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39990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3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二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实验二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实验二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实验二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实验二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二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二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二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实验时间: 设备编号: 温度: 湿度 1、实验目的2、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直径 do ( mm)材料1 2 平均高度l(mm)Ldo 截面积 A0(mm2)屈服载荷Fs(KN)最大载荷Fb(KN)低碳钢铸铁载荷一变形曲线(F l 曲线)及结果材料 低碳钢 铸铁F l 曲线断口形状实验结果 屈服极限 s= 屈服极限 b=四、问题讨论(1)观察铸铁试样的破坏断口,分析破坏原因;(2)公析比较两种材料拉伸和压缩性质的异同。金属村翻盖的压缩试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实验指导老师: 200 年 月 日实验四 金属扭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时间: 设备编号: 温度:

2、湿度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弹性模量 E= 泊松比 =实验前直径 d0( mm)截面 I 截面 II 截面 III材料标距L0( mm)1 2 平均 1 2 平均 1 2 平均平均极惯性矩 Ip( mm4)最小抗扭截面模量WT( mm3)低碳钢铸铁低碳钢钢剪切弹性模量测定扭矩 T(KN) 扭转角(rad) 扭转角度增量(rad)T0=T1T2T0T3T4T5T= 理论值 相对误差 截荷-变形曲线(F-l 曲线及结果)材料 低碳钢 铸铁T 曲线断口形状实验记录 屈服扭矩 Ts破坏扭矩 Tb破坏扭矩 Tb实验结果 屈服极限 ts 强度极限 tb 四、问题讨论(1)为什么低

3、碳钢试样扭转破坏断面与横截面重合,而铸铁试样是与试样轴线成 450螺旋断裂面?(2)根据低碳钢和铸铁拉伸、压缩、扭转试验的强度指标和断口形貌,分析总结两类材料的抗拉、抗压、抗剪能力。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实验指导教师: 年 月 日实验一 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实验实验时间: 设备编号: 温度: 湿度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引伸仪标距 l= mm实验前直径 d0( mm)截面 I 截面 II 截面 III材料标距L0( mm)1 2 平均 1 2 平均 1 2 平均平均极惯面积 A( mm2)最小截面模量A0( mm2)低碳钢铸铁低碳钢

4、钢剪切弹性模量测定扭矩 T(KN) 扭转角(rad) 扭转角度增量(rad)T0=T1T2T0T3T4T5T= 理论值 相对误差 截荷-变形曲线(F-l 曲线及结果)材料 低碳钢 铸铁T 曲线断口形状实验记录 屈服扭矩 Ts破坏扭矩 Tb破坏扭矩 Tb实验结果 屈服极限 ts 强度极限 tb 实验一 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实验实验时间: 设备编号: 温度: 湿度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引伸仪标距 l= mm实验前直径 d0( mm)截面 I 截面 II 截面 III材料标距L0( mm)1 2 平均 1 2 平均 1 2 平均平均极惯面积 A( mm2)最小截面

5、模量A0( mm2)低碳钢铸铁低碳钢弹性模量测定截荷(KN) 变形 l 变形增量(mm)(l )T0=T1T2T0T3T4T5F= 实验后材料 标距l1( mm 断裂处直径 d1( mm) 断口形状低碳钢 1 2 3 平均铸铁屈服载荷和强度极限载荷材料 上屈服载荷 下屈服载荷 最大载荷 断口形状低碳钢 Fsu(KN) l(mm ) Fsl(KN) l(mm) Fb(KN) l(mm)铸铁载荷变形曲线(F l 曲线)及结果材料 低碳钢 铸铁F l 曲线断口形状实验结果上屈服极限 su=下屈服极限 sl延伸极限 =断面收缩率 =强度要限 b=延伸率 =4、问题讨论(1)比较低碳钢铁(2)试从不同的

6、断口特征说明金属的两种基本破坏形式。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实验指导教师: 年 月 日实验六 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数据记录梁 高 H= mm梁 宽 B= mm支座与垫架支点间距离 a= mm各测点到中性轴的距离(中性轴以上取“一” ,以下取“十” )y1= mmy2= mmy3= mmy4= mmy5= mm截面惯性矩 Iz= m4拉压弹性模量 E= MPa应变片电阻值 R= 电阻片灵敏系数K=应变片灵敏系数 K 仪 =载荷和应变电阻应变仪读数()次数载荷p(N)载荷增量p(N)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12345678实验应力增量值 实 =E* 实(MP a)理论应力增量值 理 =(MP a)相对误差(%) 理 - 实 理横截面上应力分布比较(用实线代表实验值,用虚线代表理论值)四、问题讨论沿梁截面高度,应变怎样分布?随着荷逐级增加,应变分布按什么规律变化?中性轴在横截面的什么位置?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实验指导教师: 年 月 日南 昌 大 学工程力学实验报告班级: 学号: 姓名: 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