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阶段复习资料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41533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阶段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学微生物学阶段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医学微生物学阶段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医学微生物学阶段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医学微生物学阶段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阶段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阶段复习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年 5 月 21 日 1医学微生物学阶段复习资料一、球菌知识点回顾1.何谓 SPA? 有何功能?葡萄球菌 A蛋白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单链多肽。与胞壁肽聚糖共价结合,能与 IgG抗体的 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 IgG抗体的 Fab段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这决定了 SPA具有多种生物学意义:1.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等。2.协同凝集试验可广泛用于多种细菌抗原的检测。2.葡萄球菌有哪些致病物质?引起哪些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 20多种致病物质1.抗吞噬:荚膜样结构, A 蛋白,凝固酶2.促进扩散:激酶,透明质酸酶3.损伤细胞的毒素:溶血素,杀白细

2、胞素4.外毒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TSST-1葡萄球菌所致疾病:社区和医院机会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之一(1)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2)侵袭性疾病:局部或全身化脓性炎症3.链球菌有哪些致病物质?引起哪些疾病?致病物质 1.粘附因子: M 蛋白、脂磷壁酸(LTA)2.抗吞噬: 荚膜、M 蛋白3.侵袭性酶: 透明质酸酶、链激酶、胶原酶、链道酶4.外毒素: 链球菌溶素 O、链球菌溶素 S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SPE)所致疾病 1.化脓性炎症: 脓疱,蜂窝织炎,丹毒,咽炎,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炎,肺炎等; 2.链球菌感染后超敏反应: 风湿热发生在咽炎后,肾小球肾炎在扁桃体炎

3、和咽炎感染后发生;3.毒素导致的疾病: 猩红热;4.链球菌与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感染有何不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脓汁粘稠 病灶局限 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明显 脓汁或炎性渗出物稀薄 病灶扩散趋势大 炎性病灶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5.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各引起哪些疾病? 防治要点。肺炎链球菌 致病性 :引起大叶性肺炎 1、细菌有荚膜抗吞噬,能在体内猛烈增殖2、细菌产生某些毒性物质协助侵害,如溶血素 O、脂磷壁酸、神经氨酸酶等。3、机体抵抗力消减防治原则: 1、预防及治疗呼吸道感染2、儿童、老人接种荚膜多糖疫苗,效果较好脑膜炎奈瑟菌 致病物质:荚膜 菌毛 内毒素机密 第 1 页 2018-2-1

4、2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膜炎2007 年 5 月 21 日 2传 染 源:流脑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潜 伏 期:1-4 天特异性防治法 防:对易感儿童接种群特异性多糖疫苗成人口服磺胺或用磺胺滴鼻治:早隔离、早治疗,用青霉素 G或头孢菌素淋病奈瑟菌 致病性:1)致病物质: 荚膜,菌毛,内毒素,sIgA蛋白酶: 促进细菌粘附外膜蛋白 I、II、III2)所致疾病:淋病; 新生儿脓漏眼性传播疾病,人类是淋球菌唯一宿主。防治原则:防止不正当两性关系抗生素治疗1硝酸银滴眼:预防新生儿脓漏眼二、四体知识点回顾6.获得性梅毒的临床分期和各期主要的病理特征梅毒螺旋体所致疾病梅毒自然情况下,梅毒螺旋体只感染

5、人,人是梅毒的唯一感染源。获得性梅毒:性传播先天性梅毒: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获得性梅毒临床分期:分为三期I期梅毒: 硬性下疳,溃疡渗出物中含大量病原体。 感染后 210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可发生溃疡。 多见于外生殖器,溃疡渗出液中有大量螺旋 体,传染性极强。 一月左右下疳常自愈, 病原体入血,进入潜伏期。经 2-3月潜伏期进入 II期。 II期梅毒: 皮肤粘膜出现梅毒疹,周身淋巴结肿大,且含大量螺旋体,3 周3 月体征消退。 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 210周。 全身皮肤、粘膜常有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可累及骨、关节、内脏等。梅毒疹经一定时 期会自行消退,但隐伏一段时期后又重现新皮疹。 梅毒疹和

6、淋巴结中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期传染性强,但破坏性较小。III期梅毒:出现皮肤粘膜坏死,侵犯内脏器官,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损坏,导致动脉瘤,全身麻痹,病程长,破坏大。 发生感染 2年后,病变可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 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局部因动脉内膜炎所引起的缺血而使组织坏死。病灶内螺旋体少但破坏性大, 期梅毒损害常进展和消退交替出现。肤、肝、脾和骨骼等常被累及。 若损害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可危及生命。7.衣原体的两个发育型及其区别 原体(EB) 始体网织体(RB) 小, 0.2-0.4m 大, 0.6-1.0m 有致密的类核结构,有胞壁,发育成熟 体大,电子致密度较低

7、,无胞壁 Macchiavello 红色 Macchiavello 蓝色 高度感染性(有毒性) 无感染性(无毒性) 无繁殖能力 代谢活泼,以二分裂方式繁殖2007 年 5 月 21 日 3 胞外稳定性强 胞外稳定性弱8.支原体的基本特征* 无细胞壁* 可通过滤菌器* 胞膜含胆固醇* 特殊的顶端结构与致病有关* 培养需加入 10%-20%的血清* 菌落呈荷包蛋样* 与 L型细菌有本质区别9.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大部分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某些菌株(X19、Xk、X2)的菌体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故可用这些变形杆菌的菌体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诊断立克次

