.重点考核内容:失业的种类,通货膨胀理论。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6 课时,讲授)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一、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二、 哈罗德-多马模型三、 新古典增长模型四、 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第二节 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二、经济周期的类型三、经济周期的理论1.基

16、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及刺激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并且了解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内容、经济周期理论。 2.重点、难点重点: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难点: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周期理论。3.说明:理解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4.重点考核内容:新古典增长模型。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3 课时,讲授)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一、财政政策二、货币政策第二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效果二、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三、挤出效应第三节 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效果二、古典主义的情况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争论一、决策者应该稳定经济吗二、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吗三、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四、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五、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1.基本要求通过讲授这一章,让学生了解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并懂得在市场机制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