8、体病变形杆菌菌株立克次体OX19 OX2 OXK普氏立克次体 + +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 + -恙虫病立克次体 - - +Q热柯克斯体 - - -五日热巴通体 - - -三、真菌10.基本概念:真菌、酵母菌、霉菌(丝状菌)真菌(fungus)是一类有细胞壁,无叶绿素,单细胞或多细胞, 营寄生或腐生方式,以无性或有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酵母菌(yeast)是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这个术语是没有分类学意义的普通名称,通常用于指以芽殖或裂殖方式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以与霉菌区分开。霉菌(mold)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是多细胞真菌, 霉菌菌体由菌丝(

9、hypha)和孢子(spore)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mycelium) 。 11.何谓假菌丝?由细胞出芽生成的芽生孢子长到一定大小即与母体脱离,若芽伸长而不与母细胞脱离,则称为假菌丝。12. 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生活有何关系?I.酵母菌的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1、多分布在含糖的偏酸性环境,也称为“糖菌” 。如水果、蔬菜、叶子、树皮等处,及葡萄园和果园土壤中等。2、重要的微生物资源;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3、重要的模式微生物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真核生物(1997)4、有些酵母菌具有危害性;有些酵母菌能引

10、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疾病II、霉菌的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1在自然界分布极广霉菌同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认识和利用的一类微生物。2食物、工农业制品的霉变全世界平均每年由于霉变而不能食(饲)用的谷物约占 2%。2007 年 5 月 21 日 43有用物品的生产风味食品、酒精、抗生素(青霉素、灰黄霉素) 、有机酸(柠檬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等) 、酶制剂(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 、 维生素、甾体激素等。 在农业上用于饲料发酵、植物生长刺激素(赤霉素) 、杀虫农药(白僵菌剂)等。4引起动植物疾病我国在 1950年发生的麦锈病和 1974年发生的稻瘟病,使小

11、麦和水稻分别减产了 60亿公斤。5腐生型霉菌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3.真菌能引起哪些疾病?1. 致病性真菌感染深部真菌病: 如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等感染浅部真菌病:脚癣、指癣、体癣、毛发癣等.非常常见的疾病2. 机会致病性真菌感染多发生在滥用药物,菌群失调,免疫低下等情况下。常见的白色念珠菌、假丝酵母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等3. 真菌过敏反应性疾病 真菌过敏反应因不同个体、不同真菌而异。 常见的真菌有曲霉菌、青霉菌、镰刀菌、交链孢菌等。 常见的疾病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4. 真菌性食物中毒 常由真菌毒素引起中毒性疾病。 损害的靶器官或靶组织因毒素种类不同而

12、异。 常见为肝脏、肾脏、心肌、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的损害. 真菌毒素与肿瘤有些真菌毒素可以诱生肿瘤.黄曲霉菌黄曲霉毒素肝脏肿瘤赭曲霉菌黄褐毒素肝脏肿瘤镰刀菌T 2 毒素胃、胰垂体等肿瘤青霉菌灰黄霉素肝、甲状腺肿瘤真菌性疾病一般不是接触传染的。四、肠杆菌科知识点回顾14.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特征。1. 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2. 具周鞭毛 志贺菌属和克雷伯菌属无鞭毛3. 培养条件简单,需氧或兼性厌氧4. 生化反应活泼,分解糖类或蛋白质形成不同产物,可用于鉴定: 乳糖分解: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非致病菌阳性: 埃希菌属 柠檬酸菌属 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阴性: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变形杆菌属 耶尔森菌

13、属2007 年 5 月 21 日 515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分成哪五组?菌株 性质 作用部位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ETEC 产毒性 小肠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腹痛,低热LT和或 ST肠毒素,大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EIEC 侵袭性 大肠 水样便,少量血便,腹痛,发热 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EPEC 致病性 小肠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发热 粘附于上皮细胞并引起其功能紊乱EHEC 出血性 大肠 水样便,大量出血,剧烈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 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T使细胞死亡,肠道出血等EAEC 粘附性 小肠 婴儿持续性腹泻,呕吐,脱水,低热 集聚性粘附上皮细

14、胞,阻止液体吸收16大肠菌群指数、细菌总数的概念。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大肠菌群指数-每 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 正常值的标准是什么?细菌总数 -每 1ml或 1g样品中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指能够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一群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四种肠道细菌。 17.志贺菌的致病物质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志贺菌的致病物质1)侵袭力:主要的致病因素,菌毛粘附,进而入胞繁殖,导致粘膜坏死,但感染仅限于胃肠道,很少入血。2)毒素: 内毒素志贺外毒素内毒素:各群都能产生内毒素 肠粘膜 -炎症、溃疡、粘液脓血便发热、神志障碍、中毒性休克植

15、物神经系统 -肠蠕动失调和痉挛、直肠括约肌尤甚-腹痛、里急后重志贺外毒素:多由痢疾志贺菌产生1).机理 志贺毒素 B 亚单位:与宿主细胞糖脂受体结合A亚单位: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2).生物学活性 神经毒性: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昏迷细胞毒性:阻止上皮细胞对糖和氨基酸的吸收肠毒性:引起腹泻18.沙门菌的抗原构造和分类。(1)O 抗原 是细菌的 LPS成分,刺激机体主要形成 IgM型抗体。 耐热O抗原有 67种,每种细菌带有数种 O抗原,不同种细菌可有共同的 O抗原。将具有共同抗原的沙门菌归为一组,共有 42组。(2)H 抗原-蛋白质,刺激机体产生 IgG型抗体H抗原有两个相:第 1相:特异相,用 a,b,c表示第 2相:非特异相,用 1,2,3 表示双相菌:同时具有第 1相和第 2相 H抗原的沙门菌单相菌:仅有一相 H抗原的沙门菌2007 年 5 月 21 日 6(3)Vi 抗原成分为聚-N-乙酸-D-半乳糖胺醛酸抗吞噬,保护菌体